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诸多情感要素
2018-01-24任祖坤
任祖坤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000)
一、亲情之爱
奥古斯丁在他的整本《忏悔录》中,关于父亲的形象似乎是有些缺失,对父亲的提及只在奥古斯丁青年家乡读书期间,无论以后奥古斯丁外出读书,还是思想迷惘时期,还是皈依基督教前后都几乎没有对父亲的描写。奥古斯丁之所以如此,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其一,奥古斯丁的父亲早年是一位异教徒,虽然最后也是皈依了基督教,但是在这样一本宣扬基督教神学的作品中表达对一位有着异教经历的人的感情,似乎有些不妥;其二,由于其父过早离世,所以在奥古斯丁的整个思想历程中,父亲所占的影响地位微乎其微,父亲对与奥古斯丁皈依基督教来说几乎没有什么贡献;其三,奥古斯丁其父的异教徒经历,导致其父与其母的感情并没有那么好,而且由于奥古斯丁受其母亲影响极深,所以奥古斯丁与其父感情或许并不十分融洽;其四,作为一个基督教徒,父亲的形象更多的可以来自于上帝,类比于耶稣只有人类母亲的形象,所以猜想奥古斯丁是在对上帝的认同过程中,有意淡化生身父亲这样一个角色。
奥古斯丁对它的母亲的着墨非常之多,全书的前中期有大量的母亲对他的爱、对他的影响以及自己对母亲的情感方面的描写。奥古斯丁在早年并不是一个基督徒而是倾向于成为一个摩尼教徒。早期的异教经历让他与母亲有过一些争执,使得母亲一度非常伤心。奥古斯丁曾在书中数次描写母亲哭泣并向上帝祈祷的场景,母亲的这些举动后来在奥古斯丁看来是上帝有意关照他的证明,而母亲对他的劝导、叮咛、祈祷这些行为正是上帝启示的证明。奥古斯丁称自己的母亲是上帝“你的仆人,你的婢女”①,这里母亲的形象对于早年的奥古斯丁来说就是作为自己与上帝之间的一个中介。奥古斯丁无论是早年作为一个倾向摩尼教的异教徒还是后来摆脱摩尼教成为一位望教者,这期间母亲的作用就是一个中介,沟通上帝与自己,正是母亲的坚持与祈祷,才使得自己最终地迷途知返。而母亲所做地一切都来源于上帝的属意,母亲的话语是上帝思想的一种表达,所以母亲对于我的爱是上帝对于人类之爱的外像化。
二、友谊之爱
奥古斯丁先谈论了他教书生涯时所结识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早年信奉基督教,后来由于自己的影响而陷于摩尼教的迷信之中。这位朋友后来生重病,于病中接受了洗礼,并郑重地重申了他对上帝信仰。朋友的举动以及最后他的死亡对奥古斯丁造成了极大的触动,使他开始思考“死亡”“灵魂”“肉体”这些意象化的概念,从而开始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后来他总结到,“只有把你那些具有‘因我们所领受的圣神而倾注于我们心中的爱’而依附你的人联结在一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②。朋友的死亡动摇了奥古斯丁原先的信仰,“死亡”这一终极形式使他重新思考上帝的价值,其后望教与皈依,多少都受到这里的影响。
其后,奥古斯丁还讲述了他与“阿利比乌斯”和“内布利比乌斯”之间的友情。他们这朋友三人是处于相互敬重、相互扶持的关系,他们不仅在学问上而且在信仰上走的很近,最终三人也分别加入基督教。他们的这种友谊可谓是奥古斯丁理想中的真正友谊,因为他们的友谊之爱是依附于共同的上帝,同时也是发端于上帝对于他们的爱,他们的爱与被爱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基督教神学所推崇的友谊,相较于俗世中的友情,这种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照、倾慕和爱护是来源于上帝的“爱”之中。这是一种属于所有基督徒的兄弟之爱,所有上帝的子民都是兄弟。
三、两性之爱
奥古斯丁早年是沉醉于肉体的欲望之中的,对于性、肉体的渴求非常强烈。虽然奥古斯丁有过情妇以及一位订过婚的女子,但是他们之间并未流露过多的感情色彩,似乎性欲、婚姻是使他们在一起的全部动机。那么奥古斯丁对于女子是否产生过我们现在所谓的“爱情”呢?这个从书中我们无法得知,只能知道他青年时期纵欲过度,他所爱的只是肉体或者是性。这些关于肉体欲望的描写,实际上就是为了他后来的批判所做的铺垫。在基督教或者后来奥古斯丁本人看来,“性”是必须加以批判的东西,因为肉体的欲望会过度影响人的理智,而理智的丧失会影响你的信仰,也就意味着你的灵魂会受到污染,从而失去了对上帝的爱。
奥古斯丁把“肉体”和“灵魂”进行对立,明显是受到了柏拉图主义的影响,肉体就代表了堕落、欲望和腐朽,而灵魂是纯洁的可以上升到神的高度从而与神相结合的。
基督教将“性”局限于生殖功能,而超过这一范围就意味着纵欲,而欲望是可怕的,它可以腐蚀人的心智,堕落人的思想,从而远离上帝。在奥古斯丁看来,人在本性上是依附于、从属于上帝的,人本身应该是没有所谓的自由选择权的,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这一行为是人脱离了上帝的怀抱,拥有了自由。而性的权利产生加深了人对自由的向往,使得人的个体意识的普遍出现,而基督教是不允许个体意识的过分发展的,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到人对上帝的依附,更会威胁到教会的发展。
从奥古斯丁对于两性之爱的态度来看,可以清楚地知道,女性对于奥古斯丁不过是欲望的对象,生殖的工具,当然这是在古代社会非常普遍的一种观点。因为在基督教看来,女性是男性的依附品,《圣经》中夏娃的诞生就得益于亚当的一根肋骨。可见,基督教传统印象中女性地位低于男性地位毋庸置疑。所以在这样不对等的关系中,性的存在就成了批判的焦点,生育成了女性的唯一目的。可以说,现代女权主义者们应打倒的最大敌人应该是基督,女权主义者更应该是无神论或者异教徒才对。
四、上帝之爱
“爱”这个词本身来源于上帝,上帝是爱着所有人的,人在信仰上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上帝的爱,并将这爱推己及人,于是乎便有了父母对子女的亲情之爱,朋友之间的友情之爱,并且这都不是单向的,在爱与被爱之间相互流动,最终与上帝的爱相交融。
基督教所说的“圣爱”是一种不关自己利益的爱,是一种超自然的爱,它不是出于人的自然欲望(如希腊神话),也不是出于人的理性认识(如希腊哲学),而是完全凭借宗教信仰达成的。基督教信仰为这种超越的神圣的爱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为动力。[2]
五、结语
奥古斯丁从一个摩尼教徒,到接触希腊哲学,到信奉基督教,期间十数年的思想历程,其中他所面临的思想萌芽,思想困惑,以及他最终信仰的完成,从中都能看到一些合理性。他似乎是在他的时代做出了最正确最合乎理性的选择。上帝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最合理的终极原因,是他毕生所最求的理想结果。他通过《忏悔录》这本书既是为了更好地赞美上帝、侍奉上帝,也是为了弘扬基督教的考量,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信仰的这种转变,再加上他的这些哲学性的推理说明,对当时的人来说都十分具有说服力。
注 释:
①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9.
②同上,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