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堕距化”的困境研究
2018-01-24王桃桃陈剑涛
王桃桃 陈剑涛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堕距化”困境。本文在阐述了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堕距化”成因的基础上,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堕距化 困境
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堕距化”的影响因素
新媒体时代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堕距化”的困境,笔者以为,新媒体时代下造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堕距化”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低级文化入侵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内容良莠不齐。低级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广泛传播,大学生作为文化信息的主要接受者,常常会被消极文化所影响。在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微时代,学生逐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落伍、死板,开始忽视社会所倡导和所需的责任、信念等健康的思想。甚至,一些学生沉迷于“手机世界”,产生所谓的“网瘾”,无论是上课或下课、写作业或考试,都沦为“低头一族”。从此,沉浸在手机的海洋里,游荡在微信朋友圈以及各种网淘、代购,导致昔日挚友疏远、价值观扭曲,渐渐产生逃避心理,最终在手机的海洋中迷失自我。
(二)教学手段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托多媒体工具展开工作,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正如新闻发布会,老师播放PPT,学生赶忙拍照,下课之后,全部清除,课堂上的内容有多少内化为思想修养不得而知。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是新媒体工具的主要使用和传播者。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对于尚未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而又具有好奇心的大学生来说,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升其分辨新媒体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故将新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育内容陈旧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依据教育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教师往往只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传授一些固定的知识,陈旧的教学内容不能揭示当今的时代潮流。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蓬勃发展,内容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大学生更喜欢具有时代特色、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同时他们更容易接受图文并茂、容易理解的内容。因此,陈旧的教学内容已不适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四)教师媒介素养不高
新媒体时代下,教师只具有知识的优势被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受到冲击。网络的快捷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获得各种广泛的知识。然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的主体,观念落后,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滞后。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新媒体手段呈现一些积极健康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较高的媒介素养,能够熟练使用多种新型媒介,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堕距化”困境的应对措施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应建立良好的设施环境和教学团队,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抵制不良信息的冲击。具体措施如下:
(一)学校方面
1.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学校应自主研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校园网建设.当今时代,网络是信息传递的必要载体,思政建设也不可脱离。校园网的建设应保证主题鲜明、信息及时、内容客观、设计简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鲜明的主题、有吸引力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自我检索信息,为开展个性化的政治教育奠定基础。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心理咨询室栏目,实现匿名化师生平台互动交流。总之,学校应借助新媒体,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
2.培养高素质教师团队
首先,高校要重视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提高教师质量,促使学校教师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基本操作。其次,学校应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创新运用新媒体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制定嚴格教师评价体系,大力鼓励教师进行创新,积极运动微博微信等媒体载体传播自己的观点。
(二)教师方面
1.创新教学手段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政治教手段的多样化,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运用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型教学手段,结合相关内容,将授课内容精确的展示出来,带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受,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究课堂内容,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例如,微博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教师可建立自己的微博,通过微博和学生互动,深入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能第一时间将事件同学生在微博上探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线上线下实施互动
新媒体时代下,微信、微博、QQ、电子邮箱是大学生常用的通讯工具,教师应寻找相关网络资源,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等方式与学生实现交流,实现上课“常态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走进生活,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实现从课上到课下的延伸。教师还可以利用聊天工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与学生亲密交流,建立亲密的关系,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教师可建立手机短信平台,以短信的方式将教党的重要思想以及各种信息传递给大学生,针对热点话题开展讨论,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打破“面对面”的尴尬,创造“师生交流,亲密无间的新态势。总之,教师要发挥好“微博”和“微信”、短信等工具的导向作用,打造思想交锋、自我教育的平台。
结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加强,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努力,时俱进,抓住发展机遇,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有道德、有能力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6):42—43.
[2]刘丽.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2):130—132.
作者简介
王桃桃,黄冈师范学院2017级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