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的四种境界

2018-01-24骆林森

至爱 2018年9期
关键词:善者献爱心随缘

文|骆林森

绽放爱心,情深意长。从奉献爱心的视角看慈善,有这样四种境界:

一是随心随意的境界。处于这种境界的人,或责无旁贷地走进慈善的大门,或断断续续地行走在慈善的边缘。对需要帮助或救助的对象,他们既不会无动于衷,也不会过于主动地关心。通常表现为“随缘”的状态,伸不伸援手,献不献爱心,凭感觉,看心情,依喜好。遇见乞讨者,觉得顺眼,便给予施舍。遇上盲人过马路,心情不错的时候,会成为向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也是个参与者。慈善世界,海纳百川。善待他人随心随意,随性随缘,也是值得点赞的。

二是有心有意的境界。具备这种境界的慈善者,对需要帮助或救助的对象也就有了一种牵挂。并且,会把牵挂变成关注、关心、关爱的具体行动,通过捐款、捐物等方法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做好事,做善事,难在经常,贵在经常。一个人只要做到了有心有意,就会把慈善做得经常,做得持久,在慈善的路上行走得久远。有情有意,情真意切,当传递爱心的有心人,具备这种慈善境界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和美。

三是尽心尽意的境界。尽己所能,尽其全力地献爱心,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有一分爱传递一分人间真情,这就是尽心尽意。尽心尽意,既是一种力所能及,也是一种主动作为。走入这种境界的人,会设身处地地为需要帮助或救助的人着想,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克服,把别人的难题当作自己的难题来解决。为了帮助或救助他人,会用心用力,帮人帮到底,帮助不到位不撒手。假如自己的一份心意没有尽到,会于心不忍,寝食不安。

四是满心满意的境界。满心满意,就是全心全意,而决非半心半意,更不是假心假意。进入这种崇高的境界,心底无私,无欲,无求,善行天下,既不贪图任何回报,也不贪图任何名利。心胸宽广、高远、坦荡,上善若水,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心地善良、宁静、洁净、明亮,把慈善作为人生的一种信仰与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此践行友善价值,尽显至爱情怀,张扬大爱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不愧为慈善路上的一杆旗帜。

显然,四种境界由低到高,既有所区别,也没有跨越不了的鸿沟。一个善者处于哪一种境界,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人人可慈善,人人可追求高的慈善境界。没有走进慈善大门的人,只要把自己的爱心唤醒,让爱心绽放,就可以追求属于自己的慈善境界。已经做慈善并且具备一定境界的善者,可以走进更高的慈善境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步入慈善境界,我们生活的家园就会越来越充满至爱真情。

慈善的境界,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一种境界,一种人生。譬如,满心满意地善待他人,也会走出“满心满意”的人生。

猜你喜欢

善者献爱心随缘
不刻意自随缘
画与理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 第11章 良知未泯
我用稿费献爱心
随缘
《论语》节选
庆“六一” 献爱心
三人行,必有我师
踏上瑶山献爱心
以书为媒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