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文化在园林植物景观意境营造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24詹咪莎

绿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植物

詹咪莎

摘要:指出了中国园林汲取文化和艺术之精华,并与诗词文化一脉相承,在园林风格上独具特色。植物作为诗词创作的重要意象,其景观的营造与诗词相辅相成。通过分析诗词中对植物景观的描述和探究诗词文化与植物景观意境营造的关系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诗词文化在植物景观意境营造中的应用。

关键词:诗词文化;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园林植物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1-0090-02

1 引言

何为诗词文化?诗词并非特指唐诗宋词,作为中华民族灿烂艺术中的一颗瑰宝,从《诗经》、《离骚》、汉乐府、建安文学,到唐诗、宋词、元曲,她以独特的姿态传承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诗词是人类最早的精神创作之一,语言发展的精华体现[1],字字珠玑,是集美学、思想、感情、智慧和创造力于一体,虽经千载沧桑却仍熠熠生辉。从《诗经》开始,诗词文化就和园林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的桃花之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的木槿之姿,《离骚》中“宿莽”、“留夷”等花木香草寄托作者情思,有“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草原之风,有“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的庭院之象,还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村落和谐之景……花开叶落,植物景观因诗词的美妙优雅而更显诗情画意。

研究鉴于诗词文化的艺术成就以及其赋予园林植物的欣赏价值,主要从诗词文化和植物景观意境营造的关系以及诗词文化在营造富有意境的植物景观中的应用两个方面,阐述了诗词文化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模式和应用价值。

2 现象分析——诗词中的植物景观

植物皆具外在美和内在性格,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品格,是自古以来诗人用以表达情感、托物言志或单纯赞美的主要意象。诗人借植物创造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供人品读,植物也因诗句完成从自然植物到园林植物的蜕变,更值得鉴赏和品味。以梅花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剩山残水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等,寥寥数语把寒梅傲雪、梅花的观赏性以及景观效果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诗句,将不同植物的形态、栽植位置、景观意境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 关系探究——诗词文化和植物景观意境营造的关系

归纳分析了描写植物景观的诗句后,人不免会产生这样一个印象:在读诗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诗句表达的画面;每当在外看见植物形成的美景时,头脑中瞬间能跳出相应的诗句。诗,是诗情画意的诗;景,是诗情画意的景。那么,诗与景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3.1 同宗同源

园林与诗词都具有从表象到涵韵的三境界,即园林的“生境”、“画境”、“意境”和诗词的“物境”、“情境”、“意境”[2],三者一一对应,意境是诗词创作和景观营造以及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3]。园林从造园开始,追求的就是自然山水的风格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植物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在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时,同样追求意境美,这与诗词的意境表达是相通的。例如留园“缘溪行”处溪岸两侧种植了大量桃花,其要表达的意境就是世外桃源之美,取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2 植物景观意境表达以诗词为依托

设计者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对所设计的景观所要表达的意境是了然于胸的,但是受眼界、学识所限,常人并不都能正确理解或者领会到其中的美妙,因此,为了更好地表达设计主旨,设计者可以通过优美的文字将其表达出来。例如拙政园“荷风四面亭”处的植物景观设计:亭四面为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拂水。以“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作为点景之笔,“荷风四面亭”为点题之笔。

3.3 植物景观因诗词而更显意境

植物景观营造具有空间意境美,诗词表达具有文化意境美,用诗词来表达空间,以美衬美,使营造的植物景观空间更具意境美。例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在建筑前布置叠石花台,老松古木,使其虚渺淡隐,黑松、白皮松与叠石的组合设计使原本狭小的空间显得有深度,建筑题名“看松读画轩”,读完名字再去看景,给人读画的感受,使景观更加富有意境,从而丰富景观效果。

4 应用归纳——诗词文化在营造富有意境的植物景观中的应用

4.1 点景、点题

诗词文化在植物景观意境营造中最主要的应用就是点景、点题之用,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特别突出,以圆明园为例,以植物为主题而命名的景点不少于150处,约占全部景点的1/6,如杏花春馆的文杏、武陵春色的桃花、镂月开云的牡丹、濂溪乐处的荷花、天然图画的竹林,洞天深处的幽兰、碧桐书院的梧桐等[4],以优美的文字对植物景观作了最贴切、最明确的描述。

笔者曾做过一道路绿化的项目,项目位于浙江省诸暨市阮市镇,设计要求体现阮市本土文化。阮市是诸暨市粮食生产、珍珠养殖、渔业生产的重镇之一,素称“鱼米之乡”,瓜子炒货为其特色产业,有“浙中小洞庭”美誉的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坐落于此。在设计之初,列出了简短的文字来概括植物配置需要表现的几个方面,分别是农田、秋收、田园、炒货、白塔湖,最后定下的设计主题是“向日风情,白塔湖影”,植物品种的选用以及配置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表现“繁花倚待稻花香,渔舟泛泛话桑麻”的景象。

4.2 靈感来源

植物的种植设计往往是与空间设计联系起来的,而且须与园林整体设计风格相协调,在这个时候,诗词文化就成了植物种植设计的灵感来源,以期产生应时应景的植物景观。例如,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为灵感,在白墙前种植红梅,粉墙配红梅,月下梅影疏。当代景观设计中,新中式园林是比较受欢迎的设计风格,它是通过营造富有意境的植物空间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诗词文化可以作为灵感来源致力于形成富有内涵和韵味的植物景观空间,如周邦彦的《大酺·越调春雨》中“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简短的几句就能让人想象出隔着漏窗欣赏墙外雨打芭蕉、竹影摇曳之姿。

5 结语

诗是中国文学中最优美的语言符号,它以独有的方式记录了自古以来合理的、富有意境的园林植物选择和植物配置,使园林植物和植物空间处处蕴含着诗情画意,让人有机会享受品诗赏景的优雅与从容。而之所以植物景观能与诗词文化一起传承至今,是因为在植树的同时也在种字,文字就如同植物种子一样,经过时间的孕育,在土里生根发芽,它是植物景观蜕不去的印记,景观空间是形态,诗词就是空间的灵魂,同生同长。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通过诗词记录流传下来,成为后世营造植物景观的重要的理论依据,使植物与植物空间充满意境美和诗情画意。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刘雅莉.诗词文化与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布局[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149~154.

[2]王凯,梁红,赵鸣.唐宋园林诗词文化和园林意境研究[J].建筑和文化,2016(10):150~151.

[3]周凌峰.浅议园林景观艺术之意境营造[J].中外建筑,2010(2):60~61.

[4]魏民,风景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指导书——规划设计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良种繁育策略探讨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看《园冶》谈苏州古典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