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家·念中”
——2018年央视春晚《回家》节目赏析

2018-01-24李培挺

关键词:扣子中华儿女小品

李培挺

(曲阜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276825)

一、每到除夕夜,念家情更切

每年央视春晚结束后,大都会问“春晚你最喜欢哪个节目或你对哪个节目印象最深刻?”2018年央视春晚结束后,网络上也像往常一样热议,有人回应这个问题,答案是最喜欢小品《回家》。这个答案提出之后,后边还有不少跟帖表示赞同。对此,笔者也持相同看法。《回家》这个小品确实是一个有特色、有亮点并切中春晚主题[1]又能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情感共鸣的好节目。奇文共欣赏,好的春晚节目,也值得赏析。本文就以“念家·念中”为主题,赏析这个最引人注目的节目。

每到春节,人人都有念家的情意。可以说,“每到除夕夜,念家情更切”。除夕夜央视春晚确实应该回应广大老百姓的这种诉求。《回家》,这个节目就很切中这个主题。《回家》节目创意好在,它是润物细无声地打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故土情怀、思乡情谊。因为回家过年是一个中华民族悠久的暖心的传统。这个传统根植于华夏儿女的血液中,它更可以激扬起全体华夏儿女的心灵相通、相惜,进而情感共鸣。

二、主题鲜明——念家·念中

《回家》节目的亮点之一在于,它的主要演员大都来自祖国宝岛台湾,包括张晨光[2],方芳和狄志杰。这三个主要演员都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在海内外有积极正面的形象。邀请台湾同胞做小品的主要演员,这在央视春晚30多年的历史上,算是一个创新。因为以前的历届央视春晚,邀请的海外华人华侨,也包括港澳台同胞在春晚上演节目,大多是以唱歌跳舞为主,后来加了演杂技、变魔术的节目。而央视春晚的主打特色节目却是小品,以往的小品节目中的演员还主要是大陆的。据此,它是一个亮点。

“念家·念中”这个主题用小品的形式表达,既要表现有笑料的地方,又要表现情深意浓的故事,还要使这类小品达到更好的晚会剧场效果(渲染效果、情感激发效果),其实十分不易。而“念家”这个主题近年来在地方电视台、央视中也出现过,当然它们更多与相关的公益广告、纪录片、歌曲的形式来展现老百姓念家心切。而2018年春晚《回家》这个节目,除了表达这层用意以外,它更想通过念家进而念中国,达到了由家及国并以家喻国的这种更深层次的目标追求。它通过“央视春晚”——这个关键性的平台,在除夕夜——这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展现,目的是激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思乡情切的情感诉求,进而达到激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这个更博大的精神内涵。它旨在凝聚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伟大主题。也就说,它的用意在于把个人的小家,具体通过过年回小家,与祖国这个大的家一体协同起来,达成团圆进而团结的主题。

这种博大精深的主题,给小品演员在演艺《回家》节目中造成了很大的挑战。所以说,小品演员的选拔不能仅仅选拔那些演艺高超的,因为这种大团圆的情感共鸣的塑造,不能仅仅靠“演”来实现,而是要求演员发自内心地去认同这种情感共鸣并愿意通过积极的行动发自内心的真正去展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这种共同的心声。所以说,在选拔演员上要非常慎重,2018小品《回家》这个节目选择的演员张晨光、方芳,都是老戏骨,并本色表演,他们都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很好地展现了“念家·念中”这个主题。演员张晨光自出道以来,他的演艺事业更多在大陆发展,他本身切身感受到融入祖国这个大家庭对他有多大意义,因为大陆使他的人生发展、事业开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基于此,他的“中华一家亲”[3]情感抒发是实实在在内心呼声。而演员方芳更是代表了另外一种心声。[4]方芳家庭,尤其是她的祖辈,一直的心愿就是回到故土。所以说,在演绎《回家》这个小品中,她有这样的经典台词,“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安徽省全椒县人”!这是用她的声音传达出祖辈历来的故土情怀。也就是说,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大陆,这是演员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的念家情怀,也能够真正引发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观众,尤其是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台湾同胞的中华一家亲的爱国情怀、思家情意。海外游子离家再远,在心中最深处也有舍不掉的对家的那种牵挂。《回家》这个小品就是靠这,展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心中最真实的这种牵挂,通过念家,进而念中国,念中华民族一家亲,这激发其海内外中华儿女那一抹乡愁——那一抹情深意切的对故土的依恋,就是通过这样的故事主题,然后通过这样典型的演员的真实的表达,使小品《回家》展现的效果更好、更接地气,更能叩问中华儿女的心灵。

三、“一枚扣子”与“一个名字”

那在《回家》节目中,又是如何把这个主题贯穿到具体的小品情节之中来表现家国一体的情怀?它的逻辑线索又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思考如何把“小家”与“大家”贴切地串起来?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回答,它是用“一枚扣子”和“一个名字”串起来的。一枚扣子,是小品《回家》节目的线索点,也是小品故事情节往前发展的一种动力。小品中一枚扣子体现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思念,对儿时的美好回忆,对亲人的牵挂。这一枚扣子,也是小品剧情发展有料可抖的集中点。例如小品在一开始就通过张晨光说出又引发方芳猜忌的那枚扣子。而这一枚扣子引起了他的妻子和他的儿子一致的猜测。这种猜忌引起故事情节更好地往前发展,这也使观众更愿意随着一家三口去探寻这个扣子到底有什么故事,继而吊起了观众的胃口和关注度。

这枚扣子也就引出了张晨光儿时与妞妞的关系,那到底是什么关系?直到阿芳发现妞妞拿出来那件小衣服,证实两人的这种“特殊”的关系是儿时过家家时期的事情。这种猜忌、芥蒂引发的这种生气,才被化解,而变成一种满心欢喜的大团圆。这枚扣子引起了这种念亲进而念家,促动故事往纵深发展,是一个好的线索词。同时这枚扣子也促使引发故事主人公说出另外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因主人公张晨光的这种念亲进而念家的情怀,节目创设出,他把这份思念不仅保存在自己的心中,还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尤其是给下一代起名字这事上。所以说,基于这种设计,他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念中”。小品这种深刻的用意,大家会很快发现。不过,这种用意还要深挖,因为这是在男主人公儿时与玩伴分别前就想好的名字,他一直铭记在心,也就是表达了他对故乡亲人的一种深刻挂念和思念,并把这种思念落实到下一代孩子起名字上。这里的亮点不仅仅是因为念亲进而念家,而把这种情怀寄托在下一代身上通过起名字而使得故事戛然而止,它还另有深意。因为如果仅仅是因为思念亲人而给自己下一代起名字,就这个事来说,还仅仅是念小家,但是小品《回家》节目,不仅仅是念小家,通过给孩子起名字为“念中”,使念小家,进展到念大的家,念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这已经超脱了私人的这种思念小家的这种情怀而升华为对祖国的爱,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有精神家园的爱,这是一种整体的故土思乡情怀的展现。基于此,“念家·念中”这个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由小家具体落实展现在念中国这个大的家上,它这种方式和设计还是比较巧妙,而且通过一种情感寄托来展现这种巧妙。这是小品《回家》创意的精彩之处。

四、细节渲染增强效果

精彩创意不仅仅是演出来的,它是故事中主人公情感寄托的一种自然抒发。这种对故土的思乡进而给下一代起名字,不仅仅是小品中这个三口之家的一种个案。因为在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之中,这种因为思念家乡而把这种思念情怀赋予自己的子女,通过起名字方式来展现出来的例子有很多,不乏其人。基于这个现象,这个小品也会引发海外游子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又通过女主人公阿芳说出自己祖辈一直对家乡那种浓浓的依恋,说出让他们的子女永远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老家是哪儿,也就是让下一代记住,自己的根是在哪儿。这使小品“念家·念中”的情感主题达到了最高潮,而且这种思念情怀是通过不同的进阶情节展现、连环推进,自然而然地达到了一种更高超的渲染效果。

《回家》的特色不止于用“一枚扣子”和“一个名字”把小品的故事情节串起来,它还有更多有特色、多样化、鲜活化的方式来渲染“念家·念中”这个主题。例如一开始,张晨光用了“归心似箭”这个台词又同时用他的眼神、行动表现出他思念家乡亲人的这种急与切。小品围绕着一枚扣子的故事来展现张晨光和儿时玩伴妞妞的美好情感,这种美好情感不仅是一个美好的故事线索,小品情节中还特地设计了,手机铃声的“一剪梅”背景音乐来进一步深化这种具体的情感共鸣的气氛。这种背景音乐的选取也有一定的用意,因为“一剪梅”在海外,是经典传唱的歌曲。它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央视春晚开播伊始就成为春晚节目之中的著名歌曲,并通过这歌曲展现海内外中华儿女一家亲。而邀请海外游子参加春晚,共享海内外一家亲的这种节目,央视春晚节目这种设计早已有之,已经有一定传承。这使这个小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当然,作为小品在传统来看,其主要的艺术功能更多在节目中引发人们的捧腹大笑,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而《回家》这个小品不像传统的小品,它是一种创新的艺术展现。它的喜剧成分虽不多,但还确实有喜剧情节,使小品《回家》的主题,念亲念家的情感共鸣达到了有血有肉的塑造。《回家》的这种节目虽然是一个严肃的主题,但其故事与剧情展现,不是一本正经、一脸严肃,而是有情有义又能引人发笑,增添了节日气氛。例如,在小品《回家》中带着礼品有多样,通过方芳的方言和山东方言的这种呼应来引人发笑,而小品中也安排了一个礼品——毛巾,尤其是用山东的特产毛巾送给山东老家的亲人,也是挺有意思。如果说,念亲念家进而念中,是小品《回家》的一个大主题,也就是《回家》节目大餐中的招牌菜,而在招牌菜后还有点缀主题俏皮活泼的舞台设计与台词、背景音乐呼应,这些就像风味小吃使《回家》这个节目既有细腻的情节故事,也有俏皮活泼的场景,使艺术效果发挥得更好。

五、面向未来的“念家·念中”再推广

以上就是对小品《回家》的深入挖掘,这使“念家·念中”这个主题得到了多个层次的展现。当然以上分析更多的是通过正面赏析,力在证明这个小品是央视春晚中让人喜欢的一个好节目,是一个表达美好主题的一个好节目。当然,这个节目并非完美无缺,在《回家》这个小品中,在表达方式、细节处理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体现“念家·念中”这个主题中,给儿子起名为“念中”,确实是以一个很好的切题的设计,是一种画龙点睛的艺术展现,这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真实情感寄托。而这种情感寄托有些细节处理还有待改进,因为这种“念家·念中”情怀,不能仅仅体现在起名字而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还可以有更大的发挥、更多的展现、更深的挖掘,还可以通过下一代的身体力行、语言表达等剧场情节得到进一步的展现。而小品《回家》这个节目,在这点上还有待发挥,因为仅仅把“念中”这个孩子塑造成了爱上网、爱打团战的爱玩的孩子,而且在拍照的时候,妈妈只有说出“买皮肤”的这种打赏,才促使“念中”拍照。这种细节处理与美好的“念家·念中”的主题不是太合拍。而且这时候说出“买皮肤”这种网络游戏术语,对大部分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也有点诧异,以为是给孩子买面膜,保养皮肤。殊不知,它是网络游戏中一种特定术语。小品《回家》这个节目的“念家·念中”主题不仅要体现祖辈和父辈的这代人身上,如何把这种念家进而念中的情怀具体展现在下一代的身体力行之中、情感展现之中,这是小品以及相类似节目以后改进拓展之处。另外,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陆和海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1980年以来,尤其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华儿女一家亲”——这种主题,在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更多得力政策措施后,更亲更近了。这个意思在小品中也可以再表现一下,也是很好切合了“念家·念中”这个主题。这种情节的安排,也不是太困难。所以说,“念家·念中”这个主题,在以后的央视春晚中,还可以通过更多形式的节目得以展现,需要更进一步地发挥。我们点出这种不足,不是说它有缺点,而是为未来改进,提供一种思路和视角,最终使“念家·念中”这个主题,体现出从“有家需要回”的主题,进一步升华为“有家愿意回”的这种更主动、更急切、更发自内心的情感展现。

猜你喜欢

扣子中华儿女小品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
香港的繁荣昌盛,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临宋人小品》
中华儿女
团团的扣子掉了
(小品)《加班饭》
让中华儿女共享幸福和荣光
(小品)《一年又一年》
给我一个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