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经济林可持续发展建议

2018-01-24刘太云

中国林业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济林林业生态

刘太云

(米易县林业局,四川 攀枝花 617200)

国务院于2003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1]。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营造生态经济林既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人民物质基础的要求。

1 生态经济林概念

生态林是指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营造以减少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等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用以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需求。经济林是营造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用途。栽培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既保证了生态文明,又产生了经济效益,有效地解决了生态建设与林果产业发展中的难题。

2 生态经济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林地水土的保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植被破坏严重,大大降低了防风固沙、蓄水保土、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林通过长期立体经营使经济林能够尽量保留耗水、耗肥力弱的植物,清除耗肥力强的植物,不仅保持了水土,而且大大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在物质循环上真正实现了取之于林地用之于林地。通过建设经济生态林业,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现象,遏制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势头,进而创造良好的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环境,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能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由于单纯种植农作物很容易受到当地地区自然气候的限制,难以取得较高的收入,而发展经济林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建设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林业园区,能够避免因当地气候条件所带来的对植物栽培的不利因素。因经济林木的果品产量会逐年增加而且树龄时间通常较长,能够很好地保障农户的经济收入。随着人民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副食品的消费量逐年增长,尤其是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趋势日益明显。林业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贡献越来越大,成了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已成为农林果业的趋势,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特别是不施农药化肥的有机食品大受市场欢迎而迅速发展,其市场经济效益亦不可估量。

3 生态经济林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结合当地客观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经济林的营造

由于人们对于生态经济林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经常出现树种选择不合理的问题,如果选择的树种无法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树种的存活率就得不到保障。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选择树种,一方面可选择生态林与经济林带状,块状混交。另一方面可大力开发生态经济林兼用品种。如南方地区可选择油茶,核桃,油橄榄,板栗等。北方地区可选择核桃,板栗,枣树,柿树等。目前米易县核桃基地1.44万hm2,核桃基地0.8万hm2,花椒基地0.126万hm2,板栗基地0.026万hm2,优质芒果基地0.5万hm2,优质枇杷基地0.166万hm2,樱桃基地0.086万hm2,优质梨0.073万hm2,生态经济林业已初步显现规模[2]。

3.2 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以及日常管理防护工作

为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以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以科技进步作为重要支撑。在技术的支持下不断提升现代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推广现代林业科学技术,培育现代新型林农,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全面提升生态经济林业的产业化水平。通过与各技术部门合作,培养现代林业产业技术知识的新型农民从事林业生产。定期对相关人员及林农进行技术指导和便农服务,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协助建立蓄水池,建造林区便道等基础设施,带动当地百姓积极参与到生态经济林的建设工作中。在林木营造完成后还需密切跟踪林木的生长状况,杜绝不法分子及法律意识薄弱的人对林地进行破坏,做好日常管理维护的工作,保证生态经济林的成活率,确保生态经济林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低产林改造,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

过去经济林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受国内果品市场和品种老化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果品产量不断提高,但价格一直下跌,果农增产不增收,导致大面积砍挖果树。应及时调整结构,改造低效林,通过对新造和低产林改造进行补助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特色果木,如当地特产及绿色有机果品。协同各部门技术人员,定期对生态经济林地不同区域的土壤和果品进行抽样采集,对林产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测和把控。通过加强林产品的质量监管,促进林产品质量的提高,以期增强林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强化产品品牌。同时依托经济林的发展,积极带动林上、林下产业的发展,形成整个产业合力。通过积极鼓励电商、微商创业,大力拓展林产品的销售渠道,保障从业人员的经济效益。通过质量上的提升,不断加大林果基地的低效林改造力度和林下经济发展、森林康养等立体综合型产业,增加单位效益,达到助农增收的目的。

3.4 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有效推进生态经济林的建设

生态经济林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部门协同配合才能保证建设工作的完成,因此林业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确保生态经济林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在造林质量上要严把规划编制、规范栽植、浇水管护等关口,严格造林技术标准和抗旱保苗造林措施[3]。对于破坏生态经济林的行为要严厉追究,对于在生态经济林中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合适的奖励,并鼓励更多农民群众加入到生态经济林的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加强与外部的沟通与协作,借助媒体网络及各方力量,大力引进外界资本,通过建立林业产业投资融资平台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行林业开发建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对于有能力的各界投资者、单位和团体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和建设的工作中来。在这一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各项互惠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各界人力物力的协助下,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联合众多力量来开展生态林业的建设工作达成共赢。

生态经济林的建设,既能调整造林树种的结构,保护水土环境,促进生态的发展,又能改变经济效益低的局面,实现了造林面积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因此应加大生态经济林的改造,为我国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经济林林业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land produces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