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野 新方法 新认识
——音乐与舞蹈交叉学科理论研讨会述评

2018-01-24陈金凤

人民音乐 2018年4期
关键词:本学科乐舞跨学科

■陈金凤

目前,音乐与舞蹈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三足鼎立的局面,呈现出传统学科、新型学科与交叉学科共同发展的态势。为在跨学科研究的大趋势下加速传统学科向现代学科转型,开拓理论研究和学术观念新视野,同时推进音乐与舞蹈学科的交叉研究,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发现并培养一批青年学者,“音乐与舞蹈学架构下的交叉学科理论研讨会”(以下简称“会议”)于2017年10月13—15日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召开。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和人民音乐出版社联合主办,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研究》以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共同承办。会议期间,专家们从跨学科研究基础、学术研究视野、学科研究中心等不同角度出发展开交流,为青年学者的研究指明方向。最终,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一、音乐与舞蹈再认识

为促进音乐与舞蹈学科实现突破性发展,与会学者借跨学科交叉研究之东风,对音乐与舞蹈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再认识。

(一)音乐

伍国栋教授在《缤纷世界与深居落点——音乐学学科的中心与归宿》中谈到,音乐作为文化源流的一部分,从其起源来看早于文学。在人类起源之初,文字尚未出现,人类为表达情感、情绪而发出的嗓音,便是萌芽时期的音乐。①换言之,最原始的歌唱并无歌词和具体含义,只是一种表达普通情感的旋律,故音乐通常被认为是声音的艺术,而“产生音乐的最早发生‘器物’(人的嗓音)”,是来自人体自身而不是外物。②可见,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由人创造,因人存在,并供人享用,其传播、意义及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人。

音乐的形成早于文学,但目前音乐领域的研究理论、方法及学术成果等都不如文学。鉴于此,伍教授指出,尚有众多音乐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他提到,尽管长期以来,我们在音乐的表演和创作实践技术的理论层面深入研究较多,但纯理论音乐研究却并不充分。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应顺应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会议主旨,从以上两个层面展开综合研究,取得全面发展。

(二)舞蹈

舞蹈起源问题对于舞蹈历史与舞蹈理论研究都极为重要。于平教授结合其发表的《中国舞蹈原始发生的综合研究》③一文特意谈及该问题。他从认知心理学、生理运动学、逻辑思维、甲骨象形文字的释义等角度出发,一方面以“舞蹈壁画”为例,通过模仿画中人物动作来探索其来源,即舞蹈的引发机制,为舞蹈的产生找到一个可能成立的解释;另一方面以萨满仪式舞为例,认为萨满主体以舞蹈为媒介进入“無”的境界时,乃是人、神、舞三位一体的综合,实现了主体向客体的转化,因此得出巫(主体)、舞(媒介)、無(客体)三位一体的关系。这种跨学科研究对青年学者而言极具借鉴意义。伍国栋教授则指出舞蹈产生乃是为表达情感而设。未有文字与乐器时,人类借助说话、拍手、踏地等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如云南白族的“打歌”④。关于舞蹈起源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舞蹈形成再认识。

(三)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要开展音乐与舞蹈的跨学科交叉研究,考察乐舞关系不可或缺。伍国栋教授指出音乐与舞蹈同为文化源头的一部分,处于同等地位。他不赞同将音乐和舞蹈归为文学分支,理由是乐舞产生于文字之前,而文学的发展得益于文字的出现,亦即从时间序列来看,乐舞的产生早于文学。后来经过音乐界与舞蹈界学者们的长期努力使它们与文学并列。欧建平教授在《舞蹈与音乐关系研究》中指出,只要不用文学语言称“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无论怎样描述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都不过分,无疑强调了音乐与舞蹈地位的平等与不可分割性。于平教授则以舞蹈表演中音乐的作用出发谈及二者关系,指出音乐对舞蹈起着引发情绪、协调动作、强化和扩大情绪、传达舞蹈叙事等作用。

音乐创造了听觉美;舞蹈创造了视觉美。二者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分化独立,发展起各自的研究领域、理论与方法,并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建设和发展规划。但从艺术本体上看,二者属于同一门类。音乐与舞蹈正如一对“双胞胎”,从出生就彼此相连。因此我们应重新探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实现乐舞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促进诗乐舞一体传统的回归与升华。

二、“问题与对象”意识

坚持以“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为中心,不脱离对象分析问题,这是研究取得有效成果的关键,也是一个合格研究者的基本学术素养。

陈荃有教授在《对中国音乐史学科相关问题之漫议》中指出,要实现学术创新,应具备“问题与对象”意识。对象是学科之母,问题是学科之始。学术研究不能仅靠本学科理论方法,更应以研究对象与问题为中心,借鉴其他学科优秀成果来促进自身发展。概言之,本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都应从材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故“问题”是开展研究的起点。

韩锺恩教授谈及“问题”意识应至少包括学科性、学识性、学术性三个层面。韩教授以其发言《如何通过音乐学方式写音乐》为例,提到要做此发言,首先要判断该主题是否属于音乐学研究领域;而后需对所涉及的“音乐”“音乐学方式”等学术性概念做出准确判断。不同层次的问题对研究者能力要求不同。可见准确辨别研究中的问题并做出正确处理是促使研究稳步向前的重要动因。

纵观目前研究,研究者们大都欲采纳不同视角或方法来寻求突破,故忽视了“研究对象”本身。然而正如韩教授所言,“对象”非人为产生,乃是客观存在,并不会随研究者的不同视角而变化。因此在开展研究时,我们应走出方法建构和方法解构的迷信,以“研究对象”为中心,防止跌入“依托某种理论进行思辨研究”的陷阱。

三、跨学科研究思路

目前,各类学科都主动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理论、方法与成果,以交叉研究来推动本学科发展。但是要开展合理有效的跨学科研究,我们不仅需深入了解本学科,还需对所跨学科也有所掌握。

(一)对本学科的认识

伍国栋教授指出,本学科发展史、理论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学科代表性人物、对本学科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影响,这是认识本学科的五个基本方面。学科随着时代发展,研究者应及时掌握本学科领域最新成果,完善对本学科的认识,这既对今后的研究有启发作用,也可避免重复研究。陈荃有教授以中国音乐史学科的著作出版情况为例,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其难有创新,通常做法是修订再版八九十年代的著作,如李纯一的《先秦音乐史》⑤;或重新包装再版已故研究人员的著作,如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⑥但也有可喜的改变,如关也维的《唐代音乐史》⑦,作者凭所掌握的作曲知识,从记谱法、燕乐调式音阶体系、音乐创作技法等特别的角度来梳理唐代音乐史。相较仅从历史学角度来整理音乐史的方法,这种方法极具借鉴意义。

(二)对跨学科研究的理解

何谓跨学科研究?伍国栋教授如此定义:“突破主位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界线,‘跨入’客位学科领域,参考其文献和成果积累、借鉴其理论与方法、融入其思维模式和学术理念,将其拟定的科研项目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学理范围和更为深广的学术层面。”⑧韩锺恩教授也谈到交叉思维确实符合一定的逻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总会得出身外之物。为何需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伍教授指出任何学科都有边界,而边界之外就是其他学科。若只在本学科领域兜圈子,综合发展必不可能;按自然选择论观点来看,该学科终会被历史、社会、学术界所淘汰。故任何学科都需走出去,借鉴其他学科优秀成果,推动自身综合发展。但伍教授也强调,任何学科应有其本界、主位对象和研究中心,这是学科存在的前提和归属。若盲目地进行跨学科研究,其跨界研究内容与主位学科内容缺乏逻辑关联,将导致学科本界与主位对象消解。此种动摇根基的做法更不利于本学科的长远发展。因此,韩锺恩教授就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跨界”研究给出建议:一要明确本学科的定位;二要思考跨界之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此外,跨界研究应采取双向思维,即加法式的建构性交叉思维和减法式的解构性交叉思维。总之,合理有效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应是:立足本位,而后关联其他。

王安国教授在《音乐学研究的专业基础与学术视野》中将跨学科交叉研究提高到国际视野的高度。学术无国界,音乐与舞蹈研究要积极掌握各国学术研究新动态,主动吸收、借鉴优秀部分。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充分认识,要考虑本国国情、文化传统等与他国的差异,结合本学科特点,树立恰当的国际视野。

(三)跨学科研究案例

跨学科研究需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纠正与补充,对此与会专家给出实例加以说明。陈荃有教授以新疆和田出土的一件三弦琵琶为例示范跨学科研究思路,指出就该物品我们可从乐器出土时间、地理环境、人文风貌、乐器材质、乐器工艺等多个方面,结合音乐考古学、区域音乐学、乐器学、乐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来展开多层次研究。居其宏教授在《综合舞台戏剧研究的困境与出路》中,以综合舞台戏剧研究为例点出了跨学科研究的原则性问题:首先明确研究对象,即“综合舞台戏剧”,并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其次指出跨学科研究视野下,综合舞台戏剧研究在未来的重要意义;而后指出综合舞台戏剧研究中存在的单科化现象问题,强调单科化根源在于传统的艺术学科分工明确、边界清晰,导致专业壁垒十分严重,这从侧面反映出跨学科交叉研究对于综合舞台戏剧研究及发展的重要性;最后给出相关建议,即借助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使综合舞台戏剧摆脱单科化制度束缚,促进综合舞台戏剧创作、研究及评论等全面发展。

四、若干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反观专家们对青年学者发言内容的点评,我们发现当前研究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研究对象及相关学术概念界定不明。如《人与自然的和谐——基于生态学基础上的音乐学理论问题研究》一文,王安国教授指出文中对生态音乐研究对象和生态音乐概念界定不明。

第二,文不对题。如《社会学视野下中国音乐在美国发展现状研究》一文,多位专家指出,其题目说明文章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而实际内容却涉及民族学、文化学、音乐技术理论等多学科内容;《基于GIS的钢琴艺术空间扩散研究视阈与内容解析》一文,王安国教授指出其题目具有文读性,而内容却只是对钢琴音乐教学、钢琴演奏史、钢琴作品史等基本史料的梳理。

第三,过度解读某一现象。如《思辨冷战时期美国爵士乐对东欧社会与文化的渗侵问题》一文,居其宏教授与韩锺恩教授都建议作者不要对某种现象过分解读,更应关注研究对象。过度解读可能因过分关注现象的文化内涵而忽视艺术本体的意义。

第四,生搬某种理论,出现逻辑断裂。如《人与自然的和谐——基于生态学基础上的音乐学理论问题研究》一文,韩锺恩教授指出作者为了得出生态音乐的概念,生硬地推演音乐变化历程,最终导致文章内在逻辑断裂。

(二)“诗乐舞一体”传统的现代性回归

有关“诗乐舞一体”的讨论最早见于朱光潜的《诗论》:“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而且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⑨诗乐舞从不同角度表现着充沛的人类情感,三者共享特定的节奏和韵律,从最初的乐舞为主诗为辅阶段到三者的一体化发展阶段,再到三者彼此分化的阶段,都以特定的节奏和韵律为纲,丰富着人类文化。但纵在其分化发展阶段,也孕育着一体化的种子。本次会议在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指引下探讨音乐与舞蹈的交叉发展,正与乐舞及诗乐舞一体传统遥相呼应。

从学科角度来看,音乐与舞蹈学科已形成各自发展的学科标准。但当前的研究瓶颈已超越了独立学科所辖范畴,需要研究者跳出单科化研究的痼疾,以跨学科交叉研究为契机来寻求突破。以此观之,跨学科交叉研究乃是大势所趋,未来诗乐舞三学科交叉研究应是意料之中;研究者需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融为一炉,最终形成诗乐舞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学科发展盛状,实现“诗乐舞一体”传统的现代性回归。

结语

会议提到的“问题与对象意识”“学科意识”以及“跨学科研究思路”等对研究人员而言不可或缺,乃是开展音乐与舞蹈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学术研究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打破现有学科壁垒,故研究人员应学习多学科知识,为跨学科交叉研究夯实基础。与此同时,音乐与舞蹈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我国“诗乐舞一体”传统的现代性回归,能够更好地指导青年学者突破所遇到的研究瓶颈,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①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199页。

②伍国栋《创乐神话和音乐起源论》[J],《文艺研究1995年第3期。

③ 于平《中国舞蹈原始发生的综合研究》[J],《艺术百家》2013年第3期。

④打歌:意为“踏唱”,就是一种用脚踏地、边唱边跳的舞蹈形式。

⑤李纯一《先秦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⑥杨荫浏《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⑦关也维《唐代音乐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⑧伍国栋《音乐的学科跨界研究——以民族音乐学为例》[J],《音乐研究》2014第1期。

⑨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三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 13—14 页。

猜你喜欢

本学科乐舞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龟兹乐舞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2008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研究述评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分号的基本用法
中国防痨杂志2002—2008年期刊检索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