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英语课堂从有效预习开始
2018-01-24唐艳
唐艳
摘 要: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通过预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学习重点有基本的了解,对文本中的难点和疑惑有所准备。本文将从初中英语课的预习现状入手,谈谈有效预习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预习;实施策略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活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叶圣陶先生提出了“预习—讨论—练习”的教学步骤。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预习是何等重要,位居三步骤的首位。所以要想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需从有效的预习开始。
一、初中学生英语预习的现状
1.没有养成有效预习的习惯
当前,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这跟学生的自我要求和教师的作业设置有关。有的教师不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预习,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缺乏预习的意识,即使有学生想预习,但由于缺少预习的方向性指导,即使预习了,效果也不佳。
2.预习流于形式,效率不高
部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上一节课结束时,会顺带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可是教师既没有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也没有告知学生预习的方法,这样就导致有的学生只是初步浏览新课内容,有的学生因不知如何预习,缺少方法和方向的指引,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所措。这种预习的方法效率低下。
3.预习的方式粗浅,缺乏深度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层面,教师下达了预习任务,并准备了较为完整的课前预习方案,但部分学生依然习惯于浏览课本,只知道文本的大致内容,对文中出现的疑问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也没有将这些疑问与同学交流,更想不到借助工具书。这样的预习是粗浅的,缺乏深度。
二、培养学生有效预习习惯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有效预习能力,就是要求学生摒弃低效的预习习惯,将低效预习变成规范性预习。规范性预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自主预习文本内容的学生活动。教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起指引作用,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疑问的解答,是有效预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教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通过方向的指引和题型难易度的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1.改变观念,敢于质疑
有效的预习既是对学生生活体验的考查,也是对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的考验。通过预习,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求知观念,要求学生在预习文本时,要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如面对教师的课堂设计,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文本要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设计教学7B Unit 6 Fashion Show的预习方案时,笔者准备了如下几个问题:
(1)Is it good for u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hold a fashion show?
(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hree studentsclothes in the passage?
(3)What does the reading try to tell us?
這样设计预习作业,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学生不是简单了解文意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理解,对文中的知识疑难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以解决,然后才能完成对应的习题。当然,学生的预习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自学能力是稳步提升的,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实现。
2.逐层推进,分步实施
初一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教师都不敢轻易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预习活动。其实不然,教师完全可以降低难度、分层实施,逐步帮助这些学生学会预习,懂得预习,最终爱上预习。
第一阶段,教师将预习工作安排在课内。此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将预习工作分步实施。教师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其可能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磨合,才能掌握学生情况。另外,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和表现出的为难情绪,教师要做好耐心的辅导,要培养学生的信心,给予他们学习的勇气。
第二阶段,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课外为主,课内为辅”的教学方法,适当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当然在这一阶段,教师依然要根据学生课外的预习情况,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给予说明和指导。
第三阶段,通过大约半年时间的指导和实践,在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和预习步骤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预习任务放在课外完成。
3.区别对待,形式多样
对于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采用形式多样的预习方案,避免千篇一律的预习方法,防止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影响预习效果。
当然,通过课前有效的预习,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绝不局限于此。比如,利用多元的评价体制和兴趣小组的合作机制都能提高预习效果。英语教师要展开探索,寻找多样化的途径,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邹玉梅,罗亮.高效英语课堂课前预习优化策略[J].成才之路,2014(10):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