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良好歌唱习惯的养成

2018-01-24

歌唱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歌者歌唱家德语

王 威

人的嗓音可谓世界上最奇妙的乐器,优秀的歌唱家要想永葆歌唱能力,艺术生命更加长久,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就必须具有开阔的人生格局、深厚的文化修养、非凡的艺术造诣,在二度创作中诠释作品精髓,塑造饱满的艺术形象。

“美声”,特别是歌剧艺术,凝聚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在很多人看来,唱歌似乎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并非高不可及,专业领域的从业者不计其数,但仅有极少数人能够成为真正的歌唱家。究其原因,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需要合适的声音条件,身体机能的高度协调、坚韧的意志品质、深厚的艺术修养等也缺一不可。德国当代作曲家斯托克豪森曾说:“若要使歌唱成为艺术,必须拥有高尚的情操,并把自身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通过歌声传达给听众。”探寻歌唱艺术之路是一种伟大而艰苦卓绝的攀登,一旦到达某个高度,在你眼前将会呈现无限的风光与壮美的景致。那么,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于审美

对处于学习阶段的人来说,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首先要注意审美,即演唱者要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以保证自己的声音得到正确的发展,这必须由演唱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分析;其次是有个好的向导——教师,才能逐步建立审美分辨力,眼界有多宽,审美就有多高。从音像制品到音乐会、歌剧演出现场的欣赏观摩,都会直接提升审美分辨力。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审美能力,只是对歌唱家的音色、速度、节奏做出评判,甚至只关注高音能唱到多高,沉浸在基本的演唱技巧带来的愉悦,就无法对作品有更深刻的体会,也就无法感受到作品的内涵给人的启迪。此外,作为歌唱家,也要有自我剖析的能力,对自己的声音技巧、情感处理和作品的理解都要有所把握,这也是艺术造诣的一个具体体现。

关于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需要歌者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没有秘诀,也没有捷径。初学者可以每天拿出时间来专门做呼吸练习,用坚实的横膈膜控制对气息加以支持。练习先从哼鸣开始,然后由弱到强,用最自然的声音开始唱,用气息托着声音才能放松和不挤压。每天的发声练习应该包括五个元音(即“a 、e、i、o、u”),练习时间在十五至二十分钟为宜。

关于语言

在学习新曲目时,要先准确地朗读歌词,尤其是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外语,要对歌词进行逐字逐句的理解,知道每个单词的语境,并能准确把握每个单词在演唱时所需要的语气和音色。学习时,要习惯于对自己的演唱录音,客观地发现其中的不足,这样演唱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我在担任多部瓦格纳歌剧女主角的过程中,每一部都面临着德语学习的严峻挑战,这也是我学习瓦格纳歌剧最难的一个环节。众所周知,瓦格纳乐剧是用古德语演唱,为了完成好角色塑造,我开始系统学习德语,掌握发音规律和基本语法。同时,这几年我对于意大利语、法语的学习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虽然学起来比较吃力,但这个工夫值得付出。这种学习有助于我正确断句、理解歌词的含义与语言节奏,增强了演唱的艺术感染力。歌者对语言知识掌握得越多,对演唱越有帮助。我就是在德语的学习中,了解了每句台词的含义,掌握了人物关系,逐渐体会到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与演唱节奏、旋律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了人物、剧情和内在情感的同步推进。所以,在语言上下功夫,是职业要求,也应该是自我要求。从事美声唱法的歌者最好能掌握英语、意大利语、法语和德语等多种语言的发音规律和基本语法。

关于身体

歌唱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体力活儿。对于歌者而言,演唱时能量消耗很大,这就要求歌者具备相当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是完成高水平演唱的必备条件。在我的艺术经历中,短时间内背谱、练唱、排练,几乎是在身体透支、精神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登台,这种焦虑状态已成为常态。但我通过长期以来摸索出的一套自我疏导及嗓子科学养护的方法,使自己在各种极端情况下,都能够正常发挥演唱水平,圆满完成各项演出任务。从学习声乐艺术到从事歌剧演唱事业近三十年,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在高强度的排练和高密度的演出中深深体会到,纵使上帝给了歌者得天独厚的好嗓音条件,如果不注意合理使用与科学保护,都将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影响艺术水平的发挥,甚至提前终结艺术生命。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通过健身运动来保持良好的体力,比如游泳、慢跑、步行、健美操、瑜伽、器械及拉抻运动等。

关于习惯转换

常言道,“声由心出”。作为歌者,如果平时不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主动疏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也许会危及艺术生命。如何保持旺盛的热情,科学的发声,在歌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准确、完美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摸索过程其实就是日常行为习惯向演唱习惯的转换过程。

歌唱技术问题解决好了,并不一定能造就真正的艺术家。因为良好的歌唱技术和技巧只能代表歌唱家艺术表现力的一个方面,而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比如歌手的个性、对观众情绪的反应能力和观众对歌手的接受程度。一名优秀的歌唱演员在舞台上无论角色大小都要全力投入,真挚的情感、投入的演唱,与角色情感交融成为一体。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就要求歌者排除心理与生理上的一切干扰,摈弃那种程式化的舞台动作,积极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艺术积累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使自己塑造的角色和观众实现密切的交流与互动。对于歌唱家而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演唱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赏。要做到这一点,固有的歌唱能力已经不够,自身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及审美积累对演唱水准和艺术品位的提升至关重要。

歌唱是再创作的过程。每当接到主演歌剧或者声乐套曲的大型任务,即使只是单首艺术歌曲时,不论多忙多累,我总会让自己沉下心来,认真做好案头工作,仔细搜集资料信息,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挖掘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学习、准备歌剧的过程中,尤其要学会如何分配体力,要多思考、多想象,而不要过多地练唱。

在舞台表演中,我们要向前辈大师们学习,做到精力集中,目的明确,信心坚定。精力集中,意味着要把全部的情感和声音投入到演唱中;目的明确,是指通过语言、声音、色彩、动作等手段将人物的性格、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当歌者精力集中、目的明确时,演唱和表演才可发挥自如。唯有此,歌着才会保持长久的歌唱能力和艺术生命,高质量地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塑造出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

猜你喜欢

歌者歌唱家德语
小歌唱家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歌唱家与报晓员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草丛里的歌唱家
歌者和履痕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