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探讨

2018-01-24尹嘉平

职业·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进机械基础

尹嘉平

摘 要:本文通过对楚雄技师学院机械基础课程的常规教学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楚雄技师学院师生实际情况的教和学的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从多个方面总结了教育教学方法。以分析学生学习为本,联系当前学院学生就业实际需求,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阐述探讨了机械基础教学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机械基础 教学改进 思路探讨

笔者学院是教职员工和学生数量上万,规模较大。要办好这样的学校,确保教学质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思考。近年来,学院坚持“保持规模,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一线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笔者根据对机械基础课程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现状和问题,对该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作一些探讨。

一、机械基础课程常规教学和存在的弊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机械基础课程实行传统的教学流程:先介绍课程内容,使学生粗线条了解课程结构;深入浅出地讲解概念与基本理论、专业名词术语、定律及有关基本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由浅入深、注意比较的讲解方法,并通过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概念内容的理解;对曲线、图表、结构图及原理图进行介绍与分析;将板书和教学模型相结合,让学生做一些课堂练习,并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时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理解与记忆。这属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觉得内容多而无从下手,内容杂而抓不住重点,逻辑性不强;有些内容抽象,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起来不好理解。这样下来,学习好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中等水平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差生有恐惧心理,直接放弃。

二、分析教材、取舍内容、突出重难点

《机械基础》全书共15章,计划120学时,绪论部分重点是讲清楚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之间的关系。第1章到第6章的内容都属于传动机构,应重点讲解第2章螺旋传动,因为螺旋传动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比较常见和常用,特别是要掌握螺纹的标记。对第1章带传动和第3章链传动作进行概述,让学生了解即可多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第4、5、6章的内容主要涉及齿轮方面的知识,应重点讲述单个圆柱齿轮的参数。对于计算部分,大部分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而且在今后工作中不一定每个岗位都用得上,就没有必要占用大量的课时,可以略讲。第7、8、9章是内容涉及常用机构,应重点讲解第7章铰链四杆机构,要求学生能判断曲柄摇杆、双曲柄、双摇杆三种机构的类型。第10、11、12章分别是轴、键销、轴承,它们都属于机器零件中的标准件,只要让学生做一些了解即可,如轴的分类(心轴、传动轴、转轴),轴承的标记、润滑与保养等。第13章内容是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是独立的一章,要求学生认识了解,不重点介绍,在教学时结合汽车实物讲解,能帮助学生学生理解。第14、15章的内容是液压与气压传动,重点讲解传动的原理及组成,油液的流向和控制。机械基础教学是“三基”的教学(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师在尽力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时,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结合学院实情,转变教学思路

1.利用动画软件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行为和动机,它的本质是求知欲。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激发情感、意志去追求和探索这一事物。机械基础是学生反映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利用计算机动画软件,使复杂问题形象化,能激起学生一定的求知欲。如:齿轮渐开线的形成与渐开线的性质内容较抽象,用动画将这一运动过程表现出来,演示给学生看,之后再讲渐开线的性质,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再如:第14章液压传动和第15章气压传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软件制作液体和气体的运动过程,可以生动直观地解释工作过程和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提起兴趣并加深理解。

2.利用实物教学加强学生直观理解

职业教育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成为动手型的、技能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因此,对于实用性知识,教师务必设法让学生弄懂、学会、掌握。如:在讲螺旋、齿轮、蜗杆传动时,在对这些部件做了基本介绍后,可用实际部件到教室进行相关教学,学生就会在拆装过程中掌握到这些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与维护方面的知识及技能,教学效果就会更佳,对学生的能力会有直接的帮助。

实物教学是教师使用实物作为表达方法,让学生接受知识,用生动、直观的实物使学生简单、快捷、印象深刻地拥有知识。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得在讲解前多准备,每章每节都到教具室找到相关实物带进教室进行教学。讲完一部分内容可以带领学生到实训车间参观设备,讲述它们的应用方法,如讲完带传动、螺旋传动、齿轮传动的知识后,就可以带学生到机加工车间,以一台CY6140车床为例讲述,电机的动力传到主轴是带传动,车削螺纹时用的是丝杆螺旋传动,主轴箱里的转速变换是齿轮传动。另外,让学生多注意观察周围的机械产品用了哪些机构,如汽车雨刮器(曲柄摇杆机构)、拖拉机(三角V带传动)、自行车(链传动)。在讲到第7章导杆机构和第9章棘轮机构时,带学生到金工车间,打开牛头刨床来看,主运动机构即為曲柄滑块机构,进给机构为可改变方向的外啮合式棘轮机构。

3.注重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的最终效果不是看教师“有多少”和“讲多少”,而是看学生“学到多少”。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好坏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分清主次,把握本次课的重点与难点,知道哪些内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针对性地多花时间。教师切忌从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如提问、发言、探讨等。交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知识上的交流,二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武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就是通过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它能增强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管理好课堂纪律,好的纪律是教学的保证,每个班总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专心学习,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甚至讲小话等。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教师可以公开批评教育,也可以暗示提醒,比如给学生一个眼神,走到其课桌旁敲其桌子,或者向其提问等,在管理纪律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

4.教学内容设置有一定梯度,教学方法多元化

课堂教学内容是由教师设定的,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退伍军人班、初中毕业班、高中毕业班等)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先易后难。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如在教学齿轮传动这一章时,可以把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基本参数、各部分尺寸计算、传动比、齿轮工作图的识读、装配及维护等知识作为基本要求,在讲解时也作为重点,要求所有学生,包括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必须掌握。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针对内容的特殊性,可用“口诀”式教学,如:“一隙厚二宽三距,四圆高依靠五数”:一隙厚指一顶隙一齿厚,二宽指齿槽宽和齿宽,三距指齿距、基圆齿距和中心距,四圆高指的是分度圆、基圆、齿顶圆、齿根圆四个圆和齿顶高、齿根高、齿高、工作高度四高,而五数是指模数、压力角、齿数、齿顶系数和顶隙系数这五个参数。它们是齿轮几何尺寸计算的依据所在。而对于斜齿圆柱齿轮、蜗轮蜗杆作为较高要求进行教学,主要用于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要求。要达到这样目的,教师就必须多学习,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上网多查阅资料,熟悉机械行业知识,熟悉教材,通过认真批改作业来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

5.教师要不断提高能力,做专业技能的引路人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双师型”教师,一名教师,也是一名技师,既会理论又会实践。目前,笔者学院组织青年教师到车间学技能,举办青年教师课赛,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采取的举措,为让教师做专业技能的引路人打基础。另外,教师应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机械工业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及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让他们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如对机电班学生多穿插钳工、电工、普通车工有关的机械常识,而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多讲数控机床对机械本体刚度、精度、可靠性和灵活性与特殊要求。一名好的专业教师除理论、技能强外,还要能把握职业走向,把握就业趋势,做学生的指路人,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甚至于加以创新改造,设计出新的机械设备,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师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处理把握教材,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学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提高学院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机械基础[M].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陈雷.谈《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四巧[J].职教论坛,2007(7).

[3]刘同根.谈《机械基础》的教学方法改进[J].职业技术,2007(2).

[4]刘合群,梁泽洪.百分百中职教育新理念[J].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5]申永胜.机械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改进机械基础
小习题大命题
MOOC参与的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改进研究
提高《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尝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情境化教学在机械基础中的应用
《微电子工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进
基于FLASH的《机械基础》课件设计与制作
浅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