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助力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音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述评

2018-01-24■高

人民音乐 2018年4期
关键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课程

■高 洁

2017年11月6—7日,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及爱课程网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音乐舞蹈教育与创作发展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及爱课程网承办的“高等学校音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于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顺利召开。参会代表有来自全国普通高校音乐院系、专业音乐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担任高校音乐通识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学前音乐师资培训、社会社区音乐教育各领域约三百五十余位教师。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音乐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课程与人才培养研究以及音乐课程建设个案研究与经验交流等议题展开。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蔡梦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孟繁华校长,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会长谢嘉幸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吴博主任,教育部音乐舞蹈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塔里木教授分别向大会致辞,他们一致认为,我国在线课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实践挑战,在线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解决我国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实现教育“共享”与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高等学校音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仅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助力器,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源泉。本次会议是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音乐教育事业更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实践体现,对推进我国高校音乐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促进优质课程共享,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会内容述评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三个板块内容。6日上午第一板块,由王安国、吴博、梁宝华、吴斌、张少刚、蔡梦分别从不同视角作大会主题报告。姚思源、曹理、王安国三位教授都是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家,也都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老教授,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较为卓著的贡献。王安国教授在主题报告前首先播放了大会筹备组对姚思源和曹理两位教授的采访视频,两位先生退休后一直关注、关心着音乐教育事业,他们充分肯定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显著进展,表达了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殷殷期待以及对本次大会的美好祝辞。王安国先生多年来秉承首师大音乐教育学科面向基础教育、主动服务社会的传统,亲身参与了21世纪以来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几次重要的改革实践,他在主题报告《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若干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围绕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音乐课程性质、理念以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做了精炼的解读,并对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课程评价以及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指出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五大关键因素等八方面内容,涉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架构、现实走向与主要问题突破的着力点,既包含有百余年中国几代音乐教育家孜孜探索的一些理论研究课题,又是当代三十多万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实践问题,激发了与会代表的深入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面临空前挑战,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日益增多的知识资源与有限的学习时间及科学选择之间的矛盾,要求教育改革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由传统教育转向新型教育。全国高校教研中心吴博主任在《分享教学——在线开放课程与教学的“近”与“进”》报告中,从教学生态、分享教学和提升教学三方面探讨了在线开放课程与教学的“近”与“进”,他以当前教与学的现状为基础,提出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主导教学的传统做法,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推动信息时代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的探索。

幕课(MOOC)即大规模线上开放课程,开放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技术层面、文化层面和教学法等方面。香港教育大学梁宝华教授在《国际音乐在线教育:背景、现况及挑战》主题报告中,对幕课的内涵和特性进行了阐释,他结合具体案例就国际音乐在线教育的背景、现况及个人经验,对幕课教学问题、学生行为等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围绕资源问题、评鉴问题、教学效能、教学方法以及特色等角度分析了幕课所面临的挑战。

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互联网+,进入了技术驱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4.0时代。音乐教育信息化需要突破口,技术驱动音乐教育信息化,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音乐教育深度、跨界融合。中国传媒大学张少刚教授在《音乐教育信息化之路径——教育技术在音乐在线课程中的应用前景》的报告中,从信息技术驱动教学方式革新、社区音乐教育跨界与线上线下融合、在线音乐课程学习有赖于机制创新三个维度来探讨音乐教育信息化的路径问题。吴斌教授做了《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培训与在线课程》的发言,他主要从教和会的关系、海量与质量的问题、音乐与科技的特性等方面强调了在线课程的有效性。

在线课程建设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是本次会议的两大核心议题,二者密切关联,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包含在线课程建设等与音乐教育教学相关的所有方面。就此,蔡梦教授做了《由在线课程建设助力音乐教育改革发展引发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她围绕两大中心议题展开,阐述了课程建设与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之间相互映照、相互支撑的密切关联,并结合当前国家对美育及音乐学科提出的政策要求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审美”与“陶冶”两个维度进行了学理性阐述,进而明确了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美育普及培养优质师资的重要任务。

幕课时代的来临为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此相关的音乐精品在线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机制等都将发生根本变革,这些课程建设与开发需要充分整合、凝聚国内外各领域音乐教育教学资源和力量。由此,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协会发起成立华夏乐府音乐在线课程联盟,这是一个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音乐教育教学平台,也是一个集开放性、学术性、专业性于一体的联合学术团体,其目标主要是积极倡导、引领和推进音乐学科MOOC建设发展新模式,汇聚建设、共享应用优质的音乐类在线课程。6日下午第二板块内容主要围绕在线音乐课程群建设展开。谢嘉幸教授在《华夏乐府音乐在线课程的基本设想与愿景》报告中,结合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背景及发展历程,对华夏乐府音乐在线课程联盟的定位与目标、建设与管理等进行了全面介绍,首批音乐精品在线课程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学、音乐欣赏、音乐学与作曲理论、音乐表演(声乐、器乐)四项核心课程以及传统音乐(非遗)、音乐研究方法、流行音乐、音乐科技融合四项前沿课程;实施对象涉及高校教育、中小学在职培训、幼儿园师资培训、社会社区教育等多层次领域。期待华夏乐府音乐在线课程联盟的成立,能够引领音乐类在线课程建设,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创新改革。

在线开放课程即中国式幕课,“如何开好一门幕课”是在线课程建设最基本与核心的问题,开课前要做周密的准备,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安排教学活动,开课后要完成教学服务与教学评价等诸多环节。董建波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规范与应用服务》的报告中,围绕幕课的定位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视频制作、开课学时及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等具体应用问题做了详细介绍,进一步明确了开设幕课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刘晓露的《智慧钢琴与音乐教学——科技对音乐师资教育的影响》基于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开展现状,提出运用科技手段开创钢琴一对多集体课教学法的特色课程,并介绍了智慧钢琴在乐器和信息化的融合上探索的钢琴教学新模式和音乐教育新思路。

主题报告后大会分为两个会场,由首批音乐在线课程负责人对前期课程建设进行展示,在主会场展示的是郑莉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培养》、谢嘉幸与张烁的《音乐分析基础》、海震的《京剧音乐文化》、王以东的《(民族)打击乐与在线课程》;分会场展示的课程有尹爱青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课例评析》,张玉榛的《世界民族音乐》、金兆钧、郭鹏的《流行音乐的体裁与风格》、杨阳的《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等课程,专家们对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思路、课程定位、重点难点、创新之处、预期效果及进展情况等进行了全面介绍。之后的对话与互动环节,由课程负责人与参会专家、代表展开多维度学术交流与碰撞,大家结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及在线课程建设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音乐在线开放课程是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浪潮,亦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发展的新态势,高校音乐类在线开发课程的建设和应用,需要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不断予以总结与反思,才能构建出共享共赢的在线音乐课程体系。在7日上午第三板块的分组讨论中,来自二百多家单位的代表分为高校音乐专业组、专业音乐院校组、高校通识音乐教育组、中小学教师培训组、学前师资培训组、社会社区组共六个小组分别进行交流讨论,各组围绕大会核心议题,就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基础音乐教育领域改革实践、社会社区音乐师资培训及资格认证等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共同展望在线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闭幕式上,谢嘉幸和蔡梦教授对此次研讨会的圆满落幕致以祝贺。蔡梦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她深入阐述了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内涵、目标及人才培养格局等问题,她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最适宜的教育,不同教育平台应立足于各自特定的教育对象与目标,着力思考并制定与之相适宜的教育规划与方案、教学内容与方式。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应致力于探索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分层规划,例如“专攻型”“教育型”“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研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探讨教学内容标准及考核评价方式。然而,当前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如缺乏合理的学科方向定位和具有整合力的人才培养顶层规划以及零碎分散的课程设置等。基于此,蔡梦教授认为,树立独立、科学、完整的人才培养意识是优质办学的前提,而将理念付诸于行动是优质办学的加速器。与此同时,构建多维度、面向实践的“跨专业共同体”能有效达成各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与知识技能整合,推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改进和根本性提升。最后,她呼吁本领域每一位从业者在新形势下尽力理解、尽早适应普通高校音乐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新格局,让自身专业结构与全面素养不断走向宽厚与纵深,尽快建构起我国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具有独立标示的人才培养格局。

音乐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音乐教师教育这一重要的育人平台。北京第35中学作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基地,为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可谓培育后备音乐教师的摇篮。6日晚在该校金帆音乐厅举办了新西兰弦乐四重奏音乐会,7日下午全体与会代表赴35中考察了中学校园音乐文化生活,并观摩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后备师资“音乐技能与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可以说是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携手发展、双向共赢的生动体现。

二、大会意义及思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新时代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我国在新时代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兴起,促使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等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加快推进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促进课程应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该文件从指导思想方面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并提出了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具体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随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部署了2017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工作,对于认定范围数量、课程要求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表明国家对发展特色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的指导方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要不断完善教育公平状况,推动教育公平化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依托于不断升级的互联网环境并进行在线课程和平台的建设,实现在线课程以及教育资源开放与地方课堂教学结合,将更好地解决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有利地加快推进教育公平化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可以说,本次会议是进一步落实十九大精神及教育部相关文件、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让优质的在线开放音乐课程资源及互动平台走向“共享”,使更多人获得音乐学习与互动的机会,提高全国范围内各领域音乐教学质量,从而打造具备“互联网+”特色的音乐教育新生态,促进音乐教育创新改革,推动我国在线音乐教育国际化。

猜你喜欢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FUNNY QUESTIONS AND ANSWERS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