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材料作文培养议论文思维“深刻性”的策略
2018-01-23李欣
李欣
【摘 要】本文论述通过任务型材料作文培养议论文思维的“深刻性”,认为学生应学会对所给材料形成有内涵的观点,从多方位、多角度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追根溯源式的分析,并“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过这些基本规范和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关键词】任务型材料作文 议论文 思维“深刻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B-0097-02
语文是语言学科,也是注重思维的学科。思维能力指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推理、论证、判断等能力,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北京八十中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曾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做过大量有益的尝试,发现最难培养的是思维的“深刻性”。
高考作文评分等级中也有“深刻”这一重要标准,它要求观点具有启发性,也要求论证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它要求考生不能只讲生活道理,还要学会从社会、文化、体制、人性、道德等多重层面进行分析。受限于知识和阅历,学生觉得这一过程难度很大。
任務型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常见模式,是高等学校对中学生能力水平测试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生练习写作的主要形式。它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要求学生能够“就事论事”,如 2015 年全国卷“女儿举报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新课标二卷“谁更具风采”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展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形式和写作要求更适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养成,因此,把任务型材料作文作为平时议论文训练的抓手,做好基本规范和方法的培养,是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的。
一、强调学生一定要对所给材料形成“有内涵”的观点
学生不是没有看法和观点,但是相对简单,经常以“我觉得这种做法是对的(不对)”呈现出来,这样的观点绝谈不上具有“启发性”。“启发性”观点的前提是“有内涵”,是探究到事件的原因层面,找到材料核心意思。
要教会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追问”:我的看法具体是什么?在所给材料中怎么体现?是不是有更好的表达?
例如,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2017 级高三 10 月份的月考作文材料:
美国经济学家丹·艾瑞里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请人帮忙推陷在土坑里的小汽车。他随机向路过的行人求助,发现半数以上的人都乐于出手相助。后来他改变了求助策略——他告诉行人,如果有谁帮忙推车,他将给予对方 10 美元作为报酬,这次竟然只有很少几个人愿意帮他,丹·艾瑞里甚至遭到一些人的白眼:“我没有时间,你用 10 美元去雇用别人吧!”第三次,丹·艾瑞里改变了答谢策略——车被推出土坑后,他赠予每个施助者价值 1 美元的小礼物,这次他发现,施助者不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小礼物,还反过来对他表示感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学生从这则材料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莫让善沾上铜臭味。此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审视的过程:“半数以上”的路人都乐于在艾瑞里有困难时伸出援手,说明“善”是出自本心,真意的;而用 10 美元作为报酬时,却只有很少的人愿意帮他是觉得自己的善良被玷污;而路人愿意接受小礼物是明了艾瑞里真诚的感激之心。第一、三个方法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第二个方法却遭人白眼。因此,从“求助者”艾瑞里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学生对“自选角度、选好角度”有困惑,应重视“好”字的标准是体现了“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如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平等相待、感恩之心、转变策略的重要性、高情商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此时,要教会学生矫正自己的观点:“平等”在材料中体现出来了吗?艾瑞里和路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关系吗?“感恩”在艾瑞里和路人之间是怎么体现的?艾瑞里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策略的重要性”吗?谁表现了“高情商”?为什么这么说?
不断追问,不断调整,最终会形成越来越符合材料核心意思的观点。
二、从多方位、多角度对观点进行追根溯源式的再分析
思维的深刻性指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果溯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性”。要体现思维的“深刻”,就必须发掘寄寓在事物中的本质,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
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不乏对事件或话题的分析,但角度相对直接、单一。教师应帮助学生打开思考的角度,如:时间角度(过去、现在、未来),地域角度(本地、外地、中国、外国),哲学角度(内部与外部、全部与局部、现象与本质、物质与精神),利害关系角度(国家、集体、个人)等;认识角度(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辩证角度(肯定、否定);世界观角度(立场、观点、方法、态度),推动学生做更开阔而深入地思考。或者明确自己分析的角度,有利于开启更多的思考角度。
例如,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2017 级高三 12 月份的作文训练材料: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 12 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有学生认为“油条哥”最“暖”,原因是:(1)坚守良心,温暖他人。(2)诚信经营,传递正能量。(3)面对利益的诱惑,坚守道德底线。endprint
也有认为老父亲最“暖”,原因是:(1)理解和尊重亲人,凸显关爱。(2)遵从秩序规则,方便他人。
也学生认为画展主办方最“暖”,原因是:(1)理解孩子的过失,呵护成长。(2)面对利益受损,理性处理。
这次练习,帮助学生看到了材料中三个人物一个简单行为隐含的深层原因,有个人道德层面,有社会影响方面,有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有社会责任和义务方面。尝试运用了哲学、利害关系、世界观等角度进行分析,看到了现象背后的本质,促使学生思维走向深刻。
三、坚持“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事论事”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字面上给人视野狭窄,不会变通之感,但对于知识阅历有限的高中生来说,“就事論事”能够强化分析说理能力,有效避免了大而无当的分析,是思维走向“深刻”的重要节点。要做到“论”好,必然要探及事件产生的原因、背景、利弊、本质、意义……只有这样“论”,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思考问题,才有可能做到全面充分地论证,进而在表达上力求准确严密。余党绪老师曾说,议论文的核心就是“说理”,“说理”的核心则是“分析论证”,在“就事论事”中训练分析论证的习惯与能力,逐渐习得一种具体分析、谨慎断言的思辨能力,养成学生力求公正与理性的人格素养。
例如,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2017 级高三 2 月份作文训练材料:
两年前,年轻的小李因为抓住了“双创机会”,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公司并小有成就。有人劝他乘势快上,抓紧扩大规模;但是小李研究发现,与其扩大规模全线出击,不如集中力量做好一点。很快,小李靠专注和苦干,打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又有人怂恿他扩大规模,可小李认为,一时的拥有市场还不稳妥,要想真正抓住消费者,最好还是与外界接轨,借助外来的力量革新自己,靠外在的平台实现超越。小李说:“越是顺利,越要抓紧。”这一策略很见成效,最终,小李成为今年众望所归的创业典型。
一学生领会了训练要求,较好地做到了“就事论事”:
认清自我,使得小李没有在小有成就时迷失,没有在他人屡次劝说和社会趋势下随波逐流。人因认清自我才有了进取方向,有了对得失的取舍。美国第一位非裔女性国务卿赖斯,若不是明白自己在政治上的追求,也就不会放弃成为像马友友一样优秀的演奏家的梦想;马克·吐温,若不是明白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优势,也就不会放弃成为发明家的想法;比尔·盖茨,若不是明白自己对计算机的热爱,又怎会毅然放弃大学专业?对于小李来说,扩大规模确是一个诱人的选择,可他认清了自己想要的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能长久发展的优秀企业,他一次次舍弃扩大规模的机会,在社会浪潮中坚持自我,才没有成为一夜暴富又瞬间陨落的一员。
(《深挖“原因”,拓展合理》,91 班 向珏羽)
段落起笔谈到小李两次成功的本质是“认清自我”,这一点是材料中小李两次决定的“根源”,接着看到“认清自我”的良好效果:有进取方向,对得失的取舍。接着借赖斯、马克·吐温、比尔·盖茨三个人的事例佐证“认清自己”的意义,体现了学生广博的视角。最后又回到小李的事件中,指出“认清自我”对小李的现实以及未来的重要影响,展现出敏锐的时代感和前瞻的眼光。
需要说明的是,“就事论事”与“拓展引申事例”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拓展引申”的根基在于“就事论事”引出的“理”,而不是漫天议论,夸夸其谈。
人的思维从肤浅走向深刻跟他的阅历有直接关系,中学生阅历不够,思维的“深刻性”难以一蹴而就。但借助规范的方法,坚持长期的思考,是会有长足的进步的。
【参考文献】
[1]万永翔.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7(6A)
[2]余党绪.批判性思维与思辨读写系列研究之五[J].语文教学通讯,2017(5A)
(责编 江月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