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德彪西《贝加莫组曲》的演奏初探

2018-01-24顾维娜

北方音乐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全曲德彪西和弦

顾维娜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当今钢琴演奏与研究的舞台上,众多钢琴演奏家们都热衷于演绎德彪西的作品。在国际上,关于德彪西的著作、论文、唱片也非常多,无论是对于德彪西本人还是他的作品都已经研究得非常全面,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与参考价值。以下是本人在演奏时的一点理解,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第一首《前奏曲》

《前奏曲》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是双句体的创作中强调和声色彩以及句法节奏的细微变化,在起始段与再现段中明显可见。另外,此曲中还运用了大量重复进行,如起始段的1—3小节与7—10小节等;中段的20—21小节与24—25小节, 60—61小节与62—63小节等;再现段的80—81小节与82—83小节等。有人说德彪西的音乐是由不同的碎片组成然后再把不同的碎片拼成一个新的图案,类似“七巧板”一样。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很难找到一个自始至终发展不断的旋律,它总是由一些零乱的片段发展并且相互组合起来,每一个片段极其精巧而且闪亮;但是有些是属于同一个“碎片”的产物,但句子之间分的又十分细致。

起始段的第一句主题旋律是从左手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第2小节右手的下行音阶,然后主题旋律始终在右手的上声部回荡,第二句德彪西则以相同的形式开始,随后以4小节的新主题材料即三度音程进行,仿佛太阳升出海面,第15小节左手的旋律要尤其突出,注意右手空拍进入的感觉要有分寸感并不是很突出,之后感情稍有起伏逐渐激动,17—19小节弹奏要有一气呵成的效果,动作简单并且声音的处理要有把握。他的创作已初见印象主义的影子,创作手法上已经开始倾向于某种幻想氛围的描写。20—25小节左右手的小指声音要突出,也就是说有一个或者是主要的音突出,其他是次要的声音效果,像是石头扔到水里泛起一圈一圈波纹,德彪西的创作就有泛音的影子。26小节开始双手的交叉演奏,幻想流水时候的意境,此时的音乐表现推向高潮。第35小节他使用音阶的上行跳音进行,却明确而又大胆的标出了要做出渐弱的声音处理,这又表现出德彪西与众不同的音色处理要求。从38—44小节建议演奏时使用左踏板,左手的和声有下沉到底的声音效果,右手上声部的声音处理要逐渐加强,双手和声演奏的配合效果显得格外重要。从60小节开始情绪高涨,双手和声更加强烈,65小节结束了中部。

再现部66—75小节是乐曲开头主题的重复出现,从76—77小节开始的左右手反向渐强进行,使整首曲子增强了紧张的程度。81—83小节虽然是重复,但是演奏不同的声音效果,86小节右踏板要配合双手的每一个重音,烘托明朗而又辉煌的氛围,87小节六连音的拍子要十分准确。整首曲子的演奏时要热情,大气,向往美好的事物,全曲在ff中结束。

二、第二首《小步舞曲》

乐曲一开始虽说很弱,但要演奏得十分精美而且细致。从第1—17小节,乐曲持续不断使三个声部同时进行,这是此曲演奏的一个难点,要清楚地注意到声部之间存在着纵向的关系,同时又不能忽略旋律的横向走向。1—4小节左手演奏不能弱奏但要有推进感觉;右手指法的运用要合理;连线与跳音的处理要适当;1—2小节旋律声部在中间,到第3小节时则换到高声部了,双手一定要有不同的触键方法,有左右手的不同交换感觉;从第四小节开始,乐曲又转为安静、舒缓的意境。第5—10小节左手和弦处理为弱奏,此时的旋律一直在上声部,以三度音程的方式出现,给人模糊的感受。第19—21小节德彪西惯用的突强又突弱的手法再次出现,增添了戏剧性,右手和弦即使弱但也要弹到底,在突强的音上建议演奏时适当用右踏板,以增添声音效果。22—37小节又出现了极富歌唱性的三声部旋律,三个层次非常清楚,印象主义音乐表现在多层次的多重音响效果,演奏时抓住主要声部的旋律,同时不忽视其他声部的走向,对演奏者要求具有极高的演奏功底,有飘扬的感觉。38—41小节位置较远幅度比较大,演奏时建议手指要有极强的方向感,可以适当使用左踏板控制较弱的声音效果。42—49小节是乐曲的再现部分,给人一种新的意境。

中部的第50小节开始乐曲从欢快与活泼的情绪,直接转变为激烈的、而且有动力的情绪,力度瞬间转变为f,与前一小节形成极为明显的强烈对比。从第58小节开始是三度上行旋律进行,演奏时节奏感极强,乐句较长且连续性要好;建议右踏板从63小节进入,运用得当;右手触键极慢,要一气呵成。

结束段第73—74小节是由两小节的新材料引入,右踏板建议踩满这两小节,演奏时有飘扬的感觉。75—79小节虽然德彪西标注右手是连奏,但是为了重新表现活泼欢快的主题,建议演奏时跳跃。第80小节开始再遵循作者的创作用连奏演奏,第82小节左手的和弦有极强的旋律线条,右手的小指也有高声部旋律,并且为保持旋律的连贯建议合理的运用右踏板,旋律在第95小节做渐弱处理并结束在97小节的第一个和弦音上。第102小节又是德彪西惯用的音阶上行渐弱演奏,全曲在标注为glissando(滑奏)后结束。

三、第三首《月光》

乐曲的第一段,描绘月夜幽静景色给人留下的印象。第1小节左手的三度双音到第2小节不和谐的二度双音好像月亮从远处慢慢升起,第3小节右手二连音与三连音的交替仿佛是月光漫射出来的影子,渐渐开始了音乐的主题。第9—14小节是主题音乐碎片的一个扩充,右手加入了八度的音型,强调月色的颜色稍微浓重。演奏时节奏要准确,由于二连音的加入,所以建议速度的处理有一定的伸缩性。第15—26小节是一个简单的插部,建议演奏时运用左踏板来营造氛围,右手高音旋律与左手八度音程相配合,像明月慢慢升起,以后的三次单拍子与复拍子的推进,感觉月亮升入了高空。第25—26小节的四个分解和弦演奏时要分别弹清楚,注意拍子时值,右踏板的加入使人看到月光在水中的影子。

中段是描写了树枝被一阵阵清风轻轻摇动过后,稀稀疏疏的树叶沙沙作响。这一段体现了德彪西对浪漫派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旋律继承并且运用了浪漫派抒情的创作手法,乐句十分短小精致。第27—36小节左手十六分音符的伴奏音型在不同音区变换,速度稍快,右手上方旋律抒情的歌唱,演奏时逐渐加强并活泼起来,手指自然,情绪活跃,像大海在月光的照射下涨潮时的景象。从37—42小节是全曲的最高点,出现了极为短时间的f高潮乐段,调性由降D大调转到E大调。第43小节开始转入安静的渐弱的旋律,调性也转回了降D大调,经过8小节的过渡逐渐平息,并且渐渐淡下去。

再现部第51—65小节上方声部旋律仍然是按平行三度进行,但是下方左手伴奏的声部稍有改变,主要还是以流动的分解和弦与交替的单音出现,演奏时速度比第一段慢,音色要求更加柔和,建议使用左踏板,力度则是全曲中最弱的部分,有回味的意境。

四、第四首《帕斯比叶舞曲》

全曲整体结构较快,第1—35小节大篇幅的左手八分音符跳音伴奏音型贯穿全曲,烘托出活泼的气氛,右手也是跳音与连音交替使用,舞曲的节奏感极强,给人以明确的音乐形象。第7小节右手旋律出现了几个不同层次的线条,分为断奏与连奏两个不同的部分,但是距离十分近,右手低音的部分要十分连贯,声音不要太强大,高声部则要求短小、有力、集中、明朗的音色,要求演奏时尽量弹奏的多重音色,左手的伴奏触键要深。前35小节基本都是处于p的声音状态,如果一直使用左踏板,不免缺乏生气,很呆板,可以根据旋律的变化对左踏板进行调整,渐强时可以慢慢放开左踏板,减弱时可以使用左踏板。第30小节主题是有活力的断奏,而第39小节则是忧郁的连奏,第36—38小节左右手互相交替,演奏时有连贯性,像一个手演奏一样,建议右踏板根据和声来换 。第40小节由f小调转为D大调,给人整体清晰明快的感受。第43—58小节属于前面旋律的重复段落或者是换音区重复段落,在此作品中十分常见。

中段第59—75小节右手是短促的节奏感极强的和弦跳音与长音的结合,从谱面看每小节第一拍都有一个保持需要用右踏板强调一下,因此踏板不能太长,只是点一下音就行,根据力度变化使用踏板。第76—87小节右手高音的旋律要清楚,左手强调每组音的开始第一个音,同样也有一个低音旋律,右踏板根据左手的和声变化使用,音色飘渺,朦胧,有减慢处理。

结束段第106—109小节左手演奏旋律,轻巧而灵活;右手伴奏,每一个音要弹清楚,控制好音量。第126小节开始右手全部是保持音的旋律,不建议使用踏板。第130小节右手旋律不变,只是左手伴奏变为连奏,不再跳跃。第139小节右手是保持音,不要太急。第148小节左手是一个简单的和弦进行,踏板可以根据和弦变化使用。

乐曲的结尾处是在非常弱的ppp状态中结束的,需要双手有极好的控制力,右踏板建议在每个和弦后放开。

世界各国众多优秀的钢琴家以及音乐研究者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地诠释着自己心目中的德彪西,可见世界各国对印象派作品的重视程度,对这位大师作品的充分肯定与赞誉。以上是我对整套作品进行的简单梳理,希望各位同仁给予批评与指导。

猜你喜欢

全曲德彪西和弦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钢琴家德彪西(上)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德彪西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