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秋,赴一场精神的盛宴
2018-01-24支红丽
文|支红丽
秋似酒,味醇厚。仲秋之际,陕、甘、晋三地千名语文教育人欢聚古城西安,十三朝古都用它宽阔的胸怀热情地拥抱了我们。三天的学习,日程满满,十多位全国名师、教育大咖倾情为我们奉上了一场语文课堂教学盛宴。
一、一场“菜品”丰盛的文化盛宴
百吃不厌的家常菜——朴实的阅读教学
一线教师一直苦苦思寻,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给学生提供“最丰富的营养”。经常观摩一些名家大师在课堂上行云流水,出口成章,非常精彩,观者仿佛吃了一餐丰盛的满汉全席,却学不会,做不来,下次想吃依然无从下手。然而这次的名师课堂为我们呈现出了很多朴素、真实的日常教学案例。譬如甘肃省小学语文名师徐世赟执教的《白鹅》,就是一堂非常接地气的日常课典范。阅读前他先听写词语,落实基础字词,然后借助词语回顾白鹅的特点。抓住关键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一句展开,通过鹅的叫声、鹅的步态、鹅的吃相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紧扣“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净角出场”“鹅姥爷”“三眼一板”等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悟作者语言之精妙。最后升华情感,感受白鹅的“高傲”。这不就是我们平时最朴实的课堂吗?但在这朴实的课堂中,每个环节无不透露出徐老师的教学智慧。正如徐老师自己所说:“我想送给广大一线教师的课,是大家最想要的课,最真实的课,最适合的课,能学得来、学得明白的课。”
独具一格的特色菜——唱响的古诗教学
上海高新第二学校的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古诗教学《江雪》,就像一道从未吃过的地方特色菜,过瘾、刺激!独树一帜的教学方式让听者耳目一新。无论是戴老师的个人魅力还是课堂呈现的文化底蕴,都令人敬佩。一开始他就引导学生用耳听,用眼看,用脑想,一节课学生都被其深深地吸引。首先了解什么是入声词,边读边做动作,学生兴趣浓厚。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作者的身世入手,感受其不受重用,在连续被贬到蛮荒之地,又痛失亲人的情况下诗人的孤寂、苦闷。但话锋一转,又通过“姜子牙钓鱼,钓的是什么?‘翁’所代表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引领学生一步步深入品味“这是一个怎样的柳宗元”。学生豁然开朗:这是一个有着深深的爱国情怀的柳宗元!这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柳宗元!这是一个虽身处逆境却仍忧国忧民的柳宗元!这是一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柳宗元!特别是戴老师用吟唱的方式唱响这首诗时,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被他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所感动,仿佛又看到一千多年前一个冬日的下午,柳宗元独自一人在江上边垂钓边诵唱的画面。
酥脆软糯的甜点——发散思维的童话编写
来自北京的教师吉春亚已经有38年的教龄,可她一出场,那甜甜的童声就像动画片里走出来的女主角。她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童话编写课,她的课堂就像甜甜的点心,酥脆可口。她大胆尝试新教材,新方法,利用一些词语让学生随机组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她一步步引导学生,先是说成一句话,然后逐步丰富,尝试加上曲折的情节。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在飞速地运转着,每个学生都在发言,不知不觉中每个学生都编出了生动的童话故事,整堂课就像一份酥脆软糯的甜品,非常美味。
料正味浓的蛋汤——奇思妙想的习作课堂
家乡宴席最后都要上一道蛋汤,蛋汤上桌,意味着所有的菜品都上齐了。语文教学的阅读积累最终还是要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呈现出来。就像家乡宴席的最后一道蛋汤,张祖庆老师的穿越习作教学《5月35日》,就让学生学习的结果得以呈现。张老师课上先是带领学生回顾目录,梳理情节,在这个环节当中,还强调学生要能绘声绘色地讲出好笑的情节,最好能把台下的观众逗笑。然后聚焦到懒人国,盘点奇葩事。重点指导从“幻想之门”入手,抓住幻想文的特点,通过“奇葩的场景,奇妙的口令,奇迹般的情节”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学生当堂习作,15分钟的安静时间,一篇篇佳作就在这里诞生了。张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可谓料正味浓,香飘十里。
二、一场引领方向标的语文盛宴
一是注重方法的指导。上海的吴忠豪教授曾经说过,课文就是个例子,要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这次讲课的所有老师,课堂上都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教课文的内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譬如陕西省的王林波老师,他在讲授《落花生》一课时,脉络清晰,方法由浅入深。在学生学练结合时,老师把以前各个年级曾经学过的描写语言的句子都找了出来,让学生寻找规律,不仅给了学生一个“中药铺子”,还教会学生如何“开中药”。来自浙江的蒋军晶老师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的教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预学课教学。他通过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情节结构,了解反复结构的特点,并透过关键词句让学生了解童话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掌握方法、总结规律,从而开始自己编写故事,方法贯彻始终。可以说每一堂课老师都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课一得,甚至是一课多得。
二是注重对学生表达和练笔的指导。几天的听课让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每一位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和习作练笔的渗透指导。譬如西安侯娟老师执教《搭船的鸟》一课,让学生品味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动作描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当堂让学生描述练写小狗的外形和动作。浙江的盛新凤老师在执教《半截蜡烛》一课时,运用“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观众评戏,观众改戏”的方式,既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太原的韩芳老师在执教《慈母情深》时,让学生就“给还是不给”展开讨论,体会母亲当时生活的艰辛,感受母亲的深明大义。在这种情绪的渲染下,升华情感,让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韩老师几乎每堂课上都有这样的训练和指导。
正如张祖庆老师所说:“写作是曾经精彩活着的证明。儿童写作,为童年存档。”
三、一场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盛宴
几位教师的课各有亮点,都是自己思想和研究结果的呈现。每次上完课后,都有10到20分钟教师的自我说课时间,最后专家点评,现场教师互动。不是一位名师的一言堂,是草根、名师、专家各个层次的思想碰撞。既会指出课堂中值得学习的地方,也会有尖锐的问题与探讨。同样,听课的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请专家现场解答。譬如:“如何进行长文短教?”“学生习作如何看待质量和字数的问题?”等等。总之,每堂课后都有这种思想上深层次的碰撞与交流。
四、一场充满教育情怀的盛宴
本次活动规模盛大,来自山西、陕西、甘肃三地的几千教育人共聚此地。两天半共五场次的安排,场场爆满。为了能够抢到好一点的位置,我们都要提前半个小时候场。一些来晚的老师只能坐到舞台的幕后两侧。甚至有些老师因为学校指标不够,只能请事假自费前往。在这里,我们拥有着同样的教育情怀,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我们在这里相聚。
来为求知,去做栋梁。今天播下的是饱满的种子,明天定能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