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培训顶层设计 夯实培训工作基础着力提升公司各类人员综合素质
2018-07-04丁明志
◎丁明志
(作者: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7年是中盐红四方转型发展、经营业绩改善的关键之年,在总公司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创新、变革、竞争、共赢”战略方针指引下,公司紧密围绕“充分发挥一期产能效益、加快推动二期项目建成”的总体目标,按照“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效率”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培训工作与重点保障二期项目开车前培训实际相结合,坚持岗位优化整合、人员持续精简与员工收入和技能提升相结合,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方式方法,扎实有效开展公司各项培训工作。
一、从高处着眼,注重做好培训工作顶层设计
以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实现培训工作的闭环管理。2016年,中盐红四方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作,在原先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能源、售后服务、培训、卓越绩效四个体系,形成多标体系的一体化体系标准,对原来公司碎片化的培训按照体系规范管理的要求进行梳理提炼,建立起从能力差距确认到培训需求确认,从培训策划到培训实施,从培训全过程监控到培训效果评估的标准化培训管理体系,以培训表单设计为抓手,实现了“培训流程化、流程表单化”的量化和标准化规范管理,使公司培训从顶层设计上与标准体系无缝对接。
以能力差距分析为基础,科叧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根据公司培训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公司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在全面分析能力差距的基础上,确定年度培训需求,经过充分讨论,制定并下发公司级的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各类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责任单位、培训流程和培训时间安排,作为公司年度培训工作的行动指南。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培训主管部门,重点做好培训服务支撑、培训过程监督检查考核、培训台账的收集等工作,统筹谋划年度培训工作,确保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真正落实和落地。
建立分级培训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兼职培训师队伍。为确保公司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公司细化培训单元,建立了公司级、单位(车间级)、工段级和班组级四级培训体系,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培训机制,先后制定、完善培训各类规章制度,编制了《人力资源控制程序》《人员培训控制程序》使公司的员工培训工作走向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公司还建立了以各单位行政负责人或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本单位培训工作第一负责人的制度,充分利用公司各类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的资源优势,建立起公司各专业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共聘任95 名兼职培训师,其中具备中级、高级职称68人,制定实施了内部培训师选拔评定制度及培训课程设置制度,加大了对培训师的聘期考核和动态管理。
二、紧盯二期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全力重点保障二期项目培训
2017年公司培训工作坚持与公司重点工作相结合,重点突出二期项目开车前的内外训工作。结合二期项目建设和培训实际,历经反复讨论和完善,修订出台了《二期项目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二期项目培训管理办法》,设置了机构,明确了责任,明晰了流程,出台了外训的奖励和补助政策,确保了二期项目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通过与安徽华谊沟通联系,签订了气化项目培训协议,计划18人次分三批到安徽华谊培训学习,截止2017年底已完成两批13人次的气化外训工作;二是组织完成了乙二醇车间骨干人员8月份和9月份两批次共35人赴日本外训工作;三是在安徽省化肥协会的帮助下,经多次协调,确定了山西寿阳化工作为乙二醇车间的外训基地,9月份签订了正式培训协议,组织完成两批次93人为期近5个月的外训工作;四是与上海宝闵气体公司联系,组成完成空分操作人员工艺外训两批次13人次到上海宝闵气体公司培训学习工作;五是落实与安庆曙光集团的培训合作,签订了甲醇操作人员外训协议,组织完成甲醇操作人员16人次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截止2018年3月底,所有二期项目外训工作已基本结束,二期项目内外训工作的扎实推进为二期项目顺利开车奠定了良好的人员基础。
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公司各类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才者,才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企业的发展根本在人才,人才的成长根本在培养,而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公司在执行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实际需要、不断总结完善、注重培训实效的原则,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在提升员工职业素养方面,结合企业精简优化分流安置实际,通过聘请外部培训机构,对精简优化中未进岗98人的进行了为期10天的转岗培训,引导职工转变就业观念,促进人员分流工作顺利进行。
在专业管理培训方面,加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组织,坚持对培训方案事前进行详细策划,培训教材专门印制,培训内容和讲课老师精心选择,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考试。先后开展了旨在提高项目建设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规范公司项目立项、建设、验收交接和效果评价的项目管理专题培训班,旨在提高营销业务人员素质的骨干班和新人班培训,旨在提高企业内兼职培训员的授课水平的《有效的培训管理》专题培训班,讲解企业培训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在公司推行精益安全管理培训方面,根据公司精益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职责分工,分阶段组织了整理、整顿、清扫阶段和TPM推进和高风险作业阶段的公司级培训七场次,及时督促二级单位开展相应的分级培训,对各二级单位的基层精益安全培训工作进行检查,夯实基层培训基础。
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培训方面。以合法合规为底线,建立公司特种作业岗位及人员持证情况明细台账,坚持对特种作业人员及持证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确保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持证率100%。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合肥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合肥市化工技能鉴定站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公司各类专业和高技能人才的优势,自行组织开展公司各类化工操作中高级工技能鉴定和复审工作。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传帮带”优秀传统,持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坚持制度保障、考核兑现的原则,坚持数量控制、质量保障的原则,有效缩短了新学员的成长周期,还加深了企业职工间的相互沟通,让好的技术、好的知识得以传承。
四、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拓展性开展公司培训工作
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依托合肥市技能大赛平台,提升企业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截止2017年底中盐红四方已连续7年承办合肥市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平台,一批青年技工的操作水平得以快速提升,92名青年员工通过大赛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合肥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公司仪表高级技师宛传宝和焊工高级技师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公司也因良好的组织工作连续7年被评为“合肥市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单位”;依托市总工会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平台,选取获得“庐州工匠”称号的焊工高级技师潘衡同志作为工作室带头人,创建公司第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其目的就是用劳模精神带领职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将工作室打造成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堡垒,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使高级技工成为公司尊崇的岗位和职业。
公司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先后选派员工17人次参加总公司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纪检干部培训班等专题学习培训,利用红四方大讲堂的平台,先后邀请外部医疗保健举办“女职工保健与养生”讲座;邀请省人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吴志强讲授《空气污染、预防净化及措施》;邀请中国安全健康教育网教师毛瑞展讲授《“健康安徽行”健康安全知识普及讲座》;邀请安徽省委党校吴梅芳教授讲授《十九大精神解读》,邀请省委党校教授进行第十期党群干部培训班等。
依托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共建良好校企合作关系。合肥作为中国四大科教城之一,有着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理念,取得良好的效果。公司目前是合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是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是安徽省化工技术类骨干教师顶岗实习基地。下一步公司将开展合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申报认定工作,充分利用政府补贴政策,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公司还通过建章立制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在岗员工主动开展学历教育提升活动,5年来,依托奥鹏教育等网络教育的平台,202名员工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还有120名员工在读。
公司在盘活人才资源存量的同时,还注重结合企业新技术消化吸收应用实际,从外部引进技术专家。2014年10月,公司引进法国阿科玛公司的法籍专家让•鲁科勒尔主要负责引进糊树脂工艺的配方完善和DCS程序调整工作,对糊树脂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工作期间带领项目团队研发的1万吨/年油墨用专用树脂(氯醋共聚糊树脂)项目,填补了安徽省内氯醋糊树脂生产的空白,目前已建成投产。合同期内先后荣获安徽省第五批“外专百人计划”、“ 高端外国专家”、“ 合肥市创新领军人才”、安徽省外专局“特聘外国专家”等荣誉称号。
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出台的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内部稳岗教育和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教育的补贴政策,积极申报企业稳岗补贴和员工技能提升补贴,用于鼓励基层单位开展岗位技能教育和员工技能提升学习。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创新创效永无止境,人员素质提升工作亦是永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持续提升企业培训专业化水平;着力建立起旨在培养中层管理人员政治素质、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的培训体系;持续完善公司培训考核机制,积极探索通过收入分配的杠杆激发基层培训积极性的方式发放,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2018年中盐红四方是二期项目决战决胜的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总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确立的目标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总公司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公司各类人员的综合素质。坚定不移聚焦二期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关键目标,紧紧抓住二期项目开车关键点,坚决打赢二期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和企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朝着“优秀化工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进,以实际行动向总公司交出令人满意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