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教育的三原则
2018-01-24黄国荣
摘 要:当今社会快速发展,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在教育中坚持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人本性原则,不仅能够有效应对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新挑战,而且还能够促进教学相长和教育发展,不断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教育;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人本性原则
教育教学的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规律而制订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的认识。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网络技术得到广泛运用,自媒体、新媒体快速发展,手机越来越普及,各种信息正快速且无声地影响着当代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一、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指的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弄清将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把学生往哪个方向指引,引导他们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成为什么样的人。方向性原则是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社会越是需要人才,教育就越要发展。反之,如果这种教育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那自然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那什么是人才呢?从人才学的角度讲,人才的本质就是要对社会有创造性贡献。所以,“社会需要”就成为一个人成才的方向性指引。只有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反之,不管他有多大的本事与多高的才华,也不会被社会所接受。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必须要紧紧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鼓励他们为了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刻苦学习、奋发成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只要拥有了这样的思想情怀,不管当今时代怎样发展,不管什么信息充塞其间,他们都能够坚定地站在民族兴旺发达、社会需要的立场上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不会因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而不知方向。
教育者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人云亦云,才能以己身正去正人。否则,又怎么能将学生往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指引呢?为此,教育者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具体工作,教什么样的课程,都必须站在社会需要的高度,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不断跟进、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因为这些方针政策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最具方向性的纲领性指引。教育者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也才能站在民族、时代的角度认认真真地培养人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二、科学性原则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除了首要的方向问题外,还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否则又怎么能够在实践中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成为人才呢?所以,人才的要素是德、识、才、学、体。识,即知识,也就是说人才必须要有专业、丰富、精深的知识,然后才可能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社会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教育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时代发展最新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总结,揭示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这样的认识去处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就能够取得成功,就能够成才。学到的知识不科学,将会在社会实践中违背客观规律,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还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传递真知,帮助学生学到科学知识,使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为社会服务,成为有用之才。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者要做到教人求真,教给学生科学的知识,自己首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所谓“学高为师”。随着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教材、教学要求也随时代而变化,这就要求教育者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不断学习新知识,认真钻研教材,切实把教材内容搞懂、搞透,并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研究、拓展、深化,才能站在高处一览众山小,在教学过程中也才能得心应手,旁征博引,把知识讲透,使学生接受。
教育者除了认真学习、钻研教学内容以外,还需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如网络、新传媒等。只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当今青少年在各种现代媒体影响下的思想动态,以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把科学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思想性、时代性。
三、人本性原则
人本性原则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心、帮助、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社会走到今天,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而其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即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环境中。
当代青少年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开放、多元,他们的自主意识、主体意识也越来越强。加之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树理想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容易产生很多困惑,在各种传媒的影响下,他们的困惑、苦恼会更多,还有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所以,教育者一定要站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爱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爱学生,就是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情感的变化、家庭情况等,一旦发现问題及时给予疏导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是真真正正为了他们,从而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温暖。有了这样的情怀,他们就会信任教师,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就会主动及时地告诉教师,这就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所以,在当代坚持人本性教育原则,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而且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在这三大教育原则中,方向性是前提和根本,丢掉了方向性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根本。科学性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教育的功能就是进行知识传递,不断地把人类文明的成果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人本性是重要的教育氛围,教育缺少了人本关怀,没有了情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仅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实效,相反还会使师生走向对立,阻碍教育的发展。总之,在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快速传播并广泛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背景下,教育者要把坚持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人本性原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应对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新挑战,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凌雁.思想品德课中实施人格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科教导刊,2017(3).
[2]孙卫华,许庆豫.“人性互动”:高等教育自由原则的理论依据——基于《论国家的作用》中人性思想的审思[J].现代大学教育,2017(2).
作者简介:黄国荣(1964— ),男,四川自贡人,职称:中教高级,从事教育教学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