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外行未必看不出“门道”

2018-01-25◇马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外行门道温情

◇马 贞

前几天,儿子和儿媳(二人均在研究设计院工作)回海安,在车上偶然谈及教育,儿子说,教育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的缓慢“生长”,花是花、草是草,要顺其自然,一切人为地改变都将适得其反。 儿媳说,教师其实更像导游,把孩子引向目的地,让他们自己去欣赏、体验和感悟,教师的工作就是做好陪护,与孩子一同成长。

我仔细一想,有道理呀!看来外行未必就看不出“门道”。内行由于长期待在某个行业,思想难免有了惯性,思维有了惰性,对一些看似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不再敏锐。而外行没有条条框框的制约,往往能跳出教育看“教育”,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思考角度不同,看问题常常能另辟蹊径,教师与导游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可细细想想,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每接洽一个新的团队,导游思考的首先是要撩拨起游客对景点的兴趣,让游客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教师何尝不是如此,大到一个学科,小到一节课,开讲之初,聪明的老师总是变着法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或这节课的兴趣,让孩子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盼。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在无疑处设疑,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峰回路转,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导游是整个旅行团队的灵魂,虽全程陪护但从不包办。每到一处,总是通过动人的故事、神奇的传说、温情的民俗、秀丽的山水让游客觉得不虚此行。教育难道不是一种陪护?孩子学习中的问题需要解惑,疑问需要点拨,想法需要分享,他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个伙伴学识渊博、不离不弃,虽不时刻在一起,但心灵是相通的,这样的陪护让教育充满温情。

无论是哪个导游,也无论在哪个景点,导游总要留出时间让游客去体验民俗风情、农家小院、风味小吃等,每处景点总有那么一两个让你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你深刻的体验。教育是一种渐行渐入的体验,只有在做中学,在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建构,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深入持久。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的体验应如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所描述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猜你喜欢

外行门道温情
外行的掌声
我怎样当指挥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探寻360°全声场发声门道
细数那些进入农业领域的资本“外行”们
孙犁装外行
从美国商业补给服务合同看门道
温情美文两则
温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