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季文主任中医师“楂麦平胃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经验*

2018-01-24张岩瑶杨京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8期
关键词:运化脾虚气机

张岩瑶 杨京华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常与呼吸道感染和肠炎伴发而生,临床上多表现为腹痛、恶心、发热等,少数可伴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本病西医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因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现代医学针对病原给予抗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临床上虽能控制症状但治疗后易反复。中医学将其归属“腹痛”“痰火核”范畴,运用中医中药使整体功能得到改善,疗效显著,易于推广,深受家长青睐。

林季文主任医师,教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名老中医,曾师从岭南名医文子源先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工作60余载,其立方与病机丝丝入扣,用药精准。笔者有幸跟随林老学习,收获颇丰,现将林季文老中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通过多年的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林老认为缘小儿“脾常不足”加之现代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小儿专宠嗜娇,肆食肥甘厚腻及生冷之品,从而加重脾胃负担使脾气更虚,脾虚湿阻,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腑气不通,发为腹痛;脾不运化则乳食更易积滞于中焦、或可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发为痰火核,故本病总因脾虚为本,寒湿、积滞、痰火停于腹络,阻滞气机,不通则痛为标。病位多在脾胃,常与肝相关。

1.1 脾虚运化失常 明代万密斋曾在 《育婴家秘》中指出“儿之初生,脾薄而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也”[1]。 《幼科发挥》云“肠胃脆薄,谷气未亢,此脾所以不足也”[2]。小儿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但其生长迅速,生机旺盛,所需水谷精微更为迫切,在此生理基础上如其饮食不能克制,再遇冷暖失调,积滞于胃中,则更伤脾胃。《医学传灯》云“人之有脾胃,犹地之有土也。万物生化于土,而人之五脏六腑、大经小络以及皮肉筋骨,无不资生于脾胃,一身之要物也”[3]。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林师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娇嫩,尤易不舒。脾为五脏之源,胃为六腑之海,纳受能盛,动化常健,中州建而百病不生。脾胃受损,不能运输五谷精微,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给邪气可乘之机,为导致小儿腹痛之根源。故临床上时有腹痛的患儿纳欠佳,不欲饮食,易疲乏,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差,此皆为脾虚的表现。

1.2 积滞、寒湿互结 《保婴撮要》中指出“凡小儿积滞或作痛,皆由乳哺不节,过餐生冷,脾胃不能克化,停滞中脘,久而成积”[4]。林师亦认为饮食积滞是引起小儿腹部作痛的关键性原因,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差,自控力薄弱,再之家长调护不当,喂养知识匮乏,因而患儿极易造成饮食积滞,这就使原本不足的脾胃更加不堪重负,致胃气不能腐熟,脾气不能运化,三焦之气不能升降,况六腑以通为用,食积停滞胃腑,亦影响其胃气正常运行,造成积滞作痛。饮食停滞,脾不运化,升降失调,久则累及脾气更虚,不能行津液,致水湿内停,岭南地区湿气氤氲,过分吹“冷气”“空调”则使寒气易中胃腑,患儿易中焦虚寒,寒与湿互结,阻结于腹部,与积滞合而为病,临床上常见腹痛,感寒更甚,舌苔白腻,纳食不馨,便烂或稀溏,或便结臭秽,若病情迁绵难遇,久则并入血络,与瘀血互结则疼痛更剧,结节更难消散,可触及淋巴结肿大,压痛固定痛,影响患儿生活质量。

综上,积滞、寒湿相互影响而又互为因果,相互加重,二者共同作用,是小儿腹痛的主要病理因素。

1.3 气机不畅 小儿生机旺盛,其肝常有余,脾虚患儿常伴有肝气横逆侵犯脾土,若肝气失畅,土壅木郁,则会引起中焦气机障碍。脾与胃相表里,一脏一腑,一升一降,皆赖于肝木的调达作用,临床上许多医师误认为小儿天性纯灵,不易导致情绪障碍、肝气郁结,因而忽视了舒达肝木在治疗腹痛中的作用,林师十分重视对于小儿肝气的梳理,认为小儿生理状态即为肝气旺盛,失于疏泄必定殃及脾胃,因而林师在用药中非常注意佐以疏肝理气之品,一可帮助脾胃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二可疏通中焦气机,气行则诸痛自罢,同时也顺应小儿肝气宜调达的生理特性,木舒则土不致壅塞,是为调理腹痛之大法。

1.4 痰热阻滞 林师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有些患儿感邪后更易热化,寒湿、乳食相互搏结于中焦,郁久化热,易致痰热互结,则发为“痰火核”,盖患儿脾虚为本,寒湿、食积为标,积久或热化则为“痰火核”,又因湿热体质复感地气潮湿,患儿食热气水果等也可加重痰热情况,临床上痰热而致腹痛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林师抓住这一致病要点,用药遣方也适情况加入火炭母等药物清热散结。但值得注意的是,林师治疗中,不会攻伐太过,适可而止,注意把握“度”以免犯“虚虚实实”之误。

2 治疗方法

林主任针对小儿脾常不足,寒湿、积滞、痰热作痛之病机,在结合古籍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自创楂麦平胃法,其立意为燥湿运脾,行气导滞,于基础方平胃散加山楂、麦芽等化裁而来,并契合病机随证加减药物,林师嘱患儿服药期间注重饮食调理,同时加强对患儿父母宣教。

2.1 治则治法 结合上述病因病机,针对小儿脾常不足,食谷易滞的生理特点,林老提出,导致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原因为寒湿、积滞、痰火困脾,其中由以积滞为主要先导,食积进一步会加重会伤及脾胃,导致脾虚,从而寒湿、痰火更甚,因此,林老认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不外3法:1)需以运脾燥湿为第一要务,2)消食导滞为必要之举,3)最后不忘纾解中焦气机,调畅肝气,视证亦可加入活血化瘀、清热化痰、消散痰核之品以治其标。小儿脾常不足为生理常态,是脾胃运化功能摄入水谷的迫切程度不成正比,因而其立方思想在运而不在补,以平胃散运脾燥湿,为脾气运行提供生理基础,山楂、麦芽消食导滞为关键,减轻脾胃负担,胃腑通畅为用,后随证佐以理气之品,效力专攻,气机通畅则诸症除,“痰核”消。

2.2 方药分析 “楂”“麦”化积:楂麦平胃方治疗该病,方中山楂味酸性温,气血并走,化瘀而不伤新血,行滞气而不伤正气,可消除饮食积滞,同时其性行气活血有助于止痛消症结[5]。 麦芽甘,平,归脾、胃经、肝经,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之效[6]。二药相配,一方面消食化积,恢复脾胃正常生理功能,另一方面行气祛滞,开通郁结,气顺则血行,血行则诸痛缓解,是以积食消散则三焦气机通畅,疼痛自愈,楂、麦为此方点睛之笔,其立意在于除积滞,行气血,开胃腑郁结,但临床又不仅仅拘泥于山楂、麦芽,亦可为其他消积导滞及化瘀行气之品,食积除,三焦之气畅通,则解决了腹痛的关键问题之一。“平胃散”运脾:平胃散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方剂[7]。其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胁胀满刺痛,方中重用苍术为君药,以其苦温性燥,最善除湿运脾;臣以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佐以陈皮理气化滞;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诸药相合,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胃得健,胃气和降。林师将上方化裁,去生姜、大枣以防滋腻碍胃,加茯苓健脾利水,《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茯苓有助运化,恢复脾之转运功能[8]。佐以理气之品宣通气机:方用枳壳“微温,快气宽肠”可祛滞消胀[9];配合木香醒脾,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从而恢复中焦之气机;白芍平肝,舒木培土,而不致土壅木郁,酸甘缓急止痛且可敛阴,亦可制诸药之辛燥。蚕沙和胃,活血通经,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热而解郁止痛之功,配合火炭母清热解毒,利湿消肿[10],可消散腹部肿胀淋巴结,现代研究表明火炭母水提物有消炎解热、退黄之效。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症状皆除,结节渐消。

2.3 随证加减 若以脾虚较甚者,治以健脾益气,可加用白术、党参、茯苓、鸡内金等药。若结节肿大难消者,多加用浙贝母、海蛤壳、猫爪草、风粟壳化痰散结。热象明显者加胡黄连[11]。寒湿盛者加苏叶、茯苓。气滞明显者,则加大川楝子用量、佐大腹皮以行气止痛,食积严重者,选莱菔子、谷芽、鸡内金加大槟榔用量消食导滞。腹痛严重者,加大蚕沙、延胡索,取其和胃化湿,行气止痛之效。对于迁延难愈,瘀象重者,可适当予佛手、郁金等活血化瘀等药物,但注意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中病即止,切勿滥投以防损伤正气。

2.4 调护及预防 此病大多为生活饮食不节所致,历代医家强调“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乳勿过量”和“宁饥勿饱”,否则,伤于乳食,则诸证蜂起。因此患儿及家长要注意合理喂食,服药期间,要注意予患儿定时、定量合理喂食,注意调畅情绪,或可时常按摩腹部,促进运化,消散结节,可日常预防调理[12-13]。

3 医案举隅

患儿,男性,5岁,2016年6月27日初诊。因反复腹痛2周,咳嗽1 d就诊,症见腹痛,以脐周为主,无腹痛腹泻,伴有咳嗽,黄痰,胃纳欠佳,平素易疲乏,时有出汗,嗜食肥甘,好贪凉饮冷,二便可,舌淡,苔白腻,脉略弦,查体:咽充血(+-),双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腹部较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可扪及腹部淋巴结稍有肿大,质软,查B超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家长欲求中医治疗,调整患儿全身脏腑功能。中医诊断:腹痛。西医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辨证为脾虚湿郁,治疗健脾化湿、消积行滞。方药:木香3 g(后下),麦芽 15 g,甘草 3 g,厚朴 5 g,枳壳 6 g,山楂 10 g,苍术5 g,陈皮 3 g,川楝子 7 g,槟榔 6 g,紫苏叶 10 g,苦杏仁10 g。共3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2016年7月3日,患儿服药3剂后,腹痛减轻明显,食欲较前好转,咳嗽少许,仍较疲乏,出汗较前好转,无腹痛腹泻,二便可,舌淡,苔稍腻,脉缓。查体:腹部淋巴结仍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方药:木香3 g(后下),麦芽15 g,甘草6 g,厚朴 5 g,枳壳 6 g,山楂 10 g,苍术 5 g,白术 8 g,陈皮3 g,川楝子5 g。共3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后随访至2016年12月,腹痛消失,胃纳佳,腹部淋巴结无压痛,余无明显不适。

按:案例中患儿自幼嗜食生冷、油腻之品,久则致脾胃不能运化,《内外伤辨惑论》云“胃主司纳,脾主营运。若失饥伤饱,脾胃之元气先损,损则司纳营运不能,而诸病会集矣,过食则胃实,而脾家之营气亦困,遂至形神肌色日渐萎弱。何况另兼别症,相沿而病邪”[14]。脾虚之本已成,加之饮食不节,水湿、食积阻滞气机,不通则痛,平素易疲乏,出汗多,胃纳欠佳皆为脾虚之象,舌苔白腻,脉弦紧,为阻滞之表现,然腹痛明显,考虑标实更甚,方用陈皮、木香、厚朴、苍术、枳壳、甘草理气健脾渗湿,疏通三焦气机,通则不痛,山楂、麦芽、槟榔消积化滞,川楝子解肝郁、行气止痛,木舒则土健,甘草缓急、和诸药,考虑患儿咳嗽予紫苏叶、苦杏仁宣肺止咳。3剂毕,患儿诸症均有好转,但其仍乏力,考虑其正气虚,二诊时予白术培土益气,增加甘草用量,去上方之槟榔以防破气太过而伤正。腹痛缓解后逐渐改为平胃散调理,通过对此医案的学习,充分体现出林老用药之精准,丝丝入扣。

4 体 会

林老楂麦平胃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思路,同时符合岭南地区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及地域特点,注意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宣教,治病求本,除食积,运寒湿,健脾胃,消痰热[15],使患儿整体的脏腑功能得到有效调节,在临床上往往取得很显著的效果,深受家长及患儿青睐。

猜你喜欢

运化脾虚气机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便携电子打气机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