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893例早产儿听力筛查及随访研究*

2018-01-25刘云亮李燕芳张沁铭翁其珠葛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危组

刘云亮 李燕芳 张沁铭 翁其珠 葛品

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由于在母体孕育时间短,与足月儿相比,其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容易出现各种病症如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等,影响其听力,因此对早产儿的听力进行筛查并定期随访极其重要。国家对于早产儿保健工作也极其重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发布的《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将早产儿听力筛查和随访纳入了早产儿保健管理内容,其将早产儿分为低危早产儿及高危早产儿,低危早产儿定义为: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 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高危早产儿定义为: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 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1]。为了解早产儿听力状况,探讨早产儿听力筛查及随访方法,现将近年来对早产儿进行听力筛查及随访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以2014~2016年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并于生后42天进行产后保健、并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愿意接受随访的婴儿为研究对象,其中低危早产儿(低危组)1 021例、高危早产儿(高危组)1 872例,另选取同期出生的1 000例足月正常产儿(足月组)作为对照。所有对象均排除听力损失家族史、明显先天性外耳畸形及与听力障碍相关的综合征。

1.2听力筛查及随访方法

1.2.1听力初筛 三组对象均于出院前(天龄2~32 d)熟睡或安静状态下于床边采用TEOAE(丹麦 ACCUSCREEN)进行听力初筛。

1.2.2听力复筛 三组对象均于生后42天左右(不论初筛结果如何)采用TEOAE(丹麦 ACCUSCREEN)及AABR(德国Maico MB11)联合进行听力复筛。在婴儿熟睡或安静状态下于隔音屏蔽室内进行,本底噪声小于25 dB A;复筛前先询问并记录家族史、妊娠史、围产史、听力初筛结果、婴儿对声音的反应,并进行耳部检查了解有无耳道湿疹、耳道狭窄或塌陷及鼓膜情况。

1.2.3转诊与听力学诊断 听力复筛任一项检查不通过者,均在生后3个月和6个月行听力诊断。测试前均服用10%水合氯醛(0.4 ml/kg),检查项目包括:诊断型DPOAE、ABR、声导抗、听性稳态反应检测,必要时行颞骨CT和/或MRI检查。

1.2.4随访 所有对象均分别于3、6、9及12月龄进行TEOAE筛查随访,未通过者进入诊断程序;听力复筛未通过者在3月、6月内分别完成诊断后进一步随访。

1.3听力学诊断方法及评估标准

1.3.1DPOAE检查 采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CAPELLA型耳声发射分析仪进行DPOAE检测,以5个频率中至少3个以上频率信噪比(SNR)>6 dB为通过标准[2]。

1.3.2声导抗检查 采用丹麦MADSEN公司OTO100型声阻抗仪,6月龄以上者采用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A型判断为正常;6月龄以内者采用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正波且峰值大于0.1 mmho判断为正常[3]。

1.3.3ABR、ASSR检查 采用美国Bio-logic公司生产的580-NAVPR2型脑干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按福建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的评估标准[4],正常听力的标准为:ABR波 V反应阈或ASSR(500、1 000、2 000、4 000 Hz)平均反应阈≤30 dB nHL。

1.3.4听力损失程度评估标准 根据ABR波V反应阈值或ASSR 500、1 000、2 000、4 000 Hz平均反应阈分为:31~40 dB nHL为轻度听力损失、41~55 dB nHL为中度听力损失、56~70 dB nHL为中重度听力损失、71~90 dB nHL为重度听力损失,≥91 dB nHL为极重度听力损失;同一患儿两耳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时,以听力较好一侧耳计算。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对各组初筛、42天复筛未通过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各组听力筛查结果比较 足月组初筛未通过87例(8.70%),复筛未通过11例(1.10%),低危组初筛未通过95例(9.30%),复筛未通过16例(1.57%);高危组初筛未通过251例(13.41%),复筛未通过58例(3.10%);各组未通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新生儿未通过率高于其他两组(分别为初筛χ2=19.243、P<0.001;复筛χ2=14.648、P=0.001)。

2.2各组随访听力变化情况

足月儿组随访中未发现迟发性听力下降。

低危组发现1例初筛TEOAE通过,42天随访TEOAE、AABR通过,耳镜检查鼓膜充血、浑浊,家属反应其听力迟钝,3个月检查诊断为中耳积液(ABR各波潜伏期延长,波V阈值双侧30 dB nHL,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异常),患儿湿疹严重,人工喂养,建议改用低敏配方奶粉,未使用药物,6月龄复查诊断听力正常,9月龄、12月龄复查听力均正常。1例3月龄确诊为单侧中度感音神经聋(ABR 波V阈值60 dB nHL),未治疗,6月龄、12月龄复查听力正常(ABR波V阈值30 dB nHL)。

高危组发现听神经病2例,其初筛及42天复筛TEOAE双耳通过,但42天随访AABR未通过,DPOAE可引出,ABR极重度异常。1例初筛、42天、3月龄随访均通过,6月龄时随访未通过,诊断为双侧中度感音神经聋(左侧40 dB nHL,右侧50 dB nHL),12月龄时复查听力无变化。1例初筛、42天、3月龄随访均通过,6月龄时随访不通过,诊断为重度感音神经聋(双侧阈值90 dB nHL),12月龄时复查听力无变化。1例初筛时未通过,42天复筛TEOAE、AABR均通过,3月龄随访时TEOAE又不通过、确诊为轻度传导性聋(中耳积液),6月龄时听力无改变(左侧60 dB nHL,右侧50 dB nHL),给予药物治疗,9月、12月龄复查时听力均正常。

2.3各组最终确诊听力损失情况

2.3.1足月儿组 共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2例(0.20%,2/1 000):1例双侧轻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单侧极重度感音神经聋。

2.3.2低危组 共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6例(0.58%,6/1 021)(不包括1例单侧中度感音神经性聋随访时听力基本正常者),其中2例传导性聋(中耳积液,其中1例随访自愈),2例双侧中度感音神经性聋,2例单侧轻度感音神经性聋。

2.3.3高危组 共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24例(1.28%,24/1 874)其中,6例双侧传导性聋(中耳积液),2例双侧听神经病,4例双侧轻度感音神经性聋,2例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2例双侧中度感音神经性聋,5例单侧轻度感音神经聋,2例单侧中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单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3 讨论

先天性聋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根据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可达0.1%~0.3%,而在早产儿中发生率可达2%~4%[5]。文中结果示高危早产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达1.28%,低危早产儿为0.58%,足月无高危因素者为0.20%,可见早产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也高于正常产儿的0.15%[6]。

有研究发现早产儿尤其是NICU早产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高危儿甚至可达30%[7]。虽本组对象中早产儿分泌性中耳炎检出率为0.28%(8/2 893),与文献相差较大,但仍然高于足月儿组检出率(0)。考虑其原因为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够完善,抵抗力低,容易出现各种上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等,且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导致其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而出现中耳积液,导致听力筛查不通过,而中耳积液有自愈性和反复发作性,故可表现出听力筛查有时通过、有时又不通过的特点。

从文中结果看,高危早产儿组中发现2例(0.11%)初筛、42天筛查双耳TEOAE均通过,AABR未通过,DPOAE可引出,但ABR极重度异常患儿,诊断为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国内研究发现AN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为0.429%(1/233)[8],吴金毛等[9]在1 343例NICU出院的新生儿中确诊10例听力损失,其中有2例确诊为听神经病,该2例均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本组这2例中,1例是早产(28周)、极低出生体重儿伴高胆红素血症,1例为早产(34周)、出生时有窒息史,可见高危早产儿是听神经病的高发人群。另外,本研究在高危早产儿组中发现迟发性听力下降2例,此2例在初筛、42天、3月龄时筛查均通过,6月龄随访才发现听力障碍,可见对于高危早产儿听力随访尤为重要。

有的早产儿听力筛查时可不通过,但最终听力诊断正常,除去技术上的误差外,此类患儿一方面考虑是因为中耳积液逐渐吸收,另一方面考虑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听觉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随着月龄增大,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听力有逐渐改善和正常化的趋势, 这是部分婴幼儿听力筛查时未通过但听力学诊断正常的原因[10]。即使是听神经病也有自然恢复的可能性,国外学者曾报道20例AN新生儿经过一段时间后有13例ABR恢复正常,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患儿易自然恢复[11]。本组对象中有1例高危早产儿3月龄时确诊为单侧中度感音神经性聋(ABR波V阈值60 dB nHL),未经治疗和干预,6月龄、12月龄复查时听力恢复近正常(ABR波V阈值30 dB nHL),提示对于早产儿,听力诊断和干预时间可比足月儿适当延迟,是否按照矫正胎龄来实施值得进一步探讨。

早产儿的上述听力特点决定了其听力筛查和随访的必要性,也决定了听力筛查和随访时应采用OAE联合AABR的筛查方式。目前听力筛查技术主要采用耳声发射,其对中耳积液敏感,但容易受到外耳道状况的影响,产生假阳性;且其不能反映蜗后病变,容易产生假阴性;但因其设备价格低、操作简便,对新生儿侵入少,临床仍得到广泛应用。而AABR可以反映从外周到低位脑干的听觉通路功能,能够反映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病和神经发育迟滞;但传统AABR大多需要粘贴电极片,易引起新生儿不适感,本研究中采用的MB11听力检测仪,不需要贴电极片,减少了对新生儿的干扰,适合在新生儿听力筛查和随访中应用[12]。虽然AABR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OAE[13],但是单纯使用AABR也会漏诊部分轻度中耳积液患者和轻度感音神经聋患者,而儿童期尤其是婴儿期,即使听觉输入仅有轻微改变也会导致明显的语言发育迟缓,进而对其后期的学习和社会交流产生不良影响[14];因此,对于早产儿,特别是高危早产儿提倡采用OAE联合AABR筛查,至少在42天复筛时采用联合筛查,以减少假阴性。

综上所述,早产儿尤其是高危早产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生率高、中耳积液发病率高,可出现听神经病和迟发性听力下降或听力自然恢复的可能,因此,对于早产儿,尤其是高危早产儿的听力筛查和随访极其必要,且提倡采用OAE联合AABR的筛查方式。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随访时间短,未能随访到3周岁,这也可能是各种听力损失检出率较文献低的原因之一。

4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S].国卫办妇幼发[2017]9号文件,2~6.

2 Norton SJ,Gorga MP,Widen JE,et al. Identification of neonatal hearing impairment: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J].Ear and Hearing,2000,21:529.

3 倪道风.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婴儿中耳功能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5:326.

4 林少莲,叶胜难,林有辉,等.1667例听力筛查转诊婴幼儿听力学诊断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1:225.

5 Calcutt TL,Dornan D,Beswick R,et 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n Queensland 2009-2011:comparison of hearing screening and diagnostic audiological assessment between term and preterm infant[J].Journal of Pediatric and Child Health,2016,52:995.

6 李燕芳,刘云亮,张沁铭,等.28 304例正常产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报告及筛查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4,29:2173.

7 布鲁斯通,著.孔维佳,译.儿童及婴幼儿中耳炎[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60,139~140.

8 王洪阳,李倩,谢林怡,等.新生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转归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13:211.

9 吴金毛,叶炎林,王三南,等.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重点讨论听神经病的筛查[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9:174.

10 许军,陈淑飞,郑周数,等.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儿听力追踪检查[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446.

11 Psarommatis I,Riga M,Douros K,et.al.Transient infantile auditory neuropathy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gol,2006,70:1629.

12 Van Dyk M, Swanepoel de W, Hall JW. Outcomes with OAE and AABR screening in the first 48h-implications for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15,79:1034.

13 Ozlem K,Aydan G,Togay M,et.al.Can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sponse be used as an initial stage screening test in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s[J]?Int Adv Otol,2010,6:231.

14 陶泽璋,杨琨.儿童听力筛查的必要性[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25:113.

猜你喜欢

感音神经性危组
感音神经性耳聋及针灸治疗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超声心动图用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危险分层
让鱼儿自己咬钩
ING4在结肠和直肠的胃肠间质瘤表达的研究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