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实践
2018-01-23赵倩
【摘要】目前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阐述了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和理论基础,从教学目标的任务设计、促成任务完成的教学过程和检验教学效果的任务评价三方面着手进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完成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提供实践参考,同时也进行反思提出该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关键词】任务;翻转课堂;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赵倩(1978.07-),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等。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级别):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kg20160618。课题名称(级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17年第一批院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课题“基于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17JK01。
在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时代,具备外语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也正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提出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口语课往往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了解情境和完成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相关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一、任务型教学的概述
1. 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程晓堂,2004)。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或是教材不是按一定的顺序罗列而是设计一系列的任务(Nunan, 1999:2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为主要任务而不是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的逐一学习。
如何界定任务呢?简而言之,任务就是在日常生活或一般工作的情境中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用语言做事”。英语口语课堂的任务可以是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真实事情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并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就是接触语言,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这体现了“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学习理念,有效地结合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关注的重点是为了完成任务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协商、沟通和讨论,是相互之间传达的意义,而不是所使用的语言,语言使用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不用过分关注。
2.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任务有利于语言的学习是因为任务型教学有着广泛的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基础。 Michael Long 早期提出的互动理论认为,为克服交际困难,交流各方进行意义协商,多次通过提问、证实、复述等一系列表达意义或传递信息进行协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接收、处理、传递和表达信息,以合作或协作的方式,解决理解或表达中的困难,从而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和意义的交流顺畅。这样的意义协商能充分调动学生者已有的语言知识、技能通过调整、修正他们的输出,从而促进语言学习(Long, 1989)。
Lantolf是社会文化理论的重要倡导者,他指出学习者在互助中不仅是协商意义,更重要的是共同建构的意义,由于共同参与任务,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支持。该理论的基础是Vygostky关于学习的思想以及语言与思维关系的思想。他强调的“脚手架”过程就是完成任务过程中一个学习者在其它学习者的帮助下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互动过程中,学习者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此时任务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基础除了以上两个理论之外,还有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其中建构主义是一种有关知识和学习的理论。以建构主义为理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真实自然并且有交际意义的活动,发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建构和积极反思。而任务型教学的特色就在于多层面的互动,满足这些要求(龚亚夫、罗少茜,2003)。
二、基于任务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设计和应用
1. 基于教学目标的任务设计。《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这就要求设计的任务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在口语课堂中的任务应聚焦真实情境中英语沟通能力,具有实际意义与交际价值。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到一些具体内容和具体活动的目标,而不是较为抽象的目标;其次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设计的任务应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确定任务目标时,不能单纯地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尽可能使目标具体化和可行性。
在确定任务的目标之后,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选择不同的任务类型。比如设计简单的任务,教师就要考虑所设计的任務与其它的教学活动或任务的关系;而复杂的任务,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课堂上所使用的时间、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任务所需要的材料、及环境等要素,有时还需要要求学生提前准备相关的资料。真实的任务望望比学习型的任务更突出语言的真实运用,更强调意义的表达。总之,设计的任务应体现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2. 促成任务完成的教学过程。大学英语口语课的教材能够有效服务于学生完成任务,体现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我院采用的是外研社出版的《大学交际口语教程》教材,其特点是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为中国学生提供一系列聚焦日常生活或模拟真实语境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活动的教材。
教师的教学流程逻辑清晰,完整同时操作性较强。Willis(1996)的模式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任务前、任务链和语言分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若干个具体的活动组成。任务前活动有介绍话题、激活语言、语言准备活动等几种形式。在该阶段借助图片,个人经历、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简单的讨论,思考如何完成任务。任务链阶段主要有三种活动,分别是做任务、准备任务和报告任务的结果。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之前提出的步骤完成任务,通过使用任何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自由表达,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彼此协商;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或帮助,整个过程也是“脚手架”过程。语言分析阶段的活动是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者还对重要语言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操练。总之,教师充分发挥为学生学习搭建“脚手架”的作用,指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有效实现交际目标。
3. 检验教学成果的任务评价。教学评价应围绕任务要求,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取决于我们对任务的认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使用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接触、体验,运用语言的机会,同时使他们在这些过程中发展语言真正使用的能力。夏纪梅(2003)曾介绍了三个方面的任务评价标准,第一,该任务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机会,包括让学生体验真实和实用的英语、参与讨论,交流协调,进行语言实践和用语言做事的机会;第二,该任务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学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该任务是否能够超越语言学习的效果,例如是否能够刺激学生在真实环境里真正使用英语的愿望,唤起学生做事的意识和责任担当,以及既能独立完成任务也能和团队形式共同完成。
基于任务的评价方式可以客观反映学习者使用语言的能力,有利于实现课程的目标,平时教学和课程评价的协调和统一。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表现来考查学生实际语言使用能力,是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基于任务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型教学在课堂中主要是围绕任务来组织教学活动,除了对任务的理解和设计方面的问题之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等。
1.如何处理学与用的关系。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活动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语言的真正使用和运用,然而能够做到这点,学生应有学习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过程。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需要在任务前活动中有着语言准备的活动,同时学生也需要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语境中进行真实的交流,体验到真正的语言。“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是任务型教学中所反映的核心理念,是指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学与用没有绝对的界限,比如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知识的技能都是在用的时候学习和掌握的,学习的效果还比较好,语言学习也如此,通过体验参与等做事情來学习。
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参与在任务型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任务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符合学习需求,形式多样、灵活且内容丰富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环境,会让学生在参与各种任务时,对学习内容、方式、结果等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也是在任务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与他人作为,发挥自身优势,互相协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任务型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教的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独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助者,促进者和监督者,为学生服务,提供支持和指导;另一方面,学生要学会独立自主,主动学习,表达沟通,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四、结语
语言教学课堂中的任务是为了让学习者在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执行或完成一些任务的过程中接触语言、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培养真正的英语交际沟通能力,体现“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核心理念。这样的教学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比重较大、语言实践不足的现状这一在传统语言教学中存下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强调学生参与、探究、归纳和合作等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多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好可能出现的各种关系,克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局限性,积极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Lantolf J.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Long M.Task,group and task-group interaction[J].University of Hawaii working papers in EFL,1989(8).
[3]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