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导向的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8-01-23李宗宝
李宗宝
摘要:能力本位导向的课程改革中考核评价的改革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本文结合课程实例,探索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过程考核为主线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学生专业学习成效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注重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考核,多方面、多维度、多方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使评价更科学全面、客观公正、灵活有效。
关键词:能力本位;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综合职业能力
0引言
能力本位导向的课程考核评价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展能力本位导向课程改革后,为探索符合能力本位导向课程改革客观需求的课程评价方式。近年来,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导向的课程评价一直在进行改革研究,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力本位导向的课程评价方式。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对能力本位导向课程的评价也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该院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为例进行了能力本位导向课程的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
1能力本位导向课程评价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纵观国外对能力本位导向的课程评价,国外职业教育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要求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所实施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注重的是一本能力与具体职业情境的结合,注重胜任职业角色所要求的多方面的能力,课程实施国成中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具目标进行考核和管理,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实施后,都能及时得到考核评价,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根据能力标准以过程考核代替传统的一次性考核。最终的成绩通过各个阶段分别达到的考核要求来给定。
澳大利亚TAFE学院对课程实施考核评价分为主管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类。主管评价往往会掺杂一些评价者的个人情感因素,而客观评价需要评价者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这是一种更客观更能反映学生真实能力和水平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再具体实施操作时,主要围绕技能、知识、态度这三个关键能力范围对学生进行评价。在TAFE学院教师在指定考核评价方案时,一般会根据所教授课程的特点,并参照课程培训包中所提供的最低能力考核要求来设计至少两种考核方式,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
德国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德国职教课程考核评价是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的。德国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大能力。除了专业能力以外的两大非专业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所以也称为关键能力或核心能力,是构成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部分。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引领学生掌握非专业能力是德国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目的。为达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到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从每个学习情境的设计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每个教学环节无不围绕三大能力目标进行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都要兼顾三大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也得到了训练,教学的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国近些年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中能力本位导向的课程逐渐成为主流,各个学校也对能力本位导向课程的考核评价进行了探索,但研究或角度、或对象多有不同,考核评价的改革还没有到位,没有形成一套合适的方法。
2现有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自示范校建设以来,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專业课基本上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本位导向的课程理念老师基本上形成。但对能力本位导向课程的考核评价上,由于长期以来受学科应试教育的影响,基本上还是采用知识本位的考核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对于能力本位导向课程的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必然制约着能力本位导向课程的改革发展。
2.1考核评价方式单一,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不够客观
受学科本位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影响,现有的考核过多的重视总结性、结果性评价。考核中成绩一般按学校规定比例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基本上是一张卷定成绩。这种考核与评价体系,重点在结果的评价,对所有专业、所有课程没有差异,形式缺乏灵活性。这样的考核方式,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2.2考核评价内容片面,考核只注重单方面,评价不够全面
课程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现有的课程考核在考核内容的选取上出现两种极端化的做法。一种是重知识轻技能,课程考核的内容是纯理论知识:另一种是种技能轻知识,课程考核的内容过于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而完全没有理论知识考核。这两种极端化做法都存在片面性,且都没有多学生的关键能力一素质进行考核评价,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
2.3考核评价结构不科学,标准不统一,评价结果不够可靠
目前还没有针对哪一类课相对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标准五花八门,甚至同一专业同一门课程都会有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我们对大类平台课程进行统一出卷,但评价结构不够科学,大家对几个的标准制定得相对比较低,学生比较容易拿到及格成绩,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比较容易拿到毕业证书,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考核评价的成绩也会大打折扣。企业招到在校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但能力较差,高分低能,企业多对毕业生的成绩感到可信度不高。
3能力本位导向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案设计
能力本位导向课程考核评价是为能力本位课程服务的。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应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能力本位导向课程改革是项综合系统工程,从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定、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内容的实施、课程内容的考核评价等,都要根据能力本位导向课程的客观要求来实现,尤其是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案科学合理与否,都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因此,在进行能力本位导向课程考核评价方案设计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endprint
3.1评价内容从综合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注重过程性考核
按照能力本位导向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要求,从综合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评价的内容上,不再仅仅关注于认知方面的目标,应关注于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学习策略以及实践技能的评定,根据综合职业能力的要素设置考核评价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是考核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要素: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等是考核评价学生方法能力的要素: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我激励战胜挫折的能力、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等是考核评价学生社会能力的要素。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能否在过程中与同学进行团结协作,对任务流程的理解和熟练程度,是否具备使用检索和阅读工具查阅文献资料,是否能够根据任务利用已学知识和个人的见解进行计划、归纳、总结等能力。只有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考核评价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际水平。
3.2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评价,贯穿在课程各个环节
在能力本位导向课程的实施中,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应一致,检验学生是否达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就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贯穿在课程的各个环节。在任务的咨讯、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不同的阶段,都有考核评价的内容,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可灵活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考核评价的方法可选取平常观察、口头与书面回答、开卷笔答、技能测试、课程作业、项目设计、案例讨论、计划书、总结报告、小组作业、汇报演讲、成果展示等方式。这样多样立体的评价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将评价重心转向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探究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并给了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与空间,这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的实际。能够灵活有效、真实可靠地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3.3评价主体多元化,多视角客观评价
能力本位导向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视角,评价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存在不够公平公正、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情况。因此,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视角的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公平公正的评价。按照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成绩的评价应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主体由学生、小组、老师、企业等多方组成。根据课程的不同阶段、评价方式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从知识、能力、素质着手,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教学环节的学生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起点,自我认识,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控制意识。使学生由过去评价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是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常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我做的怎么样?还能更好吗?不足和欠缺在哪,怎样改进和提高?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我,知道自己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再由学生进行互评。学生相互进行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增强学生评价别人的勇气。小组的成绩与个人的成绩相挂钩,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评价性趣。通过相互评价,可以改进合作的方式,取长补短。教师评价要贯穿全过程,注重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课邀请同行专业教师参与评价,使评价更客观。企业技术人员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评价,从职业资格标准的角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使学生更加注重职业规范,与职业资格标准接轨,培养工匠精神。多元化主体的评价可以多方面的获取评价信息,是评价更加客观、公平、全面、可靠,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4《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改革的实践
针对能力本位导向课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课程性质和特点,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配合课程内容的实施,确定《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考核评价方案。主要从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的角度出发,考虑把职业素质教育考核融入到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考核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模式,采用过程性综合考核的方式,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大能力。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以小型电子产品为载体,通过项目化的任务完成,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实践的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使考核与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教学的每一个项目、任务、环节上。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考核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参照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评价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技术创新、计划策略、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每个项目都有几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按照评价标准进行多主体的评价。每个考核结束后,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師为每个学生建立了评价档案,记录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发展过程。所有项目任务完成后的评价进行加权平均既是本课程的总成绩。
4.1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案的总体设计
4.1.1考核评价体系构成
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评价方式上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评价贯穿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见表1)endprint
4.1.2考核评价标准(见表2)
过程性考核评价,每个学习情境占20%,即12分。最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总和分数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给出最终成绩。
4.2具体考核评价内容的设计
平时考核评价表是根据学生平时的出勤、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作业测验等情况由授课老师按照评分标准给出分数。按照课程设计五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有具体的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任务检查单、学生学习信息反馈单、学生学习评价表,整门课程最后又有本门课程学生学习信息反馈、学生总体评价表。
每个学习情境的学生任务检查单是检验和督促指导学生明确本学习情境的任务,提示学生按照工艺规程要求进行任务实施,做为学生进行完成任务的指导文件,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每个学习情境的学生学习信息反馈单是检验学生进行完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后对这一学习情境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哪些收获,还需要在哪些地方加强,由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评价。每个学习情境的学生学习评价表是评价学生一个学习情境的表现情况,包括资讯阶段的理论学习情况、计划决策阶段的计划书制作和讲解情况、实施阶段的任务完成情況、归纳总结阶段的总结汇报情况,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都有评价考核要素,按照评分标准客观、公平公正的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占30%,教师评价占70%。课程最后进行的整门课程学生学习信息反馈是检验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这也能够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掌握程度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是对自我提高的认识和反思过程。学生总体评价表把授课过程中的平时考核评价、过程性考核评价、学习信息考核评价成绩进行汇总后,得到学生本门课程的总成绩。
4.3课程考核评价的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们小组讨论,相互合作,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展示分享学习成果和体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学期初不同基础优势的学生学期末都有了进步和发展,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以提高。尤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集体讨论产生计划书、归纳总结汇报等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将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纳入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中,促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集体团队意识的增强。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结语
能力本位导向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多主体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与课程教学改革相匹配。评价内容从综合职业能力出发,注重过程性考核,既有专业能力评价,又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贯穿在课程所有环节,既有平时表现性评价,又有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差异化,既有教师对学生的他人评价,又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的相互评价。必须是一种能够体现多元价值、尊重个性差异的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评价模式。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设计。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灵活有效的评价。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位学生获取符合自己能力的进步和成就感,真正体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的价值。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具体的评价标准实施严谨的评价过程。要认真收集评价信息,做好评价记录。对每个学习情境的评价信息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把评价做为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考核评价在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还及时修正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激励课程实现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本位导向课程考核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
能力本为导向的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实践还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改进。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评价内容,完善评价方式,科学选择评价手段和评价主体,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增加学生评价的比重,使得评价过程更加公平公正、客观有效、全面合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