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锚杆静压桩托换法限沉应用

2018-01-23明安泉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24期
关键词:框架结构

明安泉

摘 要: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建筑工程的规模。本文是作者结合自己所做的工程实例,对锚杆静压桩托换法限沉应用技术做的具体研究,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锚杆静压桩;托换法;框架结构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4-0057-01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物为两层框架结构,长46.2m,宽10.9m,建筑面积700m2,采用柱下条形基础(见图1)。因建筑场地表层覆盖有3m厚新近填土和15m厚物理力学性质很差的淤泥,为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沉降要求,由某地基处理单位采用电渗-塑料排水板-强夯方法进行地基综合处理,但在地基处理后建筑主体工程施工完成尚有15kPa活荷载未加上的情况下,发现建筑物整体沉降较大。据沉降观测资料,建筑物从竣工起至其后的5个月,15个沉降观测点平均每点沉降12.97cm,最大沉降达15.68cm,且还在以0.83mm/d速率下沉。为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便用,建设单位要求对建筑物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限沉。

2 沉降原因分析

为查明建筑物沉降过大原因,在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布置了四个静力触探孔,静力触探曲线如图2所示。根据静探曲线,结合场地原工程勘察报告,地基综合处理后,工程地质条件如图2。

比较地基综合处理前后工程地质条件发现,地基综合处理效果很差,除表层3m厚填土强度提高到80kPa和1m厚淤泥强度略有提高外,其下地层强度没有什么变化。由于基础埋深达2m,致使条形基础下只有2m厚强度稍高土层。填土和其下淤泥软弱下卧层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压缩固结,是建筑物整体下沉的主要原因。

用建立柔度矩阵(分层综合法)的方法求解柱下条形基础的沉降,计算结果如图3。

柱下基础沉降平均为30.83cm,最大为43.44cm,和建筑物己发生沉降对比,可知建筑物柱下基础平均还有17.86cm较大沉降。

3 限沉方案设计

3.1 方案选择

针对建筑物沉降原因,对建筑物限沉应进行基础托换,以减少其对淤泥软卧下卧层的压力,从而减少建筑物的沉降。比较托换法的各种方法,并考虑到建筑物场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形式,尤其是建筑物所具备的施工条件(内部空间狭小、高度受到限制),选定了锚杆静压桩托换法。

3.2 锚杆静压桩单桩承载力确定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选淤泥层下砾砂层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0.5m,则桩长L=1.0+1.0+13.5+0.5=16.0m, 选锚杆静压桩截面边长为250mm,则单桩承载力为:

Ra=Up×Σqsia×Li+qpa×Ap

=0.25×4×(13×1+9×1+5×13.5+20×0.5)+0.25×0.25×800

=149.5KN

(2)根據静力触探试验,利用Pa=ks×Ps(l)/Kp估算,取砾砂层Ps(l)=3500kPa,ks=0.065m2,Kp=1.5,则Pa=0.065×3500/1.5=151.7KN。

选单桩承载力为150KN。

3.3 桩数的确定及其布置

在确定桩的数量时,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上部结构荷重及其分布情况:二是与布置桩位有关的基础底板构造形式。基于基础已发生沉降12.97cm,在桩数设计中考虑桩与桩间土共同分担荷载的作用,按照桩与桩间土7:3分担荷载,并考虑到基础底板构造形式,在建筑物36个柱下共布置80根桩,如图1所示。

建筑物用80根桩托换后桩间土承担30%荷载沉降计算(方法同前)如图4,远小于建筑物已发生沉降12.97cm。因此建筑物由桩间土承担少量荷载所引起的沉降将很小。

由于压桩时压桩力可直接从压力表上读出,只要压桩力满足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就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压桩力达到设计要求情况下桩的沉降很小。

3.4 承台设计

由于建筑物条形基础底板厚度薄,在压桩孔上设置桩帽梁,如图5。锚杆采用M24锚杆,由于基础底板薄,用锚杆与基础底板钢筋焊接,以防止锚杆拔起。

4 限沉效果及评价

建筑物用锚杆静压桩托换施工从开始至施工完成,共用一个半月时间。

通过建筑物上布设的15个沉降观测点观测,从托换施工前至托换施工后六个月,各观测点的平均沉降速率由0.830 mm/d减少至0.016mm/d。

根据沉降观测结果,建筑物从托换施工完成至其后六个月,沉降己趋于稳定,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d,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在托换施工中未发现墙体裂缝,整个建筑物结构完整。

建筑物利用锚杆静压桩托换法限沉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目的,确保了建筑物的早日正常使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框架结构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自复位加固研究
基于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探究
基于ANSYS的多层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
无地下室框架结构基础深埋设计
基于OPENSEES的框架结构时程分析研究
框架结构中短柱独立基础设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