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舞蹈讲述中国故事:“为生命而舞
——首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综述

2018-01-24王筱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展民间舞蹈舞蹈

郭 炜 王筱琳

“觉”和“醒”是生命升华的条件。在客观世界里,我们总是习惯于自我良好的感觉,让生命“沉睡”不醒,停止了探索和开创的脚步。其实当一个人真正觉醒时,才能打开二元世界的帷幕,去唤醒生命,去探索、去创造,找回生命真正的意义,找回心与世界共舞的和谐。于是,“为生命而舞”的思考成为“为生命而舞—首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以下简称“大展”)的精神内核。“为人民而舞,为大众而舞,为人生而舞”是著名舞蹈艺术理论家、舞蹈教育家吴晓邦先生为中国新舞蹈事业的发展开辟崭新道路的座右铭,这一座右铭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给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此次“大展”的目的即是为了唤醒生命、讴歌生命,向为生命发展做出贡献的中国舞蹈人致敬!

一、时代机遇与历史使命

作为“大展”策展人的郭炜,在舞台视觉艺术领域实践多年,看到了太多的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的一部部舞台艺术作品,在拉上大幕时,观众们意犹未尽,带着对作品深度了解的希望和与艺术家对话的渴求遗憾地离场;太多的舞蹈艺术家、理论家倾其一生,默默用生命撑起中国舞蹈的大厦而不为人知;太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像流星雨一样陨落—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活态的消失;太多的舞蹈前辈呼吁“关注舞蹈生态犹如关注地球的空气、水和植物环保一样”的声音被湮没在喧闹的名利角逐之中;太多优秀的年轻人带着对艺术的憧憬和人生的理想步入殿堂,却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被无情的现实逼迫为“艺术民工”;太多的作品自言自语,未能真正地走进人们的心里,让渴望享受美好艺术大餐的观众们昏睡于座席,甚至逃离剧场,从此再不迈进剧院的大门……因而,他和“大展”团队的成员认识到:舞蹈文化新事业需要大家去努力、去拼搏、去开创!因此,本次展览是一次舞蹈艺术的跨界行走,集舞蹈门内和门外人、政府和民间机构共同打造的文化交流平台,亦是集文物、作品、图书、影像、实物、田野、生态、参与体验、艺术装置、手工DIY于一体,将大数据、数字科技、人机互动影像捕捉、互联网传播等现代科技手段和舞蹈产业开发等有机整合,营造简约而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空间,以穿越时空的对话,让舞蹈艺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同时,探索关于艺术传播形式、观演关系、时间和空间、读解与沟通、参与和体验、文化自觉和自信,以及如何在已经到来的5G时代用舞蹈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用展览艺术形式来阐释舞蹈?如何用舞蹈来讲述中国故事?当动态的舞蹈艺术与沉浸式、数字化、互动性的展览形式相结合时,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经过策展团队376天的苦心探索和精心策展,终于给出了满意的答案!“为生命而舞—首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如期开幕。作为一次数字科技与舞蹈艺术融合创新,时尚与文化互动体验的多媒体沉浸式舞蹈艺术主题展,借助数字科技融合舞蹈艺术的创新手段,让广大观众在1 200米的展厅内便可以一窥中国舞蹈从古至今的浩瀚与博大,以及中国舞蹈人在当代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历史的舞步”

中国舞蹈文化穿越5 000年时空变换,斗转星移,在人类文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中华文明的灼灼之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常被人们称作艺术之母。因此,“大展”翻开尘封已久的历史,探寻中华古老舞蹈文化的根源,展示了从最早记载着中国舞蹈图像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五人联手舞蹈纹彩陶盆到明清流传下来现今仍在表演中使用的麒麟舞道具,以及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舞蹈理论成就与艺术实践成果,不仅呈现了中华文明浩瀚历史长河中一幅幅壮美的舞蹈文化艺术画卷,更是一次中国舞蹈文化艺术创新性表达与传承的尝试。

因为X1≥rhX2,则有FX1(t)FX2(w(u)-u+t))≥FX2(t)FX1(w(u)-u+t))。那么[FX1(t)FX2(w(u)-u+t)-FX2(t)FX1(w(u)-u+t)]dFY(h(1-α)u)≥0,又FX1(t)FX2(g(α)u)≥FX2(t)FX1(g(α)u),且Y服从指数分布,类似定理1.1的证明可知为增函数,那么

作为以“中国舞蹈艺术”为题的艺术展,历史是重要的主线。受“汉唐舞”“敦煌舞”等名称的启发,结合国家大剧院东展厅的空间条件,“大展”做出了简约艺术风格的空间营造设计方案。方案设计从现场勘测到设备选用再到安装点位、光线控制、角度测试等和最初判断的没有丝毫偏离,自然与策展人常年从事视觉艺术实践有必然的联系;而文物则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巫允明老师等专家的指导下,选取了9个朝代中的9件代表性的文物及与其相关的同时代的珍贵文物图片资料进行专业文物复制和数字多媒体影像创作、制作。当代舞蹈影像则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部汪遇星老师和策展团队的大力支持下,选取了当代学者研究或创作的古典风格的舞蹈作品,如孙颖教授创作的《铜雀伎》《楚腰》、刘健教授关于汉画舞蹈实验的作品等。还选取了根据古代文学或历史题材创作的作品,如《孔子》《杜甫》《昭君出塞》等,以舞蹈作品形式与相应历史时期的文物资料,配合数字多媒体影像技术形成文物实物与虚拟影像,使得穿越时空、跨界融合的舞蹈影像艺术作品穿越中华五千年文明,与历史对话,让今日广大观众走上了解中国舞蹈文化的启蒙之旅。

33天,“大展”向观众展出了千百位艺术家及其成果,汇集了展品2 743件。在展线上划分为“历史的舞步”“中国舞蹈地图”“风起田野”“理论与艺术成就”“嗨舞!”五大板块,包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数字活化2 095个舞蹈视频、483部当代各省优秀舞蹈作品影像、56幅原创民族插画、1部(荣获“山花奖”的)原生态舞蹈纪实影像、2 000册当代舞蹈理论书籍、63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典舞蹈作品影像、69幅舞蹈服装设计手稿、9件舞剧舞美作品模型、6套舞剧角色服装实物、6件舞剧角色头饰实物。另外展览还介绍了中国舞蹈界荣获的各大奖项、舞蹈领域的国有和民营机构……可见,蕴含着丰富精彩内容的“大展”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中国舞蹈绵延发展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并以与高科技、数字化融合创新的形式而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与风姿。在呈现、讲述、传播中国舞蹈的过程中,让中华舞蹈文化艺术精髓根植于观众的心中。

三、“中国舞蹈地图”

首次被“数字活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与483部当代中国优秀舞蹈作品影像内容成了“大展”中最吸引眼球的亮点,而这些亮点被点燃,则经过了曲折漫长的思考和探索过程。“大展”策划实施过程虽然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但是要在国家大剧院亮相,因时间、人力、财力、物力等严重不足而使之成为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同时来自周边的各种压力也蜂拥而至。为了找到打开中国舞蹈文化之门的那把神秘的钥匙,整个策展团队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摸索。直到有一天,策殿人郭炜打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跃然纸上的舞蹈概述、音乐记谱、人物造型、服饰、道具、队形调度、舞步跳法及场记说明,还有传承人简介让他豁然开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蕴含着强大的精神气场和无穷的文化魅力,一种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他当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数字活化这部文献!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是在20世纪80—90年代,由中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组织开展的重大工程,1万多人参与编写,近10万人进行普查,普查涉及千万人,花费了20年时间,完成30卷(41册),查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17 600多个,记录传统舞蹈2 078个,文字总量达到4 500万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凝聚了一代人的心血与努力,打造了中国舞蹈史上绝无仅有的鸿篇巨制。而今,当年参与项目工作的前辈们有些已经离开了我们。如同人的生命一般,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也逐渐黯淡了往日的光芒,静静地躺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又因其庞大笨重、翻阅及携带不便而罕人问津。在互联网数字阅读成风的年代里、在无纸化办公的绿色经济时代里、在大量的纸质媒体和印刷品读物被电子化、数字化取代的今天,承载着民族文化使命和民族精神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需要与时代同步!这部浩瀚的民族文化宝藏需要用数字科技的技术手段再次激活,使之迸发出中华民族5 000年的智慧之光!让舞蹈界前辈们的开创精神之光永远照亮我们探索、创新的道路!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数字活化”工程首先从技术分析、测算工作量开始着手,我们两周之内组建起了一个文案整理工作团队—从全国各地闻讯而来的舞蹈学硕士、博士20余人通过互联网进行联络管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分头作战,对4 500多万字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进行整理;随后组建了由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主持人组成的配音团队(6人)、由音乐工作者组成的音乐制作团队(5人),由影视职业学院指导教师带队的动画数字多媒体工作团队(30余人),项目配置最先进的影像编辑设备。经过长达6个月的埋头苦干,最终在展览中呈现了2 065个民间舞蹈及30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区舞蹈综述、300多万字的舞种介绍文字、时长4 500多分钟的舞种介绍配音,再现舞蹈音乐1 800多分钟,活化舞蹈动作和队形图案、服饰道具图片资料共计20多万张,动画特效348分钟……形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数字动画影像”14 665分钟(约244个小时)—一整部数字化的、生动的、活态的、可以点击互动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如期在“大展”中呈现于17米宽的投影画面上。这一工程的完成,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共同筑成“中国舞蹈地图”的是483部从全国各地搜集的当代优秀舞蹈作品影像。这些中国优秀舞蹈作品影像,将历史的时间拉回到当代,关注当代舞蹈人的艺术成果,集中展现1949年后全国优秀的舞蹈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策划团队最初策划与选取的过程中是经过反复考量的,更是策划团队与300多位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反复协商后选取的,以期能够呈现各地最佳的舞蹈综合发展概况,为“大展”总体呈现中国当代舞蹈艺术作品的全貌提供条件。然而在以省为基本单位进行作品搜集的过程中我们惊讶地发现,由于团体改制、领导变更、条件限制以及时间久远,舞蹈影像及资料的留存与保护工作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甚至有些省份舞蹈资料的留存出现为零的状态。我们在遗憾之中也得到了某种警示:舞蹈艺术的瞬时之美、动态之美需要借助更多的技术支持、研发创新、商业模式来进行保护和传播,要让资料保存创造财富而不是成为负担,未来的舞蹈事业和舞蹈产业之路还需要更多的人用智慧和情怀开拓创新。

“中国舞蹈地图”是对中国舞蹈的一次大数据的梳理,但仅是走出了小小的第一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继续探索创新模式,为适应时代、服务社会、发扬光大中国舞蹈文化而努力奋斗!

四、“风起田野”“时代的舞风”“嗨舞!”

中国56个民族的舞蹈文化如天空中最绚丽的彩虹,是各族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绚丽多彩的舞蹈文化深深吸引着热爱舞蹈、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一位母亲作为业余插画师用生动的画笔记录了女儿自3岁开始学习民族舞蹈的美好时刻,形成了56幅中国民族舞蹈画卷,在参观现场激起观众热情参与,亦纷纷拿起画笔传递一份浓浓的对民族和祖国的爱。在展览现场的环境装置中,有一处用青草坡堆、石头、摄影机、三脚架、军用水壶等设备构成的场景,再现了民族民间舞蹈研究工作者们深入田野调查、跋山涉水采集民间原生舞蹈风貌的艰辛。其中,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民俗影像“土家族传统祭祀仪式《跳於菟》”是巫允明老师自拍、自导并自己剪辑、配音的作品,展现了艺术根源于生活的不朽真理。巫允明指出,今天因为青年劳动力的流失、社会的商业化趋势,加之天气寒冷,这一传统的祭祀仪式已鲜有表演。从而映射出当下民间舞蹈传承与推广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大展”呼吁社会关注与保护舞蹈生态,让那些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悄然消失在我们身边的舞蹈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当代舞蹈理论与艺术实践成果是新中国一代代舞蹈人继往开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舞蹈人继承传统、放眼世界、开拓创新的智慧和勤奋劳动的结晶。《荷花舞》《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丝路花雨》《扇舞丹青》《踏歌》等经典舞剧、舞蹈作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舞蹈史》《舞蹈生态学》等优秀成果让我们今天拥有历史和理论建设的阶梯。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资华筠、孙景琛、王克芬、彭松、董锡玖等前辈们,是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的卓越的舞蹈艺术家和理论家,他们让我们今天的舞蹈事业建设基石稳固。

由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为核心的、象征中国舞蹈理论辉煌成就的2 000册舞蹈理论著作组成的书籍艺术装置,是“大展”中最醒目的陈列。而舞蹈人物墙则立体醒目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代舞蹈领域杰出的舞蹈家、舞蹈教育家和舞蹈理论家。“大展”还展出了中国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们的舞剧服装设计手稿、艺术装置、舞美模型、服装实物、角色头饰。参展作品涉及的著名艺术家有: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和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师及布拉格舞美荣誉奖获得者刘杏林先生、著名舞美设计师刘科栋先生、张继文先生、任东升先生、龚勋先生;著名服装设计师、舞蹈学院教授韩春启先生;著名舞台服装设计师宋立女士、李锐丁先生、阿宽先生、阳东霖先生……老中青几代人实力雄厚、阵容强大,显现了中国舞蹈艺术江山辈有新人出。

互联网时代,“大展”中的网络互动体验亦成为亮点。因为舞蹈的种类繁多,所以舞蹈行业之外的人很难弄清其精深细微的专业知识。但是,舞蹈是人的天性,为了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丰富展览的形式,我们巧妙地把影像捕捉技术和学舞蹈、跳舞蹈结合起来,让观众现场参与进行体验,通过红外线影像捕捉与多媒体融合,采用高科技数字技术,让观众可以跟随展厅内提供的线上教学视频课件学舞、起舞,舞动的影像同时呈现在展厅现场的屏幕上,让观众在生动有趣的体验中了解并掌握舞蹈的知识—展览最后一个板块的设计即是互联网现场线上线下互动的“嗨舞!”。

这次展览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先生的鼎力支持及其指导下的研究生们的积极参与,他们勤奋的工作让“大展”有了实质的进展;还有全国各地闻讯而来、不问报酬的业界同仁们无私的奉献,使得“大展”成了策展团队和志愿者们追求梦想的过程,我们一同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大众的好评,被认为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中华舞史五千年,大型展览第一回”……我们将把这些美好的赞誉当作未来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在新时代继续开创中国舞蹈的未来!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的体现,我们将继续努力向社会呈现舞蹈、讲述舞蹈、传播中国舞蹈文化,让中华舞蹈文化精髓根植于大众的心中,以民族文化自信,共同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大展民间舞蹈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战“疫”白河畔 人大展担当
学舞蹈的男孩子
“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 入会作品选登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第九届CIT大展已圆满落幕 热切期待明年第十届CIT大展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