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明白

2018-01-24

中国盐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加碘噱头碘盐

◎本刊记者 卢 晗

时下市场上大部分所谓高价的“养生盐”,只是其工艺、品牌营销的结果,就其实际营养和盐品特性而言,所谓添加其中的微量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和养生几乎没有帮助。而打着补钙、补锌等噱头,却直接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广告宣传,同时也涉嫌虚假高额牟利(1月24日 正义网-检察日报)。

2017年以来,随着国家盐业体改制革方案的正式印发,关于盐业体改制革的相关话题不仅是整个盐行业关注的重点,也是媒体与公众关注的热点,盐业同仁们积极探寻顺应盐业体制改革政策的各项举措。一时间,大量功能各异、种类繁多、价格不同的盐产品摆上了超市货架,走进了百姓餐桌,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行业内竞争格局初步显现,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众媒体对改革实施以来行业内呈现的积极变化大多秉持正面评价。

正面的关注与评价多了,负面的关注与评价也接踵而至。盐行业毕竟处于食品行业的上游,行业外的人都在旁观,到底食品行业中最引人关注,也是最被人诟病的“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这一弊端,在盐行业中也是否存在?这时候,媒体的目光逐步被日益被消费者熟知的“营养盐”“保健盐”等多品种盐牢牢地吸引。他们在疑惑,这些“添加了微量元素的、价格明显增加的、让人选择困难”的食用盐,到底是不是商家说的那样神奇。

于是,今年伊始,一篇篇媒体的调查报告不断出现在网络。《“养生盐”“高价盐”抢滩市场 专家却称“噱头”》《"养生盐"不养生,涉嫌多重违法》《养生盐 靠食盐来进行养生既不靠谱也不合理》等文章不断挑动着消费者和盐业企业的敏感神经。

消费者问:“究竟买哪一种呢?”

超市经销商疑:“不少消费者试一试别的种类的盐,可能图个新鲜吧。”

医务工作者惑:“从营养学角度来说,这些养生盐都是没有依据的,基本上就是厂家弄出来的噱头吧。”

一时间,很多相关方都对“营养盐”的作用产生了质疑。其实,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普通食盐加碘后形成的碘盐就是“营养盐”,这已经被权威机构和社会公众认可为最有效、最可行的补充碘营养的措施。我们的从业者不禁也疑惑起来,为什么加了其它微量元素的新型“营养盐”却会受到如此质疑?

原因很简单,一是“碘盐”的普及,有当时法律法规、国家相关部门的信誉背书,经过严谨、科学的宣传倡导,具有专业的机构对“碘盐”进行推荐,社会公众普遍接受。二是近年来,广大消费者在经历“石墨烯”“暗物质”“纳米级”等脑洞大开的“高科技”营养保健产品的洗礼后,对符合“科技+营养+保健品”这一公式的产品具有天然的质疑心理。三是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克”这一概念逐渐被公众熟知,世界范围内的饮食行业也倡导减盐之风。在这个背景下,依靠食盐补充营养元素的益处与超标摄入食盐有可能导致疾病的风险相对比,消费者很容易用行动投票。

小小食盐,关系民本民生。当下,社会上对于“养生盐”存在各种各样的质疑,在“5•15防治碘缺乏病日”来临之际。面对盐业体制改革后新的市场形势,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今后的宣传倡导中,更应该回归到新修订后的《食盐专营办法》中第一条明确的“保障食盐科学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这一初心上来。引导更多人了解、接受这种既能解决调味功能,又能促进人体健康的营养盐,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明白。

猜你喜欢

加碘噱头碘盐
眼内镜的噱头
“低钠盐”和“无碘盐”选吃有学问
“孕妇专用”多是噱头
国家发改委:规范未加碘食盐管理 保证合格碘盐供应
国家发改委:规范未加碘食盐管理,保证合格碘盐供应
“碘”亮人生共享健康
浅析食盐加碘技术及工艺改进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专家解读食盐加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