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电网管理模式的研究
2018-01-23李德平
李德平
摘 要:配电网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电力企业的运营能力,是电力企业向社会大众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和平台。笔者基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配电网管理模式进行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希望能够和广大同行一道进行经验的交流和探讨,共同促进我国配电网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配电网;管理模式;思路;经验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4-0192-02
在整个电网系统中,配电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电力企业向社会大众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和平台,配电网运行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营水平,关乎国计民生的发展。我国配电网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处在粗放管理模式之上,具体表现为管理工作技术能力低下,很多工作只能通过手工报表来完成,信息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难以准确的掌握企业的服务、设备运行和网架结构现状,配电网管理难以做到精细化、透明化和深入化。[1]为此,笔者基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配电网管理模式进行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希望能够和广大同行一道进行经验的交流和探讨,共同促进我国配电网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1 配电网管理模式提升和优化的基础与思路
某配电网现已建设了需求侧主站系统、95598客服、营销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配电网抢修指挥平台等,虽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然而由于以上系统在不同阶段投入应用,相互之间独立存在,没有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极大的削弱了配电网的管理能力和运营水平。
同时,该配电网已初步完成了配电自动化建设工作,极大的提升了人员劳动效率和供电可靠性,已配电网相关系统为基础,有效的打破了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了应用的有机融合。基于各业务视角入手,初步实现配电网的立体化展现,努力达成配电网运行信息的全景化、透明化和实时化,努力发现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配电网的发展趋势、隐患以及瓶颈进行预估,尽快完成配电网的优化和改造,科学化、最优化的分配有限的电力资源,为企业战略发展做出应有的规划,为实现配电网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图1所示,为该配电网的全景式应用示意图。
2 具体的工作经验
2.1 立足于省、市、县三级平台打造应用支撑体系
利用省、市、县三级的配电生成抢修指挥平台、配电自动化系统等,以及服务总线、信息总线,实现从上至下的数据汇集和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BS结构来完成智能配电网监控平台的搭建,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基于班组、车间、县、市来完成运检指标的统计和分析。
2.2 完成指标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充分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智能电网评估模式,以该配电网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融入评价应当实现的目标,按照协调性、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多方面要求,初步完成了多指标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工作。[2]指标共涉及6个维度,包含168项大小指标,共分为统计分析指标31类、实时运行数据指标7类。综合融合用电信息采集、营销、GIS、PMS、生产抢修指挥平台、配电自动化系统、调度EMS等多样化的应用,能够对该配电网运维检修全过程进行多视角的展现。
2.3 以SOA架构为基础开发相关的应用服务
以SOA架构为基础开发相关的应用服务,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和实施完全满足IEC 61968/61970的要求,对电网拓扑、电网设备按照CIM/XML的格式来进行描述,为方便调用,采用的是Web Service的方式。配电网实时数据发布服务、实时信息的可视化服务、配电网图形展示服务、地理信息数据、Web发布服务、数据统计分析服务、数据储存服务是最为主要的开放和提供的服务。
2.4 通过FLEX技术来完成全景可视化功能
由于配电网管理模式需要涉及到众多的指标和数据量,实现指标的逐级细化并进行全景的可视化展示就成為了重中之重。以节能降损、配电网指标监控、配电自动化、配电网运检、实时监视、配电规模等不同维度来对业务信息进行综合展示,全面、准确的展示了各细分、各专业、各侧面的指标。
2.5 基于同一设备ID来实现系统和设备之间的对应
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可以把设备ID作为唯一标识,以便实现EMS、配电自动化、GIS、PMS等相关系统设备的对应,为系统全流程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智能配电网管理平台的关键功能
在有机的融合了用电信息采集、EMS、GIS、PMS等信息孤岛之后,完成了横向的专业融合目标,有效的利用了数据的应有价值,从而完成了信息的共享以及集成。
如表1,平台在管理层面可以完成不同级别、不同层面的指标和数据的统计和查询,可以完成基于线路到用户的监控分析功能。让管理者能够全面、全景、透明化的直视这些原本错综复杂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平台,可以完成在线监控功能,能够对配电网内的所有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进行相应的在线监视,完成故障的实时告警功能。一旦过载情况达到一定数据之后,就会在地图上进行直观的展示。另外,通过管理平台还能够完成后续的查询分析动作,统计和查询停电时间、停电区域、受故障影响的相关用户的数据信息,全面的实现故障的监控功能。[3]
在采取了以上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平台之后,在完成实时监测的同时,可以全面、准确的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配电网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及时的发现,为配电网的运维工作、建设工作和规划工作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4 结语
我国配电网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处在粗放管理模式之上,具体表现为管理工作技术能力低下,信息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难以准确的掌握企业的服务、设备运行和网架结构现状,配电网管理难以做到精细化、透明化和深入化。为此,笔者基于实际工作经验,在本文对配电网管理模式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了相关的经验,希望同广大同行一道共同摸索和总结出集约化、在线化、透明化、全景化的配电管理模式,全面增强配电网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营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海国,徐浩,龚汉阳,冷华,朱吉然,张志丹.智能配电网综合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J].供用电,2017(06):73-75.
[2]张小龙,刘新民,庄立生,臧学波,徐春红.低压电网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供用电,2016(09):54-56.
[3]王兴念,秦贺,刘宏伟,单晶,陈相志.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变电站重合闸配合应用与探讨[J].电工技术,2016(05):2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