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2018-01-24杨丽琴
杨丽琴
【摘 要】本文以某医学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作为参考,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概括并作分析,试图从职业指导的视角出发,帮助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突破就业困局。
【关键词】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
如何界定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有研究者认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是指大学生中那些处在就业相对困难现状的群体,以及那些感到就业相对困难心理状态的群体。近些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合并,近百所医学类院校无一例外均不断开设非医学类专业,为了向综合性大学迈进,不断促进学科结构优化,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等情况必须认真面对,及时解决。
1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在医学院校,相较于医学类相关专业学生,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以广州医科大学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作为参考。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如下:
1)就业率低
广州医科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共有1496人,截止到2014年12月10日,总体就业率为95.86%。其中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医学检验学以及口腔医学等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排名最后的三个专业分别是法学85.71%,市场营销86.21%,应用心理学88.33%。
2)就业层次相对较低
在广州医科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卫生事业单位就业的占医学专业毕业生总数的92.6%,在其他单位就业的占医学专业毕业生已就业人数的2.1%。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仅占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0.7%,近62.2%的学生在在民营、私企工作企业就业。从以上情况看,非医学类毕业生大都进入社区医院以及各类综合性医院的人事科、科教科、后勤等管理岗;医药企业销售岗、以及各类企业的管理、销售岗位。
3)稳定性差
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跳槽频率较高,相较于医学类专业学生稳定性较差。以广州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在最初上交的10份三方协议里,就有3人在毕业前选择毁约。在初次统计就业情况后,在这批学生已经离校后3个月跟踪统计就业情况发现,跳槽人数占到总人数的36.7%。
2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队伍建设薄弱
1)职业指导机构不健全
职业指导既包括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生涯规划、择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也包括对学生开展的个性化职业测评、职业心理辅导以及就业政策等的咨询,又包括就业市场的开拓,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统计、信息反馈等,还包括就业管理部门一直在办理的毕业手续等事务性工作。 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大部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是由招生就业部门或者就业指导中心完成。另外,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立职业咨询室,学生个人职业指导工作都是由各学院辅导员兼任。
2)职业指导队伍构成不合理
由于各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导致学校现在的职业指导工作都是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日常工作非常琐碎,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也仅仅停留在抓就业率、提供就业信息等方面。
3)职业指導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由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职人员较少,各学院负责职业指导的辅导员老师对于职业指导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欠缺,职业指导专业化水平总体较低。如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专职老师只有一人,各学院负责职业指导的老师都是各学院辅导员,虽然大家都有机会参加职业指导师相关理论的培训,但是真正利用和实践的水平还是有限的。
(2)职业指导内容简单,形式单一
现在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职业指导内容多简单,随意性比较大,只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职业指导内容多为向学生讲授就业政策、就业准备、面试技巧、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等内容。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多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面试大赛等形式。
3 做好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职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1)加强高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1)建立完备的职业指导机构体系
首先,建立校级职业指导机构,在校级层面设立就业指导中心、职业指导课程教研室以及职业指导咨询室等机构。其次,结合专业特色以及专业就业情况,设立院级的职业指导机构。最后,发挥学院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低年级开始就关注就业,邀请历年毕业的本专业学生回校交流,建立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服务的学生职业指导自助中心。
2)合理配置职业指导队伍结构
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多由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处的老师以及各学院辅导员完成。这些人在专业水平以及工作时间的安排上都无法满足学生的职业指导需求。要提高高校职业指导水平首先应优化职业指导队伍构成。职业指导队伍应配备专职人员,成立职业指导咨询中心;聘请辅导员兼任职业指导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辅导员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能力水平;此外,可以定期邀请优秀校友、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专员、政工干部、校外职业咨询师为同学们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
3)不断提高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
构建职业指导体系,应不断提高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首先,要求所有专职人员必须拥有相关学科背景,持证上岗,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准入门槛;其次,对于现任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分层分批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全国统一认证,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促进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最后,开展工作调研,定期进行交流,鼓励职业指导人员通过工作调研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通过经常开展业务学习和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建构丰富的职业指导体系
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体系要全方位、多渠道,既要个性化也要求指导过程全程化;职业指导不仅在内容上要丰富、与时俱进,在形式上也要创新多样。职业指导内容包括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职业指导讲座体系,职业指导实习基地三部分构成;职业指导形式多样化,要想让学生对职业指导感兴趣,深入以及探索自我职业生涯,就要不断更新变换现在较为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应积极进行职业指导的授课改革,引入案例分析、思维训练、职业测评、模拟面试、团队游戏等较为活跃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定期邀请企事业单位一线高管、人力专员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培训,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参与学习与思考,切身感受求职面试的过程。重视毕业学生心理辅导,对于一些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以及具有现实困难的大四学生给予个性化辅导,帮助其恢复自信,做好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最后,职业生涯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将逐渐探索和确定职业意愿、做好职业定位,不断进行职业尝试,最终完成职业选择,因此,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并且针对不同年级的需要进行不同内容、方式和强度的职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彭军.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解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2)82.
[2]李茂祝.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思考[J].南方论刊,2011,(5):102-110.
[3]刘堃,杜清,何晓敏,宋明洋,袁璟,翟向明.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0):214-215.
[4]林辉.高校职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76.
[5]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189-192.
[6]林辉.高校职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5-76.
[7]钱珍珠,杨云滨,施建明.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医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1-73.
[8]戴冰,杨炳,张惠.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自信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2,1727-1729.
[9]焦桂花,谢博.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自我价值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2013,(8).
[1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8.
[1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98.
[12]丁建安.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刍议.经济研究导刊,2015,0(10);212-213.
[13]康进[1],王钊[2].八年制医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5);525-529.
[14]信圆,张望,高喆.医学院如何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学周刊:中旬,2015,0(10);190-190.
[15]魏争.浅析高校辅导员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原因和措施.教师,2015,0(17);102-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