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

2018-01-24曲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美术内容幼儿

曲艺

摘 要: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它与幼儿园其它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其应用程度、时效性最高,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且教师评价时存在的问题也最多。目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标准划一,教师不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造成了评价主体缺失,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忽略过程,评价语言缺少艺术性、启发性、激励性等问题。良好正向的美术评价行为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因此把握幼儿参与活动的年龄特点,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从而使评价环节与教学相融合,真正促进幼儿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的评价

剖析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对于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实现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一)评价标准划一,成人化倾向严重

确立评价对象与标准。首先,要确定评价的对象,评价的范围。教师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评价范围可面向全体幼儿;小则可小到对某一个体进行评价,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其次,确定本次活动评价的标准。目前幼儿美术能力的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可以采取幼儿之间比较,幼儿自身发展的前后水平比较,个别幼儿同群体水平比较,或者是与教育目标进行比较,寻找差距,进行评价。最后,美术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往往是成人化的,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发展”落了空,“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使教育评价事实上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

(二)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一

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多采用现场即时评价,横向比较多,而且评价内容偏重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却不重视,同时忽略了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的评价。教师一般评价的是幼儿美术作品的整体效果,忽略了幼儿创作作品的主题、内容、兴趣、情绪、情感等因素,而这些往往是幼儿美术活动评价的重点内容。

(三)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

教师一直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评价中作为主体存在,幼儿是被评价者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评价的重点还放在对幼儿已完成作品的评价上,很少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幼儿参与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学习习惯方面等,如观察幼儿是否乐于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活动产生极大的热情,完全沉浸其中;还是被动进行美术活动迟疑不前,活动中茫然无措张望别人做什么等等;观察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注意集中与持久程度;观察其作品是自己决定完成的,还是模仿他人完成的。

(四)评价语言缺少艺术性,激励性

美术活动评价中,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大而全,缺少针对性。如“画得真好”“有进步”等,这类语言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不夠明确,缺少启发性,基本上是无效指导。有的教师指导语言虽很具体,但表现出明显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这些类语言与指南中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二、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的改进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所追求的不应是给幼儿的作品下一个结论,或评定绘画技能的高低,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幼儿发展的关注,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全面成长。

为此,教师应认识到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进行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情感、能力、认知、个性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孩子有自己的“一百种语言”,美术活动就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表达思想、认识事物、抒发感情、想像和创造自己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伴随着各领域的融合,美术活动可以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有效地促使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不断加深对外界事物的探索。幼儿从事美术活动只是因为“创作”的过程快乐,色彩、线条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体验。

(三)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应包括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还应注重情感、态度、体验及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全面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评价幼儿,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只有用“发现、欣赏、发展”的态度才能帮助被评价者自我实现,进而悦纳自己、拥有成功和自信。当然,具体到某一次美术活动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一定每次面面俱到,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幼儿整体水平或个体发展情况重点评价其中某些方面,或就某个人、某个表现技法进行单项评价,但在一段时间内对全体或某个儿童的评价要能体现出评价的均衡与全面性,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三、选择评价途径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途径多种多样,(1)教师引导为主,幼儿参与为辅。适合刚参加美术活动、兴趣不稳定、动手能力差、低年龄段的幼儿,教师要注重鼓励与肯定,指出不足,态度要亲切。(2)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协助总结。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再者,幼儿分组评议,组长总结。在上述两种途径的基础上,随着美术活动的增多,幼儿能力的提高及教育目标的加深,幼儿能更好的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

四、注重拓宽评价的能力

通过评价应不仅促进幼儿美术活动的一般能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通过评价,不仅要发现幼儿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评价对以往教育活动,进行反思,提升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手段,实现新的培养目标。

总之,我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猜你喜欢

美术内容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