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01-24李琼
李琼
摘 要:随着竞争形式愈演愈烈,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得到更好的发展,个体必须具备健全的品格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在个体必需具备的能力中,思维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培养个体的思维能力意义重大。英语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几个方面。思维品质作为人思维个性的特征,是评价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内容之一。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思维品质培养能有效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多元文化融合的视角来认识与观察世界。英语学科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习语言特有的文化以及语言现象,通过比较分析与母语文化的异同,总结语言特点辨识语言形式、语篇结构的作用,分析、评价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观点、态度、意图等英语实践运用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推断、评价、创新、建构等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逻辑性、批判性,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提升又会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有积极影响。
(二)英语教材故事板块的教学需求
国内外专业学者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渐渐认识到文学作品,特别是故事对外语语言初学者的作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其中的故事版块讲解还是集中在语言信息的梳理方面,对挖掘故事背景以及多维度解读故事内容都十分缺乏,这也让教学设计趋向程式化,难以激发与拓展学生的思维。小学中高段的学生虽然积累一些英语词汇、句型知识,但因缺乏阅读技巧,对故事文本的深层含义理解还稍显不足,学生对故事内容所展示的意图难以独立进行判断与评价。
二、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阅读与思维密切联系,两者相辅相成。本文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入手,探讨如何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策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与没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所获得的效果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若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阅读活动。第一,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很不成熟,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让其置身于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其多种感官,从而激发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兴趣;第二,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生活中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英语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将其思维、情感和行动整合起来,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使课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充满情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对教师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采取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教师的提问有助于使其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投入学习。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第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高效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第二,除了设计有效的问题外,还需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这也是实现有效提问的关键,如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思维
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主。这一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满堂灌”,而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只有改变这一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才能促使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学习。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思维交流,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四)布置学习目标,开拓学生思维
小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挑战、善于质疑、乐于思考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任务,启发学生进行目标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设置一定的课堂任务,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敢于表现自身,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使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结语
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11):26.
[2]魏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學习(上),2011(08):165.
[3]杨洁秀.关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互动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