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2018-01-24年忠
年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054-01
语文多媒体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语文课堂之中。以可观可感可闻的图、文、声、像来创设教学情境,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优化课觉结构,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巧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年轻的头脑中,都有学习和知识的火药。”这个“火药”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汉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师生相互配合,才能提高课学堂教学的质量。比如我在教学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时,就充分借助了多媒体。这篇文章是一篇文言说明文,北方学生见过荔枝的很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本身就有畏难情绪,加之说明文比较抽象,本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准度。因此在上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荔枝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荔枝树和荔枝果,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进一步了解枝的特点,激起了学生认知荔枝的兴趣,为文意的疏通,课文的分析,背诵奠定了基础。
二、巧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说明文、议论文,内容抽象深奥,学生难以理解,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好。此时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助手段,展示直观、具体的面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进而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荔枝图序》中有“膜如紫销,瓤莹肉白如冰雪”一句,北方学生没有见过荔枝,对此句似懂非懂。因此我在授课时特意将此句的幻灯片放大,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荔枝的膜和瓤,图片与文字相对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春》时,我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感受春天,另一方面制作了动画课件,让学生真切地体味到“小草偷偷地从地里结出来”“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情态。
三、巧用多媒体,使课堂导入更加新颖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新颖、生动、恰当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在学生的学习中融入了良好的环境,教学的效果将是一半努力的两倍。我在讲授《敕勒歌》时,先播放了腾格尔演唱的《天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动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学生的思绪完全被带入了碧草如茵、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我适时地点拨引导,为接下来的诗歌赏析奠定了基础。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也是先以许顺哲的歌曲《父亲》导入,当低沉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学生面色凝重,悄无声息,每个人都在思考。歌曲结束,我又打开了孙道临朗诵的《背影》,此刻,沉重的音乐,伤感的话语,营造了一种特别的氛围,学生深受感染,完全沉浸在对“父亲背影”的怀念之中。
四、巧用多媒体,帮助解决重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其重难点,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我们顺利解决。鲁迅的《故乡》一文,教学重点是通过对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衰落、萧条和破产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精心设计投影片,先演示少年闰土的形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其特点;又演示中年国土的形象,让学生归纳其特点,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生活态度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主旨是“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这首小令的意境,我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古道”“瘦马”九种不同的景象整合制作成 FLASH动画,再配上西风的效果和凄婉的音乐,把学生引入了小令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对“断肠人”的孤独、无助、疲惫、思乡有了深切的体会。
五、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学生作文进行讲评,是作文批改的继续和发展,是一 次作文训练过程的最后一环,也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之一。适当的讲评不但指导学生的正确寫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但是一般的作文讲评只能就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评述和指导。具体到学生的个别问题,只能局限于作文本上教师的评改。作文讲评要面向 全体学生,我们可以把需要重点讲评的作文,通过希沃软件传输到电子白板大屏幕上,全文展示给学生,让其“有本而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评论过程中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学生集体评议,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我们在坚守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同时,又要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长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巧妙使用,让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