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2018-01-23刘崇炀
刘崇炀
[摘 要]文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支付平台型、融资平台型、理财平台型这三大互联网金融的模式,通过这三种模式的功能、应用以及风险引出了探讨,并且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防范研究。
[关键词]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2.075
1 互联网金融模式
1.1 支付平台型
支付平台型主要是指以第三方支付为主的网上交易支付形式,这种支付是依附于互联网这个交易平台达到货币转移的目的。现在第三方支付的客户群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且还在逐年增长,支付宝是其中的领头羊,并且在目前最具领先优势。紧随其后的是银联在线,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与深入人心的规模优势能够为人们带来资金安全感,在支付平台的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目前,网上支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比如说,在这个支付平台上可以进行网上购物、充值话费、网上转账等一系列行为,既能把时间节约下来又能让交易成本降低,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2 融资平台型
融资平台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个人与中小型的企业是融资型金融企业的主要客户群。这种金融企业作为金融中介,通过借贷获取利润,在自己盈利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许多企业渡过资金周转不灵的难关,实现双赢。
1.2.1 P2P信贷经营模式
简而言之,就是同时具备资金与理财想法的人通过金融机构将手中的资金借贷给有需要的个人或者公司。其中,中介公司要考察借款方的资信情况,并且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这种信贷经营方式是当下比较流行与实用的,可以为许多个人或者公司解燃眉之急。同时,这种经营方式有很多优点,例如分散风险,借款人可以把自己的资金借给多个客户,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另外,它的渠道成本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借款人和贷款人,信用交易的进行非常方便。
1.2.2 众筹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或者个人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对比传统的融资来说,众筹模式更加灵活,因为不仅仅看中项目的商业价值,只要是大家感兴趣的东西都能够吸引到投资。它的特点也很突出,主要是注重筹资人的创意,只要创意足够好,就能够吸引到众多的人关注同时能够获得大量的投资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另外,它主要是依托大众的力量,集合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投资一个项目。
1.2.3 小额网络贷款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依据互联网平台数据反映的情况来对个人或者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它尽量简化了申贷和审贷的流程,并且全程网络化,需要资金援助的客户只需要有一台电子设备就能快速申请到贷款,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1.3 理财平台型
理财平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针对客户进行理财方面的服务,比如以期货、保险、基金等方式提供给客户进行选择,从而赚取利润。这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最早是在西方国家流行,我国的互联网理财模式不仅学习西方国家而且也自身带有中国特色的特点。一方面,是社区理财服务,这种理财模式主要依托于贴吧、博客、论坛等社区形式的平台为用户打造最适合的理财方式。它的特点是将交流平台进行统一,为客户提供一个能够供所有需要的人共同使用的交流渠道,并且实时性较强,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推送及时了解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理财信息。另一方面,是个人理财服务,这种理财模式指的是幫助用户进行碎片式理财的理财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这类产品的主要代表就是余额宝。虽然两种模式的着重点不同,但最本质的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量身打造出最合适的理财计划。
2 存在的风险
互联网中国模式的发展进步是不可否认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同时能让我们的视野开阔,更加便利、舒适地生活。但任何问题都是有两面性的,更何况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双重性。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在给我们带来美丽前景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杀机。
2.1 支付平台型的风险
首先,它存在技术风险的问题。在进行第三方支付时我们必须要在页面上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才能进行支付,这就相当于将自己的各种信息裸露在第三方网站上,若是网站的专业水平不够,很容易会发生信息泄露问题。其次,很多第三方支付网站的创建者和技术员并不是金融界人士,他们只是擅长网络技术但是金融知识缺乏,因此对于支付时涉及的金融业务的方方面面很多都不了解,这样就无法针对网站金融专业方面的漏洞进行安全防御。最后,第三方资金存管是否安全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些网站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的技术漏洞和金融专业方面的漏洞较多,同时在操作方面也容易存在问题。
2.2 融资平台型的风险
2.2.1 P2P信贷经营模式风险
首先P2P平台存在监管方面的风险。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模仿西方国家,整体还处在发展阶段,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一些法律规章制度都不是很完善,因此存在着监管风险。许多平台不仅仅只是借贷这一项业务,还有担保、保险等其他业务涉及其中,一旦针对它的立法过严,许多机构都要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这就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利,但是如果要求过低,又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其次,它存在名誉风险。P2P平台最重要的是要取信于人,只有人们相信才能够放心地使用这个平台,这种模式才能拥有生存之地。可是这个平台一旦有一家不守信用,失去了人们的信任那么将会连累到整个行业。比如令人震惊的“e租宝”事件,由于监管不严导致了万千人民蒙受财产损失,大量的资金被不法分子转移挪用,至今都无法查找。这一事件爆发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P2P平台,人们对它失去了信任,整个行业都陷入了深渊,至今都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盛况。
2.2.2 众筹模式风险endprint
首先,针对筹资者来说,容易导致筹资人的知识产权被侵犯。比如说,筹资人在筹集资金时需要先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设计,以此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但若是被不法之人剽窃,并且在不经过筹资人同意的情况下先把这些创意设计变成现实,那么筹资人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并且没有相关的法律让筹资人维护自己的权利。其次,针对投资者来说,容易导致投资者投资失利。比如说筹资人在公共平台上展示的只是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这些都是一个雏形,投资之后的结果究竟如何没有人能够保证。甚至在平台上筹资人承诺的产品研发之后的功效也只是设想,在投资者投入大量资金之后,如果设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投资者就会面临着承受巨大的损失的命运。
2.2.3 小额网贷模式风险
这种模式的风险主要是无法确定信息准确度。许多电商为了争取客户会故意伪造交易信息,并且通过雇用水军的方式为店铺刷好评,以此来获得人们的青睐。但是这种做法会扰乱人们的视线,同时虚假的信息也会妨碍人们对它的信用评级,甚至会有许多不法网商会泄露客户的信息资料,从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另外,在网贷平台中有很多小型企业的用户,这些用户在互联网中记录的信息较少,导致了网贷平台无法准确地对这些用户评级审核,同时因为各个平台无法做到互通有无,这就增加了用户违约的风险,会给平台带来损失。
2.3 理财平台型的风险
理财平台主要存在信用风险。在理财平台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市场中有各种各样的理财公司,各种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但是在广阔的理财平台中也存在着一些非法牟利的机构,因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仍然是在起步阶段,在监管方面无法做到全面覆盖,许多机构的营运状态无法对社会做到完全透明化,身份信息等也不会在平台中公开,即使公开也无法核对真伪,由此就会产生很多不可控的风险。
3 防范风险的建议
3.1 加大、加深技术研发,做好应对风险的安全防范工作
首先,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使用者,要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平时应该多多了解相关的知识,在进行网上金钱交易时,避免因为自己的操作问题而被不法分子窃取账号与身份信息,造成财产损失。其次,作为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加大对平台开发维护的资金投入,同时在平台的创建与维护方面要邀请金融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完善平台的技术安全系统。在用户与平台进行资金转移时,要尽量简化用户的登录过程,但必须要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比如说,可以通过手机号码验证和支付时所需密码验证的双保险做到这一点。
3.2 加强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传统银行的合作
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传统银行除了竞争之外,更多的是应该携手合作,实现共赢。传统银行的优势是客户群数量庞大,同时其系统内收录了大量客户的数据,包括客户的诚信记录,资信状况和经营现状。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通过与银行的合作获得客户的资信状况,在大量数据的支持下完成对客户的信贷审核,降低平台的经营风险。而传统银行受限于自身的规模,成本等方面在中小型客户类型上的缺失则可以通过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作弥补。运营成本低,覆盖的范围相对较广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优势,银行通过与它的合作可以在小型客户的业务方面进行扩展,同时也能够提高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3.3 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制建设
首先,国家应该出台明确的关于互联网金融建设发展的监管政策。一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游离在国家法律的边缘,关于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这就导致了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对自己的经营行为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连是否存在监管风险都无法下结论。其次,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要根据金融业务的模式进行分类监管,对于不同金融模式的不同监管部门要做到问责制,明确其各自不同的职责。将互联网金融这一块的监管分而划之,这样就能够做到监管方面的完备与具体。最后,互联网金融监管应该着力于消费者的财产身份信息安全。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消费者在进行网上交易时无法做到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各方的身份信息都不透明,在委托代理方面极易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贾曼.互联网金融扩张中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2]刘晓丛.基于P2P网贷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5.
[3]孟祯.中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及其防范[J]. 中国市场,2015(39).
[4]王俊衡,吕品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困境与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7(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