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两会音乐界代表的声音

2018-01-24叶小钢,赵季平,韩新安

人民音乐 2018年4期
关键词:歌剧艺术文化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先后于3月15日和20日在北京胜利闭幕。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音乐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带着精心准备的议案和提案,围绕文艺如何登峰、文化自信如何带动创作和交流、音乐产业如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顶层规划、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何在教育体系中加强民歌文化传承等诸多问题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美育是千秋万载的心灵工程

叶小钢(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

美育的根本在于,美育实际上是一种基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年轻一代来说,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就会更加自信,我们才更有可能走到世界的舞台中央去。如果孩子们啥也不会,什么音乐也不知道,什么书也看不懂,什么画也没感觉,中国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所以美育是千秋万载的心灵工程。美育教育是全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美育的理解有好几个方面,一般说德智体美。美育包括对文化的熏陶和培养,你比如说会唱歌,会弹奏一门乐器,会跳舞等等,主要是对美的一种欣赏、能够增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力。如果能从小时候就开始对德智体美都比较侧重,能够花一段时间有意识地去接受一些美好事物的熏陶、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我相信对人生是一个大的帮助。艺术方面的学习切切不可以功利心的目的出发。现在有一种家长只是觉得很多孩子都在学,那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仅仅进行一种机械性的学习,这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也成为一种负担。其实学琴不应该成为负担,所以老师的教学方式很重要。我觉得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如果老师教得得当、得体而且能够进行启发式的、从真正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个目的出发,孩子不应该出现逆反心理,而且会比较愉快。此外,美育方面也要精准“扶贫”,因为城市里的孩子想要学琴、想要学习美术非常方便,周边学校很多,老师也很多。但是农村的孩子也想进行艺术方面的学习就会有地区资源分布上的差异,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要赶上发达地区同等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得继续努力,改善相关条件。让稍微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够从小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能从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我想在中央音乐学院设立一个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这个研究院至少有3项职能:第一个是当代音乐文化的推广,第二个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第三个就是美育的理论与实践。文化发展是一个民族强盛的标志。只有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强大了,中国的语言才会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得到讲述的机会。

文艺创作应面向生活讲好中国故事

赵季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协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能获得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实际上是人民感知并衡量生活美好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艺术家要静下心来创作,拿出符合这个时代的作品,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舞台的繁荣需要有老百姓喜欢且能够留得下来的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曲家应该静下心来,去掉浮躁,认真创作。用中国自己的语言,写出有中国气派、有中国风格,能和世界对话并留得下来的时代性作品。深入生活和不深入生活,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有明显差异。身入、心入、情入,你会收获得更多。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更好地履职尽责

韩新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履职的起步之年。作为一名新当选的政协委员,让我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提升了站位,更增强了时不我待、抢抓机遇的责任意识。宪法修正案草案的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等让我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形势、新时代的科学研判,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政府执行力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功。面对鼓舞人心的新时代蓝图,作为一名从事音乐工作的政协委员,要立足于专业领域和自身工作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把握音乐工作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完善音协工作机制,优化音协组织职能,进一步做好新兴音乐组织和群体的团结引领工作,切实增强音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升音协组织活力、向心力、吸引力和行业影响力。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广大音乐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认真做好调研、座谈等基础性工作,为建言献策做好必要的准备,更好地履职尽责。

加强首都文化产业的整体布局和统筹协调发展

关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

剧场、音乐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文明程度与发达水平;在新时代,剧场同样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否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标尺。北京作为国际化都市,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战略定位,美誉度至关重要。其中,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方面,知名老剧场、老音乐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硬件设施的老旧和艺术生产环境的恶劣,使来看演出的中外观众很不满意,停车难、周边环境不优雅、艺术氛围差,饮食档次低等方面意见很大,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潜力,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北京形象。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的发展与制造业、服务业等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必然离不开相关辅助产业群的强大支撑,从而加快创新进程,促进集群取得竞争优势。文化部直属院团拥有全国顶尖艺术人才聚集优势,如何充分提高艺术创新能力,产生更多精品力作,也与首都艺术生产环境配套密切相关。现在直属院团仍然做不到“一团一场”,有剧场的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应加强首都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和统筹协调发展。文艺创作“攀高峰”、文化产业实现腾飞,需要按国际标准夯实硬件基础。建议北京市委市政府、文化部联合研究实施方案,并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同意,完善北京音乐厅所在地区周边文化设施,扩建新的停车场,建立首都音乐文化核心区;北京市委市政府、文化部联合研究实施方案:完善中国儿童剧场周边文化设施,协调建立稳定的剧院停车场;建议全国政协、北京市委市政府、文化部联合建立专家组,调研并规划首都剧场总体布局,结合区域优势、文化旅游、地理特色等,让知名剧场成为首都地标,展示首都的“新时代、新气象。”

文艺作品要坚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廖昌永(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教育文艺工作者,文艺创作的源头是人民群众,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创作有温度、有生命、有文化传承的文艺作品。文艺家的责任就是要记录这个时代,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文艺工作者就应该牢牢扎根在本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当你的作品的源头活水是从生活中来的,观众就能听得懂、看得懂,就能引起共鸣,这会对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在国际上的展示有所帮助。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如何让更多的中国元素走向世界舞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很重要,当代音乐人责无旁贷。

增强京津冀文化协同成长

关牧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协副主席、天津音协主席)

京津冀三地历史渊源深厚,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但三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体化程度还不够高,各自在文化协同发展中的定位较为模糊,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为此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三地文化部门应建立高层协商机制和具体工作层面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协商交流。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交流机制,共同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建设、运行、管理的新办法、新机制。推进演艺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交流演出机制,加强艺术院团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推动三地艺术院团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整合艺术创作力量,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强艺术创作交流与合作。深入探索三地非遗生产性保护方式,推动非遗项目单位与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帮助一批具有京津冀特色的非遗项目扩大市场。

构建《经典咏流传》式的全民美育教育体系

王黎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春节期间播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创意非常好,把古代诗词和当代音乐结合起来,受到了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喜爱。《苔》《明日歌》等的刷屏,正是因为青少年缺乏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作品,缺少偶像与经典传唱人对经典作品的传播引领。我了解到全国大概有32万多所小学,希望《经典咏流传》一些优秀歌曲能够推广给中小学们,让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歌曲,也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烙印在他们心里,这是非常好的推广中华文化的手段,这会使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从小就能够建立起文化自信。音乐艺术绝不是肤浅的“吹拉弹唱”,它是净化人民心灵、塑造平凡而卓越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除了鼓励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进入中小学课堂成为传播的有效手段,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提案,能够引起包括教育部、文化部、共青团、妇联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

建议重新规划调整全国艺术院校行政归属管理问题

席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团长)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通过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专业艺术人才培养有别于普通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这是由艺术领域的专业特殊性所决定,作为艺术院校的专业功能和艺术定位,我们如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机制,这需要政府从管理上进行专业化的行业分类,充分发挥艺术专业技术在艺术院校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以适应目前中国特色的高等艺术办学要求。我国的艺术院校教育管理系统由教育部统畴,从艺术管理分类来看,目前这种艺术院校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存在诸多机制与体制矛盾问题,即,学科建设中的社会人文学科设立包含了诸多领域的文化艺术项目,与自然科学领域有着重大区别,这主要是涉及到两者之间存在有重大的学科技术性专业差别,因此,在涉及艺术教育管理内容上,存在办学理念的体制与机制不对应问题。即,专业分类指导存在上下不通,管理渠道存在严重分化现象,使得艺术院校在专业对口教学与实践中发生诸多矛盾问题。为了完善艺术领域建设高水平的教育基地、提高艺术人才队伍培养的综合水平,优化专业艺术教育体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发展格局,使艺术人才发展战略实现国际化的视野和布局,合理规划调整目前专业发展的局限性问题势在必行。重新调整规划艺术院校行政隶属管理是转变目前艺术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学科以及布局薄弱问题,这需要文化部以及各省自治区市等文化部门联属或合属建设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教育系统,以推进目前专业教学、学科交叉、边缘学科布局缺位不足的问题。为此我建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将艺术院校行政管理由现行的教育部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为文化部艺术类管理机制,这样与文化艺术院团行业、文艺舞台创作和表演功能形成统一的办学模式和管理职能定位,以转变和促进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行业发展要求,使艺术人才培养机制与艺术舞台表演、文艺创作、艺术管理形成统一的专业教学模式,以建立起符合新时代科研、教学、表演、创作为一体的现代化艺术教育体系,形成跨学科、大协同的艺术教学机制,使国家艺术教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机能,这对建立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中国文化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老百姓写歌是良知也是本能

戚建波(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文联副主席)

歌是写给谁听的,不就是写给老百姓听的嘛。对于创作者而言,你的作品老百姓喜欢听、喜欢唱,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一直以为,音乐创作,尤其是写歌,怎么写只是个技术问题;而写什么,为谁写,则是一个态度上的问题。它不单单是艺术上的创作,更代表了一名音乐工作者的责任、良知与社会担当。在我创作的作品当中,“离老百姓近一点”是一条主线。老百姓才是文艺作品最广泛、最主要的关注者和倾听者,是社会正能量的践行者,他们才是现代中国故事的主角。你写的歌贴近了老百姓,饱含着真情、实情,不去炫技、不做作,写出百姓的心声,老百姓才会喜欢、才会传唱。如何坚持为老百姓写歌?很简单,就是放平心态、摆正位置,在平常生活中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多观察、多留意,看看他们都在想什么、干什么、渴望什么。在我们简单平凡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亲情故事让我们感动,它带来的力量让我们向前向上。它或许只是生活中一个场景,或者就是几句唠叨和最简单的几句叮咛,但它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里,简单的举动里都蕴含着平凡不平淡的中国故事。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这都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是我们精神世界得以充盈的最底色的东西。传递这样的正能量,是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也应该写出老百姓的心声,唱出他们的渴望。

用民族歌剧彰显中华民族本源文化

彭家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四个自信之一。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我们必须用我们的艺术表现中国,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文化。歌剧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好载体,要想表现中华民族文化,那就必须应用民族歌剧形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族歌剧已经具备了初级模式。然而,目前存在的民族歌剧艺术形式远远不能满足表现中华民族本源文化内容的需要。为此,我们有必要提倡在现有的国家艺术理论杂志刊物,展开中华民族歌剧理论探讨,逐渐建立民族歌剧理论体系。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国家艺术基金和社科基金等相关基金,支持文化创作,建议在这些基金中建立民族歌剧专项基金,鼓励民族歌剧的创研。此外,建立高等艺术院校民族歌剧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实现民族歌剧的可持续发展。定期举办国家级主题民族歌剧艺术节和相关民族歌剧艺术表演比赛,吸引更广泛的艺术家投入到民族歌剧建设事业也很必要。通过国家艺术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歌剧,让世界通过观看中华民族歌剧,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歌剧艺术。中华民族正在崛起,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正在到来,用民族歌剧彰显中华民族文化将是一个漫长的道路。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应为这项伟大的工程,作出我们应有贡献。

整理出版中国优秀乐谱规范音乐传承与传播

李心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音乐素材丰富多彩。器乐、声乐、交响乐、歌剧等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优秀作曲家们创作出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随着国际艺术交流的逐渐频繁以及西方对中国文化艺术认知度的逐渐扩大,我国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等音乐家们也不断地把中国音乐作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多年来在世界各地排演中国作品时经常出现乐谱不过关而造成的障碍甚至无法上演的尴尬局面,并且很多中国优秀音乐作品得不到应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很大程度地阻碍了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建议组织专家组和工作组甄选优秀音乐作品,由专业的音乐出版社出版,并设立版权保护制度。

为此我建议:由有关部门组织权威的专家组和工作组,收集音乐作品并进行甄别,选出能够代表中国高质量的而且上演率较高的音乐作品,在征得作曲家或作曲家家人的同意后,进行出版;组织专业的校对及修订工作组,与作曲家一起完成出版前的校订与修订工作。已经去世的作曲家,在取得家人的同意之后,由工作组来完成校对与修订工作;从国家艺术基金里划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出版费用,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出版。或者直接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来出资出版;出版后的乐谱根据不同具体情况,确定该乐谱是出租还是出售,并根据法律设立版权制度,以便更好地保护作曲家的知识产权。

猜你喜欢

歌剧艺术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走进歌剧厅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