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意识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2018-01-23宗宝璟
宗宝璟
[摘要]合作,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自愿结合,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来实现共同目标的社会交往活动。合作意识的培养也需要借助于有利合作的组织平台。除了正常的工作关系外,组织的建设还需要通过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非正式沟通与合作关系的培养、提供竞争与合作的机会等不同的形式,来逐步发现成员的性格特点,能力优势,从而引导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关键词]合作意识;管理;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08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4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也不能停留于一加一等于二的状态,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民间合作,任何形式的组织中,都需要人们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团队合作精神成为组织的需要,更是时代的产物。在组织的管理中,组织文化的产生与作用,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组织合力。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就成为关键。
一、合作意识概述
合作,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自愿结合,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来实现共同目标的社会交往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个人利益最终也将得到满足。这也正是组织文化重要作用中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合作意识是一个组织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成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团队合作是在团队中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的协同努力。可以调动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资源和才能,且能自动地消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还会给予团队中诚心、无私地奉献着适当的回报。团队,在英语中为team,有别于group,群体有可能一盘散沙,不具备高强度的战斗力,但一个有着高度的凝聚力、战斗力的群体,才能叫做团队。他们有着共同的愿望,一致的目标,能够做到协调一致的行动。
二、管理中的组织文化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人构成的。每个组织都有其自身的信仰、目标、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一)组织文化的定义
管理学中对组织文化的定义为: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情感、规范、假设的总和。
(二)组织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组织文化对一个组织的发展兴衰有着重要影响,从效率、公平、民主、秩序等价值观念方面影响着组织中人与人的相处、忠诚和对组织未来的信心,起着强大的导向作用。而一个健康的组织,应该实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承认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培育组织成员的归属感、责任感来建立起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一种成员自发的无形凝聚力,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凝聚的文化功能。
通常的组织文化建设中,常规的方式包括学习组织过去的文化传统,对组织文化的设计与改进,引导组织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等。在组织内部的成员关系与合力形成方面,培养合作意识,建立共同愿景才是产生凝聚力的根本。
三、合作意识的培养与组织管理
基于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合作意识的培养正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文化建设操作化的重要途径。
(一)合作意识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高质量的管理可以通过对组织中的成员以合适的形态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组织的集体潜能,展现团队的强大合力。合作意识正是管理者对组织成员合理安排时需要统筹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组织行为中时刻体现的精神面貌。因此,合作意识的培养是组织管理者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二)缺乏合作意识的表现
缺乏合作意识的组织,在正常的工作中有着诸多不良表现。在组织建设中也会出现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现象。
1.缺乏对目标的一致性,缺乏责任感
在群体动力理论中认为,一个群体的动力来自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因此,一个组织只有将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组织能为其个人需要的满足提供必要的条件,才能让组织成员体会到自己有必要为实现共同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一致性目标能够真正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鼓舞员工的干劲,营造良好的team氛围。
如果一个组织中的成员之间缺少相互合作的意识,他们就会出现对组织一致性目标的理解认识不到位,从而缺乏相互提供帮助的动力。
责任意识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任何一个团队、组织都需要每一个成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高效完成目标任务。如果成员没有责任意识就会表现为甘于平庸,推卸依赖他人或者缺乏时间观念。
2.缺乏集体感和归属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之后,就会出现感情层面的归属需要,这是社交行为中的重要组成,也是一个组织良性发展的必要。一个组织让成员有了归属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这也是组织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源动力。
如果缺乏了合作意识,这种组织间的归属感会不易产生,从而致使整个团队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各自为战,丧失集体主义的荣誉感。从感情的层面来看,这种荣誉感和归属感都来自于相互间的合作与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文化与情感,除了正式工作交流合作外,还要注重非正式组织存在的作用和影响。
3.缺乏主动性与成就感
组织成员如果能自觉出色完成任务,主动承担责任并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任务,就会使組织的发展更为良性。任务完成后的快乐共享与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达成从无形中是对成员自身的精神激励,这种成就感的激励,不是个人可以单枪匹马完成的。如果缺乏合作意识,势必造成对组织目标的完成缺乏积极主动性,从而导致目标不能完成带来的失败感,出现负激励的恶性循环。endprint
四、合作意识培养的途径
合作意识的培养对一个组织的建设、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无论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还是组织成员对外业务往来,都需要积极主动的合作。
(一)营造良好组织氛围,塑造共同愿景,健全组织文化
中华传统的良好美德是组织文化的社会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君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助人为乐主张,都是组织文化建设的良好背景。
一个组织中的共同目标正是组织成员共同的追求和希望。日常工作的完成只是组织内的短期目标,只有组织长期共同目标和希望,可以作为共同的驱动力来成为愿景。这正是组织文化的实际形式。
当一个群体有着共同的愿景,有着一致的目标,有着共同的希望,在行为趋向上也会产生更大合力。加上共同的努力、经历,同舟共济、团结一致,组织氛围也会逐渐良性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发展起更为明确的合作意识,建立深厚组织文化积淀。
(二)明确组织合作精神的核心——责任感
责任感是组织成员最原始的动力,是来自于实现一致目标的积极态度,而不仅仅是上级的压力或某种信任。责任心在辞海中的解释就是责任感,是人类最为高贵的品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也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造就强烈的归属感。
在组织建设中,提倡积极主动的责任观,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并切实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起责任。最佳境界应该是:每个成员都希望事情能做好,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并希望自己能为团队作出贡献。如何达成这种境界呢?
在组织建设中,成员做事应该对谁负责,对领导者负责?还是对完成目标任务负责?以上都不是,组織成员不应该对某一个具体的人负责,而应该对组织集体负起责任。因为对组织负责才是对自己负责,只有成员自己始终坚持着对组织负责的想法,个人素质才会不断提高,沿着正确的方向修正和改进,信念越来越坚定,而不会畏惧组织内部的冲突和矛盾。
(三)管理者的积极引导
组织管理中的管理者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头羊带领的狮子群打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这充分说明管理者对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要让组织成员在工作中体现出责任感、归属感,产生合作意识,管理者就应予以积极的引导。
首先,营造宽松积极的工作氛围,消除成员之间的心理障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是有一定的距离,一个群体要想发挥合力的作用,消除成员之间的疏远感,破除坚冰,克服成员间的恐惧冲突心理,才能真正让每个人参与进去,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管理者的职能定位,个人魅力和知识技能等因素都是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次,工作中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合理安排也是领导职能所在。最后,领导艺术的运用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成分。
(四)建立有效机制,提供有利合作平台
组织的发展与成长,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机制。合作意识的培养也需要借助有利合作的组织平台。除了正常的工作关系外,组织的建设还需要通过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非正式沟通与合作关系的培养、提供竞争与合作的机会等不同的形式,来逐步发现成员的性格特点,能力优势,从而引导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一项研究群体间冲突的实地试验表明,竞争并不能使两个群体变得友好,如举办篮球赛、寻宝比赛等竞争性活动,不能引起两个群体之间形成融洽的氛围,甚至会出现冲突、对抗现象。在有了这种敌意的前提下,提供两个群体之间的愉快的社会接触,如一起看电影、共用一个餐厅等,也没有减少相互之间的敌意与冲突。实验进入第三阶段,引入一些具有共同目标的活动,如切断两个群体公共的水源。为了修复水源,两个群体有了一直的目标,他们开始设计修复水源的大量工作,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并肩作战了。当他们达到了共同的目标之后,两个群体的行为模式就开始变得友好,如修复水源成功以后,两个群体要求再一起看场电影,并在被告知需要他们自己支付费用的时候,两个群体之间开始积极寻找机会“款待”对方,消除摩擦。
由此不难看出,一个组织的合作意识培养,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活动机制,来提供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目标的活动,可以是完成某个工作项目,也可以是阶段性的游戏活动。可以按照组织内部的工作分工划分团队,也可以跨部门抽调人员,组织某一特定事项团队。让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常态,让组团合作成为组织内常见的工作模式,让人们在这种合作的氛围中感受到群体的归属感和组织文化的熏陶。
(五)正确全面评价成员,肯定个人特长与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成长发展的源动力,合作意识的培养虽然强调团队合作的整体性,但在组织建设中,更不能忽视组织成员的个性发展。每个人的特长与优势总是要结合其自身的独特个性,个性的发展不仅不会成为合作意识的阻碍,反而会因为成员自身心理情感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促进组织的建设。
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有自己的个性,但遗憾的是,多数管理者都不大喜欢鼓励组织成员彰显个性,他们更希望下属能够削弱自我意识,尽量达成集体的高度一致。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组织成员高度集中一致的同时,他们也丧失了创造力。许多有创意的想法和不同意见,就这样被统一进去了,事实上,这些不同意见和创意恰恰是一个团队能否成长成功的关键。
如果我们能够正视组织成员的个性与特点,肯定他们的特长优势,给每个成员的每个想法以充分的尊重,便于提高他们的组织情感及成就感,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合作意识。
五、结束语
现代社会中,只有将个人才华的展现与群体力量相结合,通过人际吸引与合作,达到他人的认可和理解,从而协作成长,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达到人与组织的共同成功,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与共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