巧用『模仿』教习作
2018-01-25黄海霞
黄海霞
小学生处于习作的初始阶段,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还有很强的求知欲与表现欲。但是,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少,缺乏习作的基本方法。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的特点,实现习作教学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化。通过模仿,学生能体会到习作的乐趣,不断领悟习作的技巧,从中受到立意与构思的启示,学会遣词造句,掌握谋篇布局,收获成功习作的喜悦。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模仿呢?
一、思路模仿,从模仿中把握习作的方向感
很多学生在进行习作时都会提到,看到习作要求后根本不知如何下手,如何进行习作。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思路。那么应如何找到习作的思路和方向呢?这离不开大量的模仿习作。例如,小学阶段要想实现小而美的开头,可以让学生从以下三种开头入手。以经典习作题目《一件难忘的事》为例,第一种是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式开头:“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时间),我和妈妈(人物)在回老家的路上(地点)遇见了一位拉煤车的老爷爷,发生了一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事件)”。第二种就是开门见山式开头:“人的一生有很多难忘的事,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在老家过年放炮的事情。”第三种开头是优美词句式开头:“时光荏苒,很多往事已经模糊了,但是总有最闪亮的几件在回忆里最难忘怀。”当然,这只是习作的开头部分,利用这样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对每个部分都有所把握,利用模仿找到习作的思路和方向感。
二、形式模仿,根据模仿进行形式的变换
习作形式的创新很多时候会让读者眼前一亮,显得新颖别致。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不断进行习作形式的创新,让学生及时掌握和模仿,写出不一样的习作来。例如,同样是一篇半命题习作“难忘第一次____”,很多学生在习作的时候都进行了创新。有的学生就采用了小标题式,文章显得条理分明,形式别致:《难忘第一次买菜》,小标题从第一次买菜的“自信”“尴尬”“ 笑话”和“ 成功”四个角度,从一开始对自己自信满满,到买菜遇到的尴尬场景,闹出笑话到最后成功买菜,这样不仅可以让习作翔实生动,而且内容和主题也可以一目了然,还可以使习作本身显得更加随意自在。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要对不同的习作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特点和内容布局模仿不同的形式,将习作写出新意来。
三、语言模仿,将精准的语言应用于习作中
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掌握的词汇和语言也不是十分丰富,因此在习作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语言模仿,将自己学到的、听到的经典语言用在习作中来提升习作的文采。很多名家对某一方面的描写是非常精彩的,将语言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因此在习作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对名家的语言进行模仿。例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学生在进行习作时,便可以指导学生借鉴《桂林山水》中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方法。当然,语言的模仿是要结合习作的场景进行练习的,对一些优美动人的句子可以进行模仿,而不是直接照搬照抄。例如,在描写小草的时候,可以写“小草青青,巨石压不弯它向上的力量,在它身上,我学会了坚强”。同样,在描写其他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模仿这样的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借助模仿这一有利的武器,让学生先从简单的模仿做起,在模仿中找到自己习作的基点和思路,同时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感受习作的成就感,明白习作其实并不难。然后让学生树立起习作的信心和兴趣,最后进行习作创新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思路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习作水平从量的积累和模仿到质的突破与飞跃。习作的学习是一个过程,需要科学的引导和循序渐进的发展,模仿是第一步,可为以后的每一步夯实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