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考试说明》 提高备考实效

2018-01-23毛萍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契合点

毛萍英

[摘 要]全国《考试说明》是高考全国卷的命题依据,提纲挈领、高度浓缩。2017年《考试说明》为政治备考提供了方向,如要重视对基础知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注重微观切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等。

[关键词]考试说明;政治试题;高效备考;契合点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4006202

全国《考试说明》是高考全国卷的命题依据,提纲挈领、高度浓缩,一条看似平淡的纲目,却可能蕴含着多个考查要素或考查细节;一句话的调整,一个字的变化,也蕴含着当年高考的重要信息。只有准确理解《考试说明》的各项内容,了解当年《考试说明》的变化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高效备考。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政治试题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变化比较大,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借助知识却又超越知识。因此,每当忙乎了一年的高三政治教师拿到当年的高考试题时,总会有此感叹:高考题呀,如海底针摸不透!细细品味2017年全国卷Ⅲ,便不难发现,高考必考知识的掌握程度、考点要求、试题的题型、试题的切入点、考查的范围和考查的能力要求等,在2017年《考试说明》中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立足课本: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在修订基本原则中提出要“增强基础性”的考查要求。因此,指引我们2017年复习备考的对策是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教材是学生学习之本,也是教师教学之本,更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高考试题的答案都源于教材,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只有立足教材、吃透教材、充分使用教材,强化对教材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及时对知识点查缺补漏才能提高备考的实效。2017全国卷Ⅲ试题特别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部分:如14题①②、17题③④、18题②④、19题③④、20题①③、21题①③、22题①③、23题②③,这些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只要在备考中吃透课本、吃透基础知识,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得分。非选择题部分:39(1)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这两题中考查的知识点分别是“国际社会知识”和“整体与部分的知识”,都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只要我们牢固地掌握了、理解了、吃透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属于基础知识部分的观点分就很容易拿到手,再结合材料分析,得高分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二、价值取向: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针对这一变化,我们制定2017年复习备考的对策是: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复习。2017年全国卷Ⅲ认真贯彻了这一变化,如38(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39(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这两道题目考查的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独特作用的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认识等。

三、微观定位:设问细化,注重微观切入

《考试说明》对高考全国卷的考试内容、高考必考知识的掌握程度、考点要求、考试范围、试卷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是高考全国卷的命题依据。《考试说明》中的典型例题是命题专家考核的着力点。因此,《考试说明》中的样题预测、预测样卷,无论是“生题”“熟题”均蕴含命题方向、设题特点,不仅要“会”,还要练“透”,要总结方法、警惕误区、紧扣知识。

《考试说明》样卷Ⅰ39(2)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弘扬长征精神对我们的启示。样卷Ⅲ39(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知识,分析为什么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些样题体现了设问范围缩小,注重微观切入的命题特点。这一信号告诉我们2017年的高考很有可能是微观切入,因此,2017年复习备考的对策是:设问细化,注重微观切入。备考复习中要构建以核心概念、主干知识为核心的三级知识网络,即“宏观——中观——微观”。

知识范围较小的试题,所用知识已经明确规定,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原理,深入分析,分层阐释的能力。因此,在高考的备考中,要以知识点为依据,向纵深拓展,特别注意微观知识的体系构建。“设问细化,注重微观切入”的这一特点在2017年全国卷Ⅲ试题中得以充分体现,如39(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我们在备考复习中应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核心知识构建三级知识网络。宏观: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微观: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重视部分的作用)。掌握了系统优化的方法(关系、特征、方法论),在面对这类考题时,就能得心应手,心不慌、手不乱,镇定自如地答好试题,成功应对高考。

四、思维立意:凸显学科思维,培养学科素养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同时也是对教师备考能力的一场考试。既然是选拔人才,那么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必然较高,这里的“能力”就是《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所强调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大能力。审题质量,直接受“获取和解读信息”与“调动和运用知识”两大能力的制约;作答质量,需要“描述和阐释事物”与“论证和探究问题” 两大能力的支撑。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离不开教师在备考中的指导,所以说,高考同时也是对教师备考能力的一场考试。因此,2017年复习备考的对策是:加强对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以知识点为切入口训练学科思维。如2017年全国卷Ⅲ38(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解题的思维是:“走出去”意味着“相互了解”。“出去”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来”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中国铁路“走出去” 伴随着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 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题型训练为导向训练学科思维。如《考试说明》答题模版(Ⅶ):“二、我国在对外关系中为什么这样做?”提示:必要性(现状:国情、地位、特点、不足)+意义(国内、世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学科思维回答2017年全国卷Ⅲ39(1)结合材料,运用国際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的表现;能够更好地协调政策与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有利于促进我国及世界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的普遍安全与持久和平。

2017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启示我们,高考备考复习一定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用心体悟《考试说明》中的高考动向,认真领会《考试说明》中高考“考查哪些知识和怎样考查知识”和“考查哪些能力和怎样考查能力”等问题, 打牢知识基础。总之,用《考试说明》指导高考备考复习,才能提高备考的实效性,成功应对高考。

(责任编辑 袁 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契合点
小学英语口语训练与普通话口语训练契合点探索与实践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浅析现阶段军营文化和警营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财务管理教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改契合点研究
探究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出版业危机
广告翻译探微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论王维、孟浩然、李白、白居易与陶渊明在精神世界的契合点
试论市场经济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