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究

2018-01-23李莹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创新发展

李莹

【摘 要】 本文讨论新时代下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对策:科学把握新媒体环境的新特点,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正确认识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关系,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健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切合大学生的发展实际。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新媒体指的是在如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用户开始使用各种移动互联设备,并且使用各种开发在智能设备上的社交APP,形成一个以每个APP用户为节点的新型信息媒体。在新媒体下,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此前提下,讨论新时代下高校运用新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科学把握新媒体环境的新特点,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人最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环境也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高校要认识到环境的变化是动态的,这个变化本身是客观的。现在新媒体技术就对大学生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换句话说新媒体环境就是新时代应该利用的思想政治环境。新媒体环境区别于其他环境的主要特性在于,它既是真实的环境,也是虚拟的环境,因为新媒体环境本身就包含了真实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的一部分。虚拟网络世界的活动跟现实世界中的变化息息相关,现实世界的变化往往也直接映射到了虚拟网络环境之上。但是这种映射关系并不是跟镜子一样直接反映,虚拟环境内的内容和信息虽然体现了现实环境里的变动,可是在体现到虚拟环境下就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所以如果想要理解并且把握对于新媒体环境的用法,那么就要清醒的认识到这种虚拟环境里的映射差别。如果要用一个特殊的名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新媒体环境有其“数字化”的一部分,高校在使用新媒体环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同时考虑虚拟和现实两部分具体教育环境的差异和不同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正确认识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关系,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任何教育都有主体和客体的区分,即使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例外,而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和对于价值观的选择都十分明显。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目的和价值观都是不会也不能发生改变的。这里的主体和客体跟传统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不一样的。以往的主体是老师,客体是学生,而新媒体环境下主体变成了学生,客体却成了老师。当然这里主客体的行为并不是说主从关系,而是在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中到底谁是教育的主体目标。这种改变主要是因为新媒体的虚拟环境下,个体对于信息的吸收是依据个人的选择来决定的,这跟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听老师讲授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高校如何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绝对主体的教学理念呢?笔者在下面分条列举:

第一,要分清楚“教育者主导”和“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这两者的区别。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接受某种特定的知识,也就是说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听懂。所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要互相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结果。

第二,教育者跟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有充分对等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教育目的为了让受教育者的思想发生定向的改变,改变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已经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三观,只有亲切深入的沟通,心贴心的交流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在取得了学生的信赖之后学生才会尝试接受去理解新的思想。

第三,教育者要完全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能因为自己是长辈,就完全忽视学生自己的想法。换句话来说,教育者不能只灌输自己的思想教育,还要懂得接受学生的反馈,思想教育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这跟专业知识的教育是不同的。既然本身就没有对错,那么老师就要学会跟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健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切合大学生的发展实际

中央曾经指出,国家基本制度的发展和建设是一个长远的计划,而在制度的基础里群众的思想政治高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高度决定了国家未来主流群体的思想政治水平,所以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非要重要。同时因为是对年轻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教育方式也要不断发展,才能保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过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已经告知,想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大学生群体中去,一个最根本的主旨在于要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要了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教育才能对症下药,采取各种实践工作来加强教育效果。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能够接受到的信息十分驳杂,这其中有很多低劣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大学生的心灵会造成很严重污染。所以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前,需要把这些垃圾信息拦截在外,不然的话教育就像是用筛子打水,没有丝毫实际的效果。如何筛选出垃圾信息,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判断标准,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污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就是需要剔除的垃圾信息。

其次,要针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传统工作思路和方式,立足于掌握新媒体信息传播交流特点和功能机制,在非面对面的情景交流中以平等的心态了解学生思想现状,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把握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并且,通过开展院系间、校际间的同行交流,鼓励业务精湛的教师发挥带头作用,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水平。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大学生的精神建设需求,不能仅仅因为思想性高超,而就忽视了其他特性的塑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趣,又要符合大学生目前乐于接受的信息形势,并且要始终认识到教育是服务于大学生,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线上的自主学习和线下的师生交流需要配合着展开,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想着手把手的把学生硬推着往道路上赶。

【参考文献】

[1] 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48-51.

[2] 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05)151-157.

[3] 吴林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及理路[J].思想理論教育导刊,2016(02)138-142.

[4] 汪馨兰,戴钢书. 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13(02)78-80.

【作者简介】

李 莹(1985.2-)女,汉族,硕士学位,辽宁省朝阳师专外语系辅导员,讲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创新发展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