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2018-01-24蒙春江韦婕

绿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胸径马尾松营林技术

蒙春江 韦婕

摘要:指出了通过科学证明,马尾松是最适合实施的人工林生长营林技术措施,在广西河池的马尾松人工林中设置试验样地,通过分别采用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不同整地方式、不同抚育方式等营林技术措施對样地进行处理或管理,2年、6年和10年后分别对马尾松植株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林地清理、全垦整地,再结合扩穴连带的抚育方式可使马尾松前期生长较快。但对马尾松的后期不利,对于超过种植周期的马尾松林,不同林地清理措施中,商业收获处理方式最有利于马尾松的树高、胸径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常规处理方式的效果次之,全面清除植被方式的效果最差;不同整地措施中,穴垦处理措施的植株生长状况最好;不同抚育措施中,扩穴连带的处理措施植株生长状况最好,其次是块状抚育,不抚育的林地马尾松生长状况最差。

关键词:营林技术;马尾松;胸径;树高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1-0038-02

1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社会资源需求量逐步提高,从而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广西河池地区通过种植马尾松有效改善了自然环境。马尾松是广西河池主要种植的造林树种,其具有实用性强、松脂丰富、树木材质好、易生长等特点,是改善生态环境,实施人工造林的首要选择。笔者主要针对马尾松的种植、施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详细的探讨了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热工林生长情况的影响,以供参考。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主要位于广西省河池市,河池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边陲,属于云贵高原的南麓,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通往沿海港口的重要交通枢纽,其东临柳州、南接百色,并且北临贵州,河池市东西全长约为228km,南北宽260 km,面积达33508 km2,河池地处低纬度地带,所以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时间较长,并且炎热,冬季时间较短,而且相对温暖,该地区具备了充足的阳光,雨量也丰富,年日照时间可达到1447~1600 h。河池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9~21.5℃[1],所以气温较高,降雨量也十分丰富,一般在1200~1600 mm之间。河池地区的人工林品种丰富,包括马尾松、杂木、小叶红豆、马褂木等,其中马尾松是主要的种植品种,现有人工林区种植面积在27.13 km2,其中马尾松的种植面积在16. 02万km2,年产松脂3000 t。

3 研究方法

3.1 样地选取与林木生物量的测定

2006年10月在河池地区选择出7块试验地,面积在30 m×30 m,并且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对实验地进行了科学编号,从而对应试验地不同的抚育方式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从2007年1月份对河池地区试验地依据表1中的抚育方法进行管理[2],从而保证每块地都能够依据五点法来选择马尾松的植株,并且对每株马尾松都进行详细标记,在2009年、2013年、2016年对马尾松胸径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有效的数据。

3.2 数据处理

试验地数据的处理需要通过DPSvl0.15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并且使用Duncan极差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的检测。

4 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分析研究

4.1 良种选育

马尾松的良种选育技术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为选择自然类型,这种类型需要结合树体本身的产脂能力进行选择,枝疏宽冠高产脂是马尾松良种首选。第二方面是采用无性和家系的抗性选育,能够改善树种的遗传问题,从而培养出优良的无群体、家系的良种。

4.2 良种生产

马尾松在5~6年后才开始长实,在生长10年以后会逐步繁衍增多,并且2~3年会出现1次丰产。所以在进行采种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品质优良母树采种,树龄要在15~40年间,并且树冠均匀、生长健壮、主干通直,每年的10~12月是马尾松球果成熟的季节,适合采摘。

4.3 苗木培育

马尾松的苗圃应该设立在略有倾斜角度,但是地势相对平坦的位置,并且要保障苗圃的阳光充足,适宜排水[3]。土壤以沙质土壤或者轻黏土壤为最佳。育苗可采用冬播或者春播两种,在播种前要进行细耕,还需要施加足量的基肥,土壤和种子需要进行消毒。马尾松主要采用撒种的方式,一般100—120 kg/hm2为最佳,播撒完后填盖上黄心土,在铺垫上稻草,在幼苗出土以后才可以揭开稻草。

4.4 造林

造林的方法不同,所产生的幼苗和造林保育率都不相同,在育苗的过程中不能使用除草剂,因为除草剂会对马尾松的幼苗产生伤害,从而导致幼苗生长率下降,影响了造林保育率[4]。但是杂草如果过于茂盛也会妨碍幼苗生长,让幼苗无法得到充足的阳光和空间。所以杂草的处理程度不同,造林的结果也不同,造林幼苗会受到杂草处理形式和生长情况的影响。

4.5 林地施肥管理

马尾松施加氮肥能够为母树提供丰富的全氮养分,在马尾松发芽的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能够有效改善马尾松果实小、产量低的问题,并且增加外界的适应能力强化植物的抗寒、抗旱、耐酸碱的能力。

4.6 密度控制

种植密度是人工林的重要技术关键,只有保证林木正常的生长密度,才能保证马尾松的成活率。

5 结果与分析

5.1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马尾松植株生长量的影响

依据试验地A、B、C中对马尾松样株胸径、树高等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在马尾松的生长初期阶段,常规处理的马尾松胸径最大,而全面清除植被的马尾松人工林胸径则平均为0.26 cm,采用商业收获处理的最大胸径在0.15 cm[5]。树高标准在常规处理方式下仍然最大,并且比全面清除植被的方式高0.29 cm,同时比商业收获处理方式高出0.15 cm。

5.2 不同整地方式对植株生长量的影响

针对D、E、F中的马尾松样株胸径和树高进行调研、发现,在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的情况下,胸径和树高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在初期阶段,全垦处理方式是对马尾松人造林生长状况最好的处理方式,其胸径比带垦方式多出0.10 cm,树高高出0.08 m,比穴垦方式多出0.19cm,树高高出0.16 m。

5.3 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人工林的影响

试验地C、D、G中,能够明确的发现,马尾松造林初期,扩穴连带处理方式能够比其他的处理方式下更好的促进了马尾松的生長,扩穴连带处理方式的胸径多与块状抚育0. 10 cm,树高则比块状抚育高出0.04 m,多与不抚育处理方式o.27 cm,树高则比不抚育方式高0. 26 m。

5.4 不同施肥方式对马尾松人工林的影响

针对C、D、E的试验田经过综合对比,可知运用不同施肥措施可以给人工林带来各异的影响。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树木的产量,磷肥能促进马尾松的新陈代谢。针对磷肥的使用量在564.8 kg/hm2,能够增产达到75%。

5.5 不同密度控制方式对马尾松人工林的影响

在造林的初期,应当确保控制于相对较大的施肥量,而后也要密切结合人工林的生长状态,因地制宜调控施肥总量。随着时间的发展,马尾松也在不停生长,会使树木的行距逐渐变小,所以设置动态科学的行距能够保障马尾松的正常生长。

6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能够发现,扩穴连带处理方式、常规处理方式能够使马尾松的生长更加快速、均衡,试验地的地表植被通过炼山的形式,使植被成为草木灰,并且将草木灰的养分逐步渗透到土壤中,使土壤中蕴含丰富的养分,草木灰是一种非常天然的无机肥,能够有效满足马尾松初期生长所需要的养分[6]。而商业收获处理方式在将原木主干取走后,马尾松的枝条和树冠等无商业价值的物质留在原地进行分解,然后能够有效维持土壤肥力。通过运用科学的手段来控制栽植密度并且做好全面的施肥措施,有助于保证马尾松人工林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徐明华.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6(11):33~34.

[2]梁正洲.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研究[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43):290.

[3]曾冀.雷渊才,贾宏炎,等,桂西南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对不同强度采伐的动态响应[J].林业科学研究,2017,30(2):335—341.

[4]李婷婷,陆元昌,姜俊,等,马尾松人工林森林经营模式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1):164~171.

[5]杨俊松,王德炉,吴春玉,等.地形因子对马铃乡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林业调查规划,2016,41(1):98~100.

[6]陈勇汉.马尾松人T林的营林技术与管理措施[J].农家科技旬刊,2016(2).

猜你喜欢

胸径马尾松营林技术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香樟树之恋
闽北马尾松二代种子园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高与胸径生长相关模型研建
用地径胸径回归分析法推算采伐木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