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者的武侠情怀

2018-01-24金鹏

中国篆刻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书临帖秘籍

文︱金鹏

翰墨临池十余载,其中辛苦与心得极少与人言说,倏忽之间将及而立之年,也想对这段历程做一个小结,于是回首望去,却真真发现了一个奇妙绝伦的武侠世界。

习书和习武都讲究机缘,对于书法的喜爱缘起于我的家乡——皖南小镇桃花潭,踏歌古岸、文昌阁、万村老街、怀仙阁……一处处历史文化遗迹彰显着小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与汪伦的千年情义,更是给小镇增添了文士的直爽与侠者的豪情。古迹之中遗留的前朝碑文、悬挂的今人书法,都在我幼小的心灵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家学氛围也很浓厚,外公当过私塾教书先生,书法苍劲古朴,每逢春节,乡里乡亲都登门来求春联。我第一次上书法课是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教毛笔执笔和基本笔画,字帖用的是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神策军碑》,颜筋柳骨,当时懵懵懂懂并不能把握书法风格,却也初步领略到汉字的美感。教室前边有片树林掩映着一个小池塘,每每写完字,我们都会下几个台阶到这里洗笔涤砚,回想起来,觉得那时有种“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的意境。

中学以后,学业日渐繁重,直至进入大学中文系,才真正踏入了书法这片“武林”。我们班邀请了校党委宣传部孙永玉老师给我们“开小灶”,利用晚上自习的时间拜师学艺。孙老师对“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特别推崇,欧体楷书被誉为“楷法之极则”,孙老师更是称赞它是“世界上最美的笔画”。他潜心研究数十年,从中探索总结出一套笔法,可以变换组合百分之八十的汉字。我们视若珍宝,课上课下反复练习这套宝贵的“武林秘籍”。上课之余,还购买了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以及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编著的《欧楷解析》,逐渐迈入书法大门。

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正如小和尚学成武功告别师父下山游历。日渐发现象牙塔中所学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喧闹集市或者山村僻野,不经意碰到的农夫、花匠、屠夫、送货员,有可能就是大隐于江湖的高手。有次经过滨江公园,看见有位老者拿着自制的巨型软笔沾水在地上挥洒自如。也去省书协凤翔老师那里学过几次书法,卧室厨房加走廊,全改造成练字空间,里里外外挤满了人,有的职业差异悬殊,却以书法的名义、道友的缘分相聚到了一起。

常看到武侠小说的情节——某某大侠偶然获得一本秘籍,于是深居简出,潜心修炼十余年,终获大成。书法与之如出一辙,临帖才是提升功力的根本方法,每一本名家法帖,都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研读一笔一画,如果是碑刻拓本,还需要“透过刀锋看笔锋”,每一个起笔、行笔、收笔,都要看懂,在脑海中还原毛笔的行笔过程和轨迹,再研究字形结构,是瘦劲的,还是丰腴的;是纵向取势,还是横向取势;是端正的,还是欹侧的……需要观察入微,然后动笔临帖。这一阶段对隶书情有独钟,清代王澍《虚斋题跋》:“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东汉碑刻确实斑斓多姿,同为隶书却在风格上差异很大,如:《曹全碑》俊秀飘逸如金庸笔下的越女剑法,《史晨碑》正统典雅如全真派武功,《张迁碑》厚重古拙如泰山十八盘,《礼器碑》凌厉生动如独孤九剑,更有摩崖石刻《石门颂》肆意烂漫如降龙十八掌,带着武者的情怀,我深深地沉醉在这些“秘籍绝学”之中,一笔一画地临摹,与先贤对话,揣度笔意。整篇下来,也便读懂了碑帖所记述的千年之前的奇妙故事。在这个时候,你就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是多么的坚不可摧,承载着古人的智慧,跨越千年历史,给我们讲述先祖的辉煌。

学书的过程十分辛苦,常言:“爱画有情常拜石,学书无日不临池”,学习书法需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刚上班那时的住处没有空调没有写字台,我便把床上垫絮掀掉,铺上毛毡,趴在床板上写。江南盛夏湿热难耐,汗水一滴一滴落在宣纸上,与未干的墨迹混为一体,迅速湮开。每遇难解之处,便通过微信向恩师王宝贵请教,他也非常细致地为我远程教学。遴选到北京上班后,放弃了很多业余活动和休息时间,跟随中国书协刘清石老师研学书法,临帖《倪宽赞》《灵飞经》,自学《艺术学概论》《中国书法简史》《欧阳中石谈书法》等理论著作,学书不辍,获益匪浅。

如果说跟随老师学书法相当于武林的“拜师学艺”,各种碑帖相当于“武林秘籍”,那么各类书法展览则相当于“武林大会”了。每逢书法展征稿,各路英雄豪杰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将所学所得融会贯通,创作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投稿,能在大量投稿中最后入展的,必定是精品。近几年我也入选过几次省市级书法展,每次参展,都能看到很多不同书体、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细读品味、取长补短,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至于网络上盛传的“吼书”“射书”“丑书”等种种,都属于跳梁小丑之流,全然不值一提了。

猜你喜欢

学书临帖秘籍
《觉醒年代》的“出圈”秘籍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学书杂述一则
学书有感
钟繇学书
夏季BEAUTY秘籍100招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