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能力的创新与就业培养策略

2018-01-23张志慧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素质培养实践能力

张志慧

[摘要]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的就业现状及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就业素质和能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呼伦贝尔学院的实际教学与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解析学生的认知程度及授课特点,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实践能力;素质培养;就业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13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6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计算机技术在信息产业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其应用领域无限广阔。对于一名即将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说,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是企业对每个劳动者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呼伦贝尔市地区唯一一所培养计算机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大学,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思考与研究,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就业能力,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提高自己的就业可能性。而培养的毕业生能否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是需要在专业课的实践操作环节做周密的思考、调查与研究的,并考虑到用人单位的一些专业之外的要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对于转型中的我校来说,是否能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毕业后是否能适用于人才市场的需求?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分析课程的可实施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认真研究計算机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以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定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以求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职业。

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发现我校学生的听课状态大致分为以下两方面:一种表现在讲授理论课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懒散,对专业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感觉枯燥、乏味、有抵触心理。具体分析原因: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觉得书本上的知识都是“画饼充饥”根本不用重视;另一种表现又截然相反,在实践过程中,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知识及系统操作等方面又表现出其极强的好奇心理。具体分析原因:是学生对实际操作环节,有着好学与未知的愿望。因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的这两种学习状态,适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劣势心理因素的影响、制定出符合学院学生认知、特点等因素的教学实施方案。

在教学实施方案制定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划分,按知识递进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实用理论;(2)简单操作;(3)组装与维护;(4)综合实践。采取“由浅入深、降低授课难度、简化理论概念、归纳总结、实践理论相结合,掌握实际操作系统化;综合实践勤思考,实际应用全掌握”。在“组装计算机”的实践环节老师的言传身教,要求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和基本动作,分组对学生进行检查与指导;“计算机故障判断与维修”,则是考验学生对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和思维判断能力的综合测评,只有经过不断反复实践操作、勤于思考,才能熟练掌握。同时,这些实践技能也是学生愿意学到和最关心的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实践课程比例要高于理论课程比例,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课堂上运用计算机部件的实物和多媒体课件演示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这种交互式的教学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把最新的硬件资讯传达给学生,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与探究,与此同时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精神。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综合水平、是否适应社会的能力。结合我院学生状态,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归纳总结出一些心德和体会。

首先,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对计算机硬件设备操作时要有安全防护意识。在准备组装实训操作时,要为学生上一次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认真学习硬件设备安全使用规则,了解安全生产知识,学会如何安全操作和出现问题后的补救措施。

其次,在实践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在讲授“组装与维护”的过程中,除了要讲理论知识、工作原理、系统结构以外,还要将硬件设备在安全运作过程中正确的使用与操作、系统的维护与优化,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来讲授,这也大大鼓励了每位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每一次实践操作也是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更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一种挑战与肯定。

最后,教师技能的自我提高。随着计算机发展的浪潮,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节奏。作为一名实验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累知识储备量,完善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总结教学经验教训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新知识的渴求,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要为学生做好示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建立实验实训室

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技能实训与实际环节相结合,利用学院一切资源,把机房里淘汰下来的不同型号的机器建立实验实训室,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协作能力,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一个实验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动手组装出最实用的机器。每组实验后进行评比,以团队形式进行阐述,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

(二)以考代学

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造一切可行机会。为学生更好就业,学院与企业方联合办学,为我院学生提供各种岗位技能培训,例如:安博培训证、华为认证等等,让学生在毕业前能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资质。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课程的技能实训、社会实践外,还需举办各种培训,推动以考代学。多证制是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必须完成上岗所需的基本实践训练,取得职业技能证书是已完成所需基本训练的有效证明。

四、转变就业观念

转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实验教学课时,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操作空间,提早为学生奠定了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为学生树立就业导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社会适应力。只有技能过硬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周期。借助社会这个大舞台,让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放手让学生组织、参与各项活动,从中体现出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实践中遇到困难与挫折,鼓励学生不灰心、不放弃,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与人交往也是一门学问,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自信、青春,这就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对此让学生提升了交际应变能力。因此,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机率。让学生大胆走向社会,参与一切可展示自己风采的实践活动,为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上圆满的句号。

教育学生要增强自身能力的同时,更要破除传统的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信息产业化的就业模式。广大毕业生在选择就业的同时,会很茫然无措,家长则更希望孩子有一份稳定、长久的工作,而考上公务员、有个稳定工作成为广大毕业生的首要选择;而学生如想发挥自己所学之长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同时,又会考虑就业的城市、地点、工作环境等等各方面因素,这就造成广大毕业生选择知名外企、工资待遇优厚的单位,但殊不知,能走上这种工作岗位的学生真是少之又少,不仅对学生自身要求很高,同时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也会很苛刻。这种情况下只有造成了就业“两难”的局面,一方面大城市涌入大量人才,消化不掉;而真正需要人才的西部城市和基层确招不到有用之人。所以只有端正就业方向,因人而异、取长补短,学会适应社会,会有很多岗位需要毕业生们去展示自己的才华。

综上所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能力的创新与就业培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学科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机率。因此,转变就业观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以求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职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服务于社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素质培养实践能力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