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18-01-23万英洁夏建新唐丽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万英洁+夏建新+唐丽

[摘要] 新疆一枝蒿为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民间传统常用药材,主要分布于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地区、天山地区和昆仑山区,生长于海拔1 500~4 000 m的草原和森林地带。随着对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逐步深入,新疆一枝蒿的活性部位及有效成分也为新药研发所重视。针对新疆一枝蒿的研究现状,该文从药用民族植物学角度对新疆一枝蒿植物分布、民族应用、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开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讨新疆一枝蒿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新疆一枝蒿; 药用民族植物学;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Abstract] Artemisia rupestris is a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Uygur and Kazak in Xinjiang Provinc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territory of Xinjiang Altai area,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Kunlun mountains, growing at an altitude of 1 500 to 4 000 meters of grassland and forest areas. As the broad research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A. rupestris have attracted the interest to make up new drugs. 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 from A. rupestris, identification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in the view of Medicinal Ethnobotany. At the same time,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Artemisia rupestris; medicinal ethnobotany;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茎通常多数,稀少数或单一,直立或斜向上,高20~50 cm,花果期7—10月,生长于海拔1 500~4 000 m地区的干山坡、荒漠草原、半荒漠草原、草甸、冲积平原及干河谷地带,也见于林中空地或灌丛中。新疆一枝蒿是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民间传统常用药材,来源于菊科Compositae蒿属多年生植物岩蒿A. rupestris的全草,维吾尔药名一孜秋艾密尼(药名出处:《维吾尔药志》),国内主产于新疆地区,主要分布于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地区、天山地区和昆仑山区;国外在蒙古、苏联(中亚、西伯利亚及欧洲部分)及北欧各国也有分布,与其他蒿属植物相比,在新疆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全草入药,于夏、秋季节采收,在新疆地区各族民间广泛沿用,故名新疆一枝蒿[1]。目前已收入《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维吾尔药志》(上册)和《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维吾尔药志》中记载新疆一枝蒿有清热解毒、消食健胃、保肝利胆、抗过敏、抗菌、散瘀消肿、解蛇毒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消化不良、肝炎、荨麻疹、咽炎、扁桃体炎、毒蛇咬伤、过敏性疾病等,在抗流感病毒和抗肝炎方面疗效显著,用量一般6~15 g,水煎服[2]。新疆一枝蒿是新疆地区独有特色民族药,具有独有性、典型性和道地性,临床疗效确切,在民间特别是维吾尔医院中广为应用。据维吾尔医院处方调查,一枝蒿制剂用量之大堪称维药成方制剂之最,在维吾尔医用途上不亚于中药的板蓝根,且药物制剂品种多样,用于感冒和肝炎等疗效显著。近年来,以新疆一枝蒿为主要原料,在传统方剂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制剂工艺进行加工而成的药物制剂中“复方一枝蒿颗粒”、“蒿蓝感冒颗粒”、“复方一枝蒿片”为甲类非处方药,其他制剂品种均为院内制剂,如“一枝蒿冲剂”、“芩蒿滴鼻剂”、“辛蒿滴鼻剂”、“一枝蒿口服液”、“一枝蒿酊剂”等,还有一些正处于研究中的复方制剂新药,如“金蒿抗流感滴丸”等。随着民族药基础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更多重视,有很大的开发研究前景。国内外对新疆一枝蒿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已经在药材鉴别、化学成分、有效成分衍生物、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制剂品种及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为了对新疆一枝蒿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现就新疆一枝蒿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药材来源与鉴别

新疆一枝蒿作为维吾尔医常用药材,对其植物来源、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等都有明确详细的文献记载。由于地区用药习惯及资源匮乏,导致在不同地区出现了等同入药的现象[3],药材市场上误用、代用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影响其药效及用药安全,因此有必要准确鉴别新疆一枝蒿及其他密切相关种,以确保安全用药。据新疆药检所刘勇民等[4]考察统计,冠以一枝蒿名的植物有13种之多,其中菊科8种,毛莨科4种,唇形科1种,如千叶蓍Achille milefolium,阿尔明尼亚蒿A. armeniaca和小白蒿A. frigida。张群等[5]对新疆一枝蒿、阿尔明尼亚蒿、小白蒿的性状、茎横切面显微特征、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性状、成分均有区别,其中挥发油及生物碱成分具有明显区别。何江等[6]对一枝蒿和大籽蒿的性状、茎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比较表明一枝蒿茎表面淡黄、常带紫色,有不明显的纵向条纹,茎表皮细胞外被菲薄的角质层,有中柱鞘维管束,且韧皮部较窄。DNA条形码为药材鉴定提供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在物种鉴定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7],成为药材鉴定的新途径其中ITS2序列成功地已应用于小茴香[8]、麻黄[9]、薄荷[10]等与其混淆品的鉴定。刘冲等[11]基于GenBank核酸数据库ITS2序列研究表明一枝蒿与其混淆品种之间的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19~0.254,远大于一枝蒿种内遗传距离(0.008),NJ系统聚类树结果表明能将一枝蒿与其混淆品种区分开来,单独聚为一类。endprint

2 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倍半萜类、黄酮类、有机酸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苷类、多糖类和挥发油类等类别,其中以倍半萜类和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较为丰富,还有一些学者对新疆一枝蒿中的挥发性成分、氨基酸类和微量元素等成分进行了分析。目前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约80余个,简要做以下归类。

2.1 倍半萜类 倍半萜酮酸类化学成分是新疆一枝蒿的特征性成分,也是其有效成分之一。目前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类成分较少,主要有一枝蒿酮酸、针叶春黄菊酸、一枝蒿酸、异一枝蒿酮酸等,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一枝蒿酮酸在新疆一枝蒿的叶和花中含量超过1%。徐广顺[12]从新疆一枝蒿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溶解部分分离得到无色针状结晶物,并通过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为一枝蒿酮酸。赵宗政[13]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为antiquorin(1),strobilactones(2),1α,5α-epoxy-4α-hydroxyl-4β,10β-dimethl-7αH,10αH-guaia-11(13)-en-12-oic acid(3),1α-hydroxyl-10β-methyl-7αH,10αH-guaia-4(15),11(13)-en-12,5-oic acid(4),其中3,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 2首次从新疆一支蒿中提取得到。Xie Z等[14]得到2个新的倍半萜类化学物,为(1β,5β)-1-hydroxyguaia-4(15),11(13)-dieno-12,5-lactone(9)和1,5-epoxy-4-hydroxyguai-11(13)-en-12-oic acid(10)。Chen Z等[15]从新疆一枝蒿全株中得到6个倍半萜类化学物。Hou Jiqin等[16]得到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guaiane sesquiterpenes,(1R,7R,10S)-1-hydroxy-3-oxoguaia-4,11(13)-dien-12-oicacid(17),(1R,7R,10S)-10-hydroxy-3-oxoguaia-4,11(13)-dien-12-oic acid(18),pechueloic acid 12-O-β-D-glucopyranoside(19)。文献报道的分离鉴定的主要倍半萜类化合物见表1和图1。

2.2 黄酮及其苷类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目前已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成分主要包括黄酮及其苷、黄酮醇类、2-苯氧色原酮类等。刘勇明等[18]从新疆一枝蒿全草中分离得到栀子素丁(gardenin D)。王燕等[19]首次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得到紫花牡荆素、木犀草素。杨建波[20]首次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出一枝蒿苷并给予该命名。吉腾飞[21]从新疆一枝蒿中首次分离得到洋槐苷、槲皮素、蒙花苷、蔗糖、田蓟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陆地棉苷、芦丁等 。崔凤侠[22]从新疆一枝蒿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酮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R-(-)- vestitol、小麦黄素、金圣草黄素等。文献报道的分离鉴定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见表2和图2。

2.3 生物碱类成分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新疆一枝蒿中也含有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贺飞等[28]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丁咯地尔(buflomedil)。He F等[29]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得到11个新生物碱类成分,主要为Guaipyridine型倍半萜類生物碱:(1R,7R,10S)-1-hydroxy-3-oxoguaia-4,11(13)-dien-12-oic acid;(1R,7R,10S)-10-hydroxy-3-oxoguaia-4,11(13)-dien-12-oic acid,pec-hueloic acid 12-O-β-D-glucopyranoside;2-(2′,5′α-dimethyl-6′,7′,8′α,9′-tetrahydro-5′β H-cyclohepta[b]pyridine-8′β-yl)-acrylic acid;rupestines F~M。

2.4 挥发油类 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新疆一枝蒿中挥发油成分较为复杂。徐广顺[30]通过GC-MS/DS分析新疆一枝蒿,表明有39种化学成分,并确证了其中18种的结构及含量,主要有罗勒烯、月桂烯、对伞花烃、乙酸香叶酯等。覃睿等[31]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新疆一枝蒿的全草及花进行挥发性物质的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新疆一枝蒿全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3种成分,从花挥发油中鉴定出3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和酮类,已鉴定组分分别占相应挥发油量的87.39%,76.42%。姚小云等[32-33]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疆一枝蒿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和β-胡萝卜素漂白体系来评价挥发油体外抗氧化作用。

共分离出49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9.82%,其主要成分为乙酸二氢香芹酯(31.54%)、2-羟基-3-(1-丙烯基)-1,4-萘醌(27.28%)等。陈玲等[34]对4种不同产地的新疆一枝蒿中挥发油挥发性成分初步定性分析。测得新疆一枝蒿中挥发油挥发性成分13种。

2.5 氨基酸成分分析 氨基酸是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白红进等[35]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一枝蒿枝及花中17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新疆一枝蒿枝及花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分别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络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氨基酸总量分别达到1.385 6%,3.552 2%,可用于开发保健饮品。endprint

2.6 微量元素分析 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元素,新疆一枝蒿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郭拓云等[36]测定新疆一枝蒿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出新疆一枝蒿中有益人体健康的元素钾(K)、钙(Ca)、钠(Na)、镁(Mg)、锌(Zn)、铁(Fe)等含量都相对较高,而有害元素砷(As)、镉(Cr)、铅(Pb)、汞(Hg)、铜(Cu)等的含量均低于《中国药典》的规定。姚小云[33]对新疆一枝蒿不同部位矿质元素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一枝蒿是一种典型的高K低 Na草药。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出新疆一枝蒿主要含有Cu,Zn,Fe,Cr,镍(Ni)5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花中Zn与Fe的含量最高;经检测新疆一枝蒿中的重金属有Hg,Pb和镉(Cd),仅根部Hg超标,可能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有关。张倩等[37]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新疆一枝蒿中锂(Li),铍(B),钒(V),Cr,锰(Mn),Fe,钴(Co),Ni,Cu,Zn,钼(Mo),Cd,铊(Tl),Pb,铋(Bi)15种微量元素,这15种元素加标回收率为80.06%~11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

2.7 其他成分 除上述成分外,新疆一枝蒿中还含有其他成分。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得到的有机酸类化学成分主要有反式咖啡酸[22]、3-吲哚甲酸[22]、香草酸[22]、绿原酸[38]、棕榈酸[18];香豆素类化学成分主要有七叶内酯[22]、7-甲氧基香豆素[38];木质素类主要有橙皮素A[28](citrusin A)、alaschanioside[28]、acorniferin[28]、枸橼苦素[28](citrusin B);神经酰胺类化合物主要有(2S,3S,4R,8E)-2N[(2′R)-2′-hy-droxyoctadecanoyl]-2-amino-8(E)-tetracosene-1,3,4-triol,(2S,3S,4R,8E)-2N[(2′R)-2′-hydroxyoctadecanoyl]-2-amino-8(E)-pentacosene-1,3,4-triol,(2S,3S,4R,8E)-2N[(2′R)-2′-hydroxyoctadec-anoyl]-2-amino-8(E)-hexacosene-1,3,4-triol、(2S,3S,4R,8E)-2N[(2′R)-2′- hydroxyoctadecanoyl]-2-amino-8(E)-heptacosene-1,3,4-triol,(2S,3S,4R,8E)-2N[(2′R)-2′-hydroxyoctadecanoyl]-2-amino- 8(E)-octacosene-1,3,4-triol[39]。

3 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对新疆一枝蒿药理作用的研究,关于新疆一枝蒿的药理活性研究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抗流感病毒作用、抗乙肝病毒及保肝作用、抑菌作用、抗炎作用等方面,也有一些文献报道了新疆一枝蒿在影响免疫功能、肠道功能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情况。

3.1 抗流感病毒活性 一枝蒿黄酮类成分抗病毒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秦子茹[40]研究表明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活性成分可能主要为紫花牡荆素、一枝蒿酮酸、芹菜素化合物等;抗乙肝病毒作用的活性成分可能主要为紫花牡荆素、刺槐素化合物等。雍建平等[41]制备了3-脱氧一枝蒿酮酸衍生物,并对还原产物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还原产物的异构体混合物对B型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TC50=1 424.4 μmol·L-1,IC50=417.3 μmol·L-1,SI=3.4),但和一枝蒿酮酸抗B型流感病毒的活性结果相比,将一枝蒿酮酸的3位羰基还原后降低了其对B型流感病毒的抑制活性。赵江瑜[42]以一枝蒿酮酸和3-取代苯基-5-氨甲基-异噁唑为原料,在偶合试剂DCC,HOBt/ DMAP的作用下,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异噁唑的一枝蒿酮酸酰胺衍生物3a~3f。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IR,1H-NMR,13C-NMR,ESI-MS等分析方法表征及初步体外抗A(H3N2,H1N1)型和B型流感病毒活性研究.初步實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c同时具有抗A(H3N2)型和B型流感病毒活性,化合物3c和3e表现出比母体化合物强的抗B型流感病毒活性。

3.2 抗乙肝病毒和肝损伤活性 斯拉甫·艾白等[43]研究表明一枝蒿酮酸具有抗乙肝病毒及保肝降酶作用,对肝癌细胞2.2.15细胞系分泌HBsAg,HBeAg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2.2.15细胞系中HBV-DNA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血清DHBV-DNA 滴度,降低DHBsA A值,明显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 ALT,AST 及 ALP 含量(P<0.05或P<0.01);明显降低 D-氨基半乳糖氨盐酸盐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 ALT,AST 及 ALP 含量(P<0.01);对 BCG 加 LPS 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1);抑制2.4-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P<0.01);对 STBC 诱导的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粒细胞的能力(P<0.01)。李治建等[44]研究表明一枝蒿有效部位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抗乙肝病毒作用,通过采用2.2.15细胞模型,以HBV-DNA,HbsAg及HBeAg作为药效评价指标,研究一枝蒿有效部位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体内实验采用DHBV-DNA阳性鸭血清感染雏鸭,建立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一枝蒿有效部位12.5,25,50 mg·kg-1灌胃给药14 d,以HBV-DNA作为药效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内抗乙肝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体外实验一枝蒿有效部位0.59~16.05 mg·L-1对2.2.15细胞HBV-DNA(抑制率9.02%)、HbsAg(抑制率35.31%)、HbeAg(抑制率11.58%)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一枝蒿有效部位50 mg·kg-1可显著降低鸭血清DHBV-DNA水平。杨璐[45]从新疆一枝蒿黄酮类50%乙醇洗脱物中推测出5种主要化合物,分别为6-去甲氧基-4′-O-甲基茵陈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紫花牡荆素、异山柰甲黄素、洋艾素、山柰素-3,3′,4′-三甲醚,这5种主要化合物可能在抗HBV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孟繁龙[46]研究表明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最佳模型为0.11%CCl4,新疆一枝蒿有效部位(AR)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小鼠有保护作用,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抑制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所致的ALT,AST升高。雍建平等[47]合成了13种一枝蒿酮酸酰胺衍生物,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A3,B型流感病毒和单纯Ⅰ,Ⅱ型疱疹病毒活性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a同时具有抗A3,B型流感病毒活性,而且抗B型流感病毒活性比母体化合物的活性较高,化合物2d 的抗B型流感病毒活性比母体化合物高16倍,化合物2e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单纯Ⅰ,Ⅱ型疱疹病毒活性。endprint

3.3 抗氧化活性研究 新疆一枝蒿总黄酮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阿不都热依木等[48]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研究表明一枝蒿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具有不同程度的基清除作用,且存在明显的药物浓度-清除效用关系。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中新疆一枝蒿多糖的还原力强于Vit C[49]。新疆一枝蒿挥发油[50]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含有较多的乙酸二氢香芹酯、2-羟基-3-(1-丙烯基)-1,4-萘醌等物质有关。

3.4 抑菌、抗炎活性和影响免疫系统活性 对新疆一枝蒿的抑菌、抗炎活性和影响免疫系统活性研究中,方美珠等[51]研究表明新疆一枝蒿水提物及醇提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无水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最好,且新疆一枝蒿提取物对G+的抑菌效果优于G-。肖威等[52]对新疆一枝蒿的抗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表明新疆一枝蒿提取物对急性、慢性炎症及炎性渗出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产生,并抑制白细胞游走。陈蕾等[53]研究表明复方一枝蒿微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复方一枝蒿微丸低、中、高(0.5,1.0,2.0 g·kg-1)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显著升高SRBC免疫小鼠血清IgM水平;在232~15 000 mg·L-1,能显著抑制Con 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0.05);在464~1 500 mg·L-1,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P<0.05);1.0 g·mL-1的复方一枝蒿微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5,1.38 mm,MIC分别为62.5,6.4 g·L-1,MBC分别为125.0,12.5 g·L-1,且能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P<0.05)。复方一枝蒿颗粒也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54]。新疆一枝蒿有效部位(AR)对非特异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5]。姚小云[33]研究表明新疆一枝蒿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肠道沙门氏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3株细菌的抑制能力最强,且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真菌。新疆一枝蒿挥发油比醇提物杀菌效果更佳,可能与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的萜类物质有关。 王丹阳等[56]研究表明野生新疆一枝蒿粗多糖(WARCP),能够显著提高流感疫苗特异性IgG及其IgG1,IgG2a的抗体水平,显著性地增强淋巴细胞的增殖,可以至少节约流感疫苗用量的80%。

3.5 对胃肠道的影响 对新疆一枝蒿影响胃肠道的研究中,王斌等[57]通过实验设计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多潘立酮组及一枝蒿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5 d后,以葡聚糖蓝2000为标记物,观察色素在5组小鼠胃内的残留比,以及幽门括约肌至色素最前端及至盲肠的距离比,结果表明一枝蒿高剂量组及多潘立酮组的胃残留率、肠推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得出结论表明一枝蒿水提物能有效改善小鼠的胃肠动力。姚小云[33]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新疆一枝蒿挥发油均可促进小鼠的胃肠运动,并且存在量效相关性,当新疆一枝蒿挥发油的浓度为80 g·L-1时效果最显著。

3.6 抗过敏活性研究 在新疆一枝蒿抗过敏活性研究中,薛丹婷等[58]通过建立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检测新疆一枝蒿对RBL-2H3分泌IL-4,TNF-α的影响,比较了新疆一枝蒿总醇提物、醋酸乙酯萃取物、水溶部位和正丁醇萃取物的Ⅰ型过敏治疗作用,正丁醇提取物的抗Ⅰ型过敏作用最佳,其次为水溶部位。新疆一枝蒿抗Ⅰ型过敏作用的机制可能为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IL-4,TNF-α的分泌,维持 TH1/TH2 细胞的动态平衡[59]。

4 临床应用情况

新疆一枝蒿作为疗效确切的传统民族药和新疆道地药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临床制剂较多,其中复方一枝蒿颗粒已获得国药准字号,其他均为院内制剂。复方一枝蒿颗粒由一枝蒿、大青叶、板蓝根3味中药组成,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等,其中治疗感冒疗效显著。董晓光等[60]研究表明板蓝根颗粒、复方一枝蒿颗粒能降低冬季适应性训练部队官兵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复方一枝蒿颗粒剂对小儿普通手足口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61-63],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道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有关。涂良珍等[64]研究表明新疆一枝蒿在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损伤指标改善和柯萨奇病毒-IgM及肠病毒-RNA的转阴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85.1%,复方一枝蒿联合黄芪和辅酶Q10等中西药治疗VMC疗效显著,值得临产推广应用。艾尼娃尔等[65]应用复方一枝蒿治疗几种临床常见的外眼病8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许伟等[66]应用复方一枝蒿探索治99名泪道阻塞患者,观察12个月后84名(84.4%)患者泪道通畅,疗效显著。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所中兽医组于1981—1983年应用新疆一枝蒿治疗家畜消化不良、鸡瘟等各种病畜79例,总治愈率为75%,总有效率为92%。

5 前景与展望

新疆一枝蒿作为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民间传统常用药材,历史悠久,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同时,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抗乙肝病毒及保肝作用、抑菌作用、抗炎作用等作用。随着对该植物药用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该类植物药必将会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民族药物新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对新疆一枝蒿药用植物系统深入的应用基础研究,但是对相关基源植物的基础研究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植物的提取、分离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其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及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等研究内容相对较少,难以有效阐明维医药临床对该类植物药的应用依据,大大制约了新疆一枝蒿的开发利用,因此系统深入地开展新疆一枝蒿的体内外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复方制剂质量标准、指纹图谱及现代制剂工艺等应用基础研究,为该类民族植物药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另一方面新疆一枝蒿虽然来源丰富,但是随着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在充分利用新疆一枝蒿的同时,也要注意植物资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规律,勿因过度开发而导致资源短缺以及过度开采野生资源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同时,也应对新疆一枝蒿植株的生长繁殖特性、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该类植物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例如,可以通过引种栽培、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人工生产,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或建立人工生产基地等措施有效促进新疆一枝蒿的栽培生产[67]。维吾尔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疆一枝蒿为代表的传统维医药学中经典植物药及其发展和应用垂沿千年,其临床的有效性保持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积累,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传统维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同时,由于维医药学发展过程存在的局限,对该类药用植物资源、应用基础研究、现代制剂开发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制约了现代维药产业的发展。面对目前的现状与存在的困难,必须加强对这些药用植物资源的系统研究、科学保护以及合理利用,为我国传统民族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吾尔族药产业现代化。endprint

[参考文献]

[1] 徐广顺. 药苑独秀一枝蒿[J]. 植物杂志, 1986(3):15.

[2] 盛萍. 新疆一枝蒿体外抗肿瘤物质基础及制备工艺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008.

[3] 刘冲, 杨伟俊, 顾政一,等. 维吾尔药材易混品种整理及分子生物学应用的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 2013, 28(4):440

[4] 刘勇民. 维吾尔药志[M].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9.

[5] 张群, 付尔康·外力. 一枝蒿及其伪品阿尔明尼亚蒿和小白蒿的鉴别[J]. 西北药学杂志, 1998(3):106.

[6] 何江, 陈燕, 刘砥威,等. 一枝蒿与大籽蒿的性状及显微鉴别[J]. 中药材, 2011, 34(9):1358.

[7] Yao H, Song J, Liu C, et al. Use of ITS2 region as the universal DNA barcode for plants and animals[J]. PLoS ONE, 2010,5:e13102.

[8] 刘义梅, 罗焜, 陈科力,等. ITS2序列鉴定小茴香及其常见混伪品[J]. 环球中医药, 2011, 4(4):260.

[9] 庞晓慧, 宋经元, 徐海滨,等. 应用ITS2条形码鉴定中药材麻黄[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8):1118.

[10] 庞晓慧, 徐海滨, 韩建萍,等. 中药材薄荷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8):1114.

[11] 刘冲, 杨伟俊, 顾政一,等. 基于GenBank核酸数据库ITS2序列鉴定一枝蒿与其混淆品种[J]. 中国药房, 2014(3):278.

[12] 徐广顺, 陈希元, 于德泉. 新疆一枝蒿新倍半萜成分——一枝蒿酮酸的结构[J]. 药学学报, 1988(2):505.

[13] 赵宗政.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 2012.

[14] Xie Z Y, Lin T T, Yao M C, et al. Unusual guaiane sesquiterpenoids from Artemisia rupestris[J]. Helv Chim Acta, 2013, 96(6):1182.

[15] Chen Z, Wang S, Zeng K W, et al. Rupestonic acids B-G, NO inhibitory sesquiterpenoids from Artemisia rupestris[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14, 24(17):4318.

[16] Jiqin Hou, Huijun Dong, Ming Yan, et al. New guaiane sesquiterpenes from Artemisia rupestris and their inhibitory effects on nitric oxide production[J]. Chem Inform, 2015, 46(10):4435.

[17] 徐广顺, 赵文,吴丹,等. 异一枝蒿酮酸的结构[J]. 药学学报, 1991, 39(7):505.

[18] 劉勇民, 于德泉.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J]. 药学学报, 1985, 39(7):310.

[19] 王燕.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004.

[20] 杨建波.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08, 39(8):1125.

[21] 吉腾飞, 杨建波, 宋卫霞,等.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研究Ⅱ[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12):1187.

[22] 崔凤侠, 章宸, 姜勇,等. 新疆一枝蒿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11):1757.

[23] 宋卫霞, 吉腾飞, 司伊康, 等.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21):1790.

[24] Zhao Y, Su Z, Aisa H A. A 2-phenoxychromone glycoside from Artemisia rupestris [J]. Chem Nat Compd, 2009, 45(1):24.

[25] He F, Aisa H A, Shakhidoyatov Kh M. Flavones from Artemisia rupestris [J]. Chem Nat Compd, 2012, 48(4):685.

[26] Aisa H A, Zhao Y, He C X. A 2-phenoxychromone from Artemisia rupestris [J]. Chem Nat Compd, 2006, 42(1):16.

[27] 汪豪, 杜慧斌, 朱峰妍, 等.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国药科大学, 2011, 42(4):310.

[28] 贺飞.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及HPLC指纹谱图研究[J].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29] He F, Nugroho A E, Wong C P, et al. Rupestines F-M, new guaipyridine sesquiterpene alkaloids from Artemisia rupestris [J]. Cheminform, 2012, 60(2):213.endprint

[30] 徐广顺. 新疆一枝蒿挥发油化学成份的研究[J]. 有机化学, 1987, 7(3):209.

[31] 覃睿, 解成喜. 新疆一枝蒿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GC-MS 分析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23): 141.

[32] 姚小云, 晁群芳, 陈志丹,等. 新疆一枝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C].武汉:全国微生物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2012.

[33] 姚小云. 新疆一枝蒿挥发油组成及药理活性初探[D].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13.

[34] 陈玲, 朱伟英. 气-质联用法对新疆一枝蒿中挥发油成分初探[J]. 新疆中医药, 2015, 33(3):37.

[35] 白红进, 赵小亮, 万英. 新疆一枝蒿氨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 28(11):119.

[36] 郭拓云, 于新兰, 刘君康. 新疆一枝蒿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J]. 中医药信息, 2010, 27(1):44.

[37] 张倩, 解成喜. 微波消解ICP-MS测定新疆一枝蒿中15种微量元素[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316.

[38] 秦子茹. 一枝蒿黄酮类成分抗病毒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015.

[39] 张素挽, 杨璐, 顾政一.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9(4):408.

[40] 秦子茹, 贺金华, 顾政一,等. 一枝蒿不同溶剂提取物抗病毒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J]. 中国药房, 2015(7):889.

[41] 雍建平, 赵江瑜,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3-脱氧一枝蒿酮酸的合成及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1):19.

[42] 赵江瑜,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新型一枝蒿酮酸异噁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A,B型流感病毒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 2012, 32(2):333.

[43] 斯拉甫·艾白, 努尔买买提, 窦勤,等. 一枝蒿酮酸抗乙肝病毒与保肝降酶作用研究[C].武汉: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 2007.

[44] 李治建, 古力娜·达吾提, 斯拉甫·艾白. 一枝蒿有效部位抗乙肝病毒作用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2(3):149.

[45] 杨璐, 张素挽, 刘中奇,等. 一枝蒿黄酮类提取物体内抗乙肝病毒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9(5):578.

[46] 孟繁龙, 李治建, 斯拉甫·艾白,等. 一枝蒿有效部位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医药导报, 2010, 29(10):1266.

[47] 雍建平,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一枝蒿酮酸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和抗A3,B型流感病毒和单纯Ⅰ,Ⅱ型疱疹病毒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 2008(10):1807.

[48] 阿不都热依木, 斯拉甫·艾白.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一枝蒿总黄酮抗氧化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1, 17(6):648.

[49] Xin X U, Chao Q F, Fang M Z,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Artemisia rupestris [J]. Food Sci Technol, 2011, 36(12),202.

[50] 姚小云, 晁群芳, 陈志丹, 等. 新疆一枝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J]. 食品科技, 2012,37(7): 213.

[51] 方美珠, 晁群芳, 兰雁,等.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技, 2011(1):160.

[52] 肖威, 斯拉甫·艾白, 李治建. 新疆一枝蒿抗炎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12):2836.

[53] 陈蕾, 姜雯, 潘晓梅,等. 复方一枝蒿微丸抗炎、免疫及抗菌作用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2):179.

[54] 刘循, 刘燕, 姚华,等. 复方一枝蒿颗粒对小鼠抗炎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13):185.

[55] 孟繁龙, 李治建, 斯拉甫·艾白,等. 一枝蒿有效部位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3):537.

[56] 王丹阳, 杨雨, 赵兵,等. 新疆野生一枝蒿粗多糖作为流感病毒疫苗佐剂的免疫效果[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6, 36(3):230.

[57] 王斌, 李治建, 斯拉甫·艾白,等. 一枝蒿提取物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 18(12):42.

[58] 薛丹婷, 李红玲, 王泳鑫,等. 新疆一枝蒿不同溶剂提取物治疗Ⅰ型过敏的药效学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10):2633.

[59] 王泳鑫, 徐建国, 李红玲,等. 新疆一枝蒿治疗Ⅰ型过敏的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 新疆中医药, 2013, 31(5):124.

[60] 董晓光, 曹贯涛, 杨晓兰. 两种中成药预防官兵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 人民军医, 2015(11):1292.

[61] 李光来, 管小江, 张忠民. 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11):1906.

[62] 管小江, 张忠民, 李建丽,等. 复方一枝蒿颗粒剂预防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初步研究分析[J]. 中国民间疗法, 2011, 19(12):41.

[63] 郭姗姗, 马雪萍, 潘昕,等. 复方一枝蒿颗粒对防治手足口病的体内外药效学研究[J]. 中国药物警戒, 2014(7):385.

[64] 涂良珍, 杨学磊, 曹丽蒙,等. 复方一枝蒿冲剂联合中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 2004, 15(4):232.

[65] 艾尼娃尔, 地力夏提. 复方一枝蒿眼用熏洗剂治疗常见外眼病的疗效分析[J]. 中医外治杂志, 2000(3):35.

[66] 許伟, 黄中华,赵峰华. 泪道硅胶插管及复方一枝蒿冲洗液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评价[J].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 2001(4):106.

[67] 梁志军. 一枝蒿在富蕴林场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 2013(7):65.

[责任编辑 丁广治]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玛咖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