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庭性偏头痛神经通路的功能性核磁研究

2018-01-24徐艳芳张金文

中外医疗 2018年30期

徐艳芳 张金文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前庭性偏头痛神经通路的功能性核磁检查结果。 方法 方便选择2017年7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64例为实验组,正常人共64名为对照组,进行冷热试验前庭功能检测、神经通路的功能性核磁检查。 结果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脑干、左侧颞回、左侧额叶、右侧边缘叶、右侧中央回及右侧额叶、左侧顶下小叶等脑区出现活动增高(t=3.23、4.52、3.79、3.88、5.31、5.12、6.99,P<0.05);左侧小脑半球、右侧枕中回、右侧颞中回、额上回、右侧基底节、右侧前扣带回及左侧颞下回等活动减低(t=-6.59、-4.88、-5.24、-4.98、-5.97、-5.87、-4.86,P<0.05)。结論 使用功能性核磁检查对前庭性偏头痛神经通路变化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功能性核磁;神经通路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0(c)-001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unctional nuclear magnetic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vestibular migraine neural pathway.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vestibular migrain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March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 total of 64 normal controls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vestibular function test 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of the neural pathway were performed an examination. Results Patients with vestibular migraine had increased activity in the brainstem, left temporal gyrus, left frontal lobe, right marginal lobes, right central gyrus, right frontal lobe, and left inferior parietal lobe (t=3.23, 4.52, 3.79, 3.88, 5.31, 5.12, 6.99, P<0.05); left cerebellar hemisphere, right occipital mid-back, right iliac crest, frontal gyrus, right basal ganglia, right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activities such as left axillary gyrus were reduced (t=-6.59, -4.88, -5.24, -4.98, -5.97, -5.87, -4.86,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functional nuclear magnetic examination has a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judging the changes of vestibular migraine neural pathway.

[Key words] Vestibular migraine; Functional nuclear magnetic; Neural pathway

2012年国际头痛及Barany协会规范了前庭性偏头痛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但是对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等研究仍不深入[1-2]。既往临床对前庭性偏头痛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有冷热温度实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等,但是研究都没有深入到神经功能中[3]。部分学者认为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脑内结构会出现一定的改变,其前庭皮层脑区、中枢前庭代偿部分脑区等均会有一定的变化[4],为此,该研究分析2017年7月—2018年3月64例前庭性偏头痛神经通路的功能性核磁检查结果,为临床判断前庭性偏头痛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64例为实验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25~60岁,平均(42.99±8.12)岁。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共64名为对照组,男33名,女31名,年龄23~60岁,平均(41.89±9.01)岁。两组被检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组入选标准: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12年》的诊断标准[5];患者为右利手;患者自愿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有精神和神经疾病,平衡障碍性疾病,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药理作用引起头晕头痛,药物依赖史。健康组入选标准:右利手;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精神病家族史,神经性疾病,既往有头痛病史或家族史,耳部疾病病史,听力下降病史,眩晕发生病史。

1.2 方法

所有被检者均进行神经通路功能性核磁检查。检查前对所有被检者的外耳道均进行详细检查和清洁。随后使用直径5 mm的硅胶管一端与注射器连接,其中注满0℃冰水,另一端放置在被检者的外耳道,接近鼓膜的外耳道后侧上壁。被检者头部略倾斜,便于冰水对半规管进行刺激。同时将被检者的头部,使用海绵垫固定在MR扫描线圈内,避免头动伪影。被检者在扫描过程中要注意佩戴遮光眼罩,双眼睁开,避免视觉影像影响实验结果[6]。

检查过程中,注射器推注10 mL的0℃冰水,保持10 s。如被检者出现眩晕感受、眩晕感受消失,则抬脚,记录时间。首先进行常规的MRI扫描,包括横断T1WI、横断T2WI。随后使用3D梯度回波T1WI序列,以采集矢状面图像。静息态fMRI功能成像则使用EPI序列。

1.3 观察指标

将所得软件利用SPM8软件、REST软件进行图像的数据处理和结果显示。计算ReHo图、ALLFF图、fALFF图。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脑区变化见表1、表2,ReHo图像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左侧颞上回、脑干、左侧顶下小叶双侧、额叶内侧回、雙侧额上回及右侧边缘叶、右侧中央旁小叶脑区出现活动增高;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下回、左侧小脑半球、右侧枕中回、右侧基底节、右侧前扣带回及双侧额上回等活动减低。

ALFF图中,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左侧颞上回、左侧额叶内侧回,双侧边缘叶、海马旁回、顶下小叶、中央后回、右侧颞下回及脑干的脑区ALFF值升高;而左侧小脑半球、右侧枕中回、右侧基底节区、右侧额下回、双侧颞下回、双侧额上回、额中回活动明显减低。

fALFF图像中,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左侧额叶内侧回的fALFF值有所增高,而双侧的小脑半球、双侧丘脑、双侧额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左侧岛叶、左侧顶下小叶脑区的活动数值减低。

3 讨论

前庭性偏头痛是导致反复性发作眩晕的一种常见疾病,目前对患者神经通路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7]。功能性核磁,通过对大脑神经元活动、血液动力学进行反应,从而观察局部的脑血流量,观察局部脑活动区域的氧及血红蛋白含量,通过信号的增强,可以直接反映出局部的脑神经元活动[8-9]。

在冷刺激下功能性核磁结果中可发现,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脑干、左侧颞回、左侧额叶、右侧边缘叶、右侧中央回及右侧额叶、左侧顶下小叶等脑区出现活动增高(t=3.23、4.52、3.79、3.88、5.31、5.12、6.99,P<0.05);左侧小脑半球、右侧枕中回、右侧颞中回、额上回、右侧基底节、右侧前扣带回及左侧颞下回等活动减低(t=-6.59、-4.88、-5.24、-4.98、-5.87、-4.86,P<0.05)。说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有双侧大脑半球的多个皮层、皮层下区域的激活,主要位于小脑半球、丘脑、基底节、海马旁回、颞上回及岛叶皮层等。其中枕叶、海马和海马旁回等均是辅助运动区及小脑,岛叶皮层为前庭皮层中心结构,顶下小叶、颞上回、楔叶等属于前庭皮层网络。且研究还发现,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进行冷刺激,其激活结果在双侧的大脑半球并不对称,大部分激活区位于对侧大脑半球,这种偏侧性可能是由于研究者均为偏手性,即右利手,一旦进行冷刺激,则在非优势大脑半球会较为强烈[10]。黄嘉暐等[11]研究分析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脑白质变化,选择前庭性偏头痛患者23例并与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最常见的部位为额叶(高信号病变为2例,铅笔样薄层病变为16例),其次变化较为明显为顶枕叶和基底节区域,而较少发生在幕下区。于焕新等[12]采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对2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和20名健康者的神经通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在发作间期前庭刺激后的fMRI显示枕颞内侧区皮质负激活,顶下小叶、楔前叶、中央前回、扣带回、是辐射、丘脑背内外侧核区、尾状核、胼胝体等区域正激活,其中以丘脑背内外侧核激活作为明显。这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前庭功能脑区存在一定的异常变化,使用功能性核磁检查对前庭性偏头痛神经通路变化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不能抑制被检者的眼震,即无法消除眼震影响,因此需要大样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Radtke A, von Brevern M, Neuhauser H, et al. Vestibular migraine: long-term follow-up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vestibulo-cochlear findings[J]. Neurology, 2012, 79(15):1607-1614.

[2] 刘晶, 张小莉, 高下. 前庭自旋转试验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6, 22(5):370-374.

[3] 邱峰,黄鑫,王晓风,等.前庭性偏头痛226例症候分析[J]. 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2):961-963.

[4] 王雯, 刘学源, 庄建华. 前庭性偏头痛与梅尼埃病患者的听力及前庭功能比较[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7, 38(11):1355-1360.

[5] 赵春丽, 孙勍, 戴静,等. 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在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的表现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5, 13(5):366-369.

[6] 邱峰, 宋丹丹, 郭起峰,等. 伴有头颅磁共振影像变化的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7, 97(14):1049-1053.

[7] Robert Grkov, Claudia Kantner, Michael Strupp,等. 前庭性偏头痛和听觉症状的内淋巴积水患者[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大会暨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大会暨眩晕高峰论坛论文汇编.郑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

[8] Henderson LA, James C, Macefield VG.Identification of Sites of Sympathetic Outflow During Concurrent Recordings of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and fMRI[J].Anatomical Record Advances in Integrative Anatomy &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2, 295(9):1396-1403.

[9] 任璐, 王志红, 程金明,等. 偏头痛发作间期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变化[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47(4):225-228.

[10] 王雪杰, 霍晓婷, 龙淼淼,等. 前庭功能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5, 12(1):47-51.

[11] 黄嘉暐, 何晓军, 夏磊,等.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关因素分析[J]. 江苏医药, 2017, 43(24):1761-1763.

[12] 于焕新, 李海艳, 印志娴,等. 前庭性偏头痛神经通路的功能性核磁研究[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 31(12):906-909.

(收稿日期:2018-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