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终关怀,让生命“走”得温暖

2018-01-24封面策划陶晨

至爱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死观医护家属

封面策划|陶晨

生死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关于生死观,是个千古话题,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李白诗云“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都表达了古人的生死观。对待生死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生死观会产生不同的生活态度。人们常说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好死不如赖活着”等话语都是对生死看法的一种表达。

中国人把人的出生看成是喜事,而人的死亡则为丧事,认为生离死别是人生最悲苦的一件事情。平时忌讳言死,健康长寿是吉庆之言,对人的咒诅也莫过于“不得好死”。生死问题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大部分宗教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送别一个生命与迎接一个生命同等重要,然而生命的终点就像未知的远方,让人产生恐惧。所有人都知道总有一死,只是早晚,但这似乎和自己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好像是别人家的故事,也就在平日里不去思索这个问题。正因如此,当医生给出生存期还有半年或一年的预估时,会被惊吓到脑中一片空白,屈指可数的时间,直接联想到了死亡,从此笼罩在这样的阴影中,一直到最后。

遇到肿瘤晚期病人,很多医生会这么说:“现在开始,想吃啥就吃啥,想干啥便干啥。”这句话没有错,只是根本进不到心里,无论是得病的人还是家属,在自己的世界被颠覆的时候,怎么可能简单地用吃喝来解决内心各种汹涌的心情?但这句话又是有道理的,它的意思是,从此刻开始,我们要珍惜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用来追悔。如果生命的长度是上天给的舞台,那么谢幕的一刻,是心满意足还是唏嘘清冷,这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也只有自己可以决定。

是的,我们不害怕。出生和离世,同样应获得呵护,而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忙碌一生的人生终点,更值得尊敬。在临终安宁领域中,每个正在经历的家庭并不是孤独的。临终关怀,让生命“走”得更温暖。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病人进行心理和灵性等关怀,并辅以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临终关怀并非一种治愈疗法,世界卫生组织对临终安宁照护(Hospice & Palliative Care)的定义是一种改善面临威胁生命疾病的病人及其亲人的生活质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病人为中心;提供缓解疼痛和其他痛苦症状;肯定生命,视死亡为一个正常的过程;主张既不加速也不推迟死亡;融入对病人心理及灵性层面的照顾;提供一个支持系统,帮助病人尽可能积极地生活,直至死亡;提供一个支持系统,帮助家庭应对病人的疾病和家属自身的丧亲哀伤;运用团队的方法来解决病人和家属的需要;提升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是一项符合人类利益的崇高事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命的生存质量和死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迎接新生命,翻开人生历程的第一页一样,合上人生历程的最后一页,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以便让病人在死亡时获得安宁、平静、舒适,让家属在病人死亡后不留下任何遗憾和阴影。第二,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每个人都希望生得顺利,死得安详。临终关怀正是为了让病人有尊严、舒适地到达人生彼岸而开展的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第三,临终关怀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病人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临终关怀则通过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人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医护人员作为具体实施者,充分体现了以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高尚医护职业道 德。

猜你喜欢

生死观医护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途径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