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限娱令”到“限广令”: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发展现状及策略
2018-01-23代倩
代倩
摘 要 随着我国科技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基于网络传播的新媒体时代正在崛起,网络新闻传播媒体凭借其实时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特点,迅速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与此同时,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新闻传播媒体的地位逐渐下降。电视作为公共服务的平台,与政治、经济、文化的传播具有紧密联系,同时还具有引领群众价值导向的作用。因此,在网络新闻媒体的冲击下,通过改革与创新,积极寻求自身新的发展路径成为电视新闻传播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 限娱令;限广令;电视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3-0011-03
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让网络新闻传播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迅速发展起来,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比如微信、微博、各种新闻类App等,同时传播的内容和题材也丰富多样,这无疑给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电视新闻传播需要发挥其自身优势,只有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才能够稳固自身新闻传播的地位。原广电总局在2012年先后推出的“限娱令”和“限广令”看似给电视新闻传播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推出这一政策的深层原因也是为了让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积极进行内容上的创新,避免节目过度娱乐化,利用自身价值导向的优势制作出具有正确价值观和文化传播意义的节目,这样才能有长远的发展。总体来看,网络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对于电视新闻传播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二者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关系,电视新闻传播和网络新闻传播可以相互借鉴,通过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式,从而创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1 “限娱令”到“限广令”背后的思考
2012年1月1日原广电总局下发的限娱令提出,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对于娱乐类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每天19:30至22:00,全国上星综合频道播出娱乐类节目总数控制在9档以内,每个电视上星频道每天在该时段内播出的娱乐类节目时长不超过90分钟。原广电总局在2011年11月25日发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文件指出,2012年1月1日起,播出电视剧时,每集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這就是“限广令”。“限娱令”和“限广令”的提出为电视新闻传播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娱乐性的节目是当代年轻人观看节目的主流,对娱乐节目的限制必定会让电视新闻传媒流失大量的年轻受众,从而降低电视节目收视率;另一方面,限制广告的插播虽然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观看体验,但是却会让电视媒体的广告收入降低。短期来看,这两项政策确实会让电视媒体遭受损失,但是长远看的话,毕竟电视新闻传媒扮演着引导公众舆论和正确价值观的角色,“限娱”可以避免我国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传播,过度娱乐化的节目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内涵,有的甚至会造成不正确价值观的传递,比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婚恋节目的女嘉宾马诺就曾在节目中扬言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众在婚恋方面的价值观,即将爱情和婚姻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同样,“限广”虽然让电视传媒广告收入降低了,但是却给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节目观看体验,逼迫电视新闻传媒进行内容上的创新,通过创新优质的节目资源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让电视新闻传媒走得更远。
2 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发展现状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让网络媒体逐渐被广泛使用,传统的电视新闻传媒的地位因此受到巨大的挑战,再加上“限娱令”和“限广令”的推出,对于电视新闻传媒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电视新闻传媒只有认清自己发展的现状,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够生存下来。网络新闻传媒虽然发展迅速并得到了大众的喜爱,但是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下面将以传统电视新闻传媒为例,将其和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传媒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研究。
2.1 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现状
2.1.1 缺乏互动,单方输出
电视新闻传媒作为公共服务的平台,与政治和经济的传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还起着引领价值观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因此,长期以来,电视新闻传播都是官方的代表,通常都是由卫视官方将新闻或者节目制作出来然后在电视上进行投放,观众只能被动单方面接受,而不能参与其中进行意见与想法的交流,缺乏与观众的互动,久而久之,观众更愿意选择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可以参与其中的网络新闻传媒。
2.1.2 内容同质化,来源渠道有限
我国卫视电视新闻传媒播出的内容形式主要有新闻、电视剧、广告和综艺这四种节目形式,而且节目的内容都很相似,以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和安徽卫视的《极限挑战》为例,这两个综艺节目在性质上很像,都是通过某种游戏规则取得最终的胜利,而且每一季的游戏规则都不变化,观众观看这一类节目大多是源于对节目里明星的喜爱而不是节目本身。包括《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这一类的节目,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大的区别,所以说我国电视新闻传媒的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相比于网络新闻传媒,人人都可以是新闻制造者和传播者,而电视新闻传媒只能由卫视官方进行制作,节目内容的渠道来源受到很大的限制。
2.1.3 更新缓慢,制作成本高
网络新闻传播最大的优势就是时效性,它可以将最新的新闻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相比之下,电视新闻传媒新闻的播出都是经过前期的收集与制作才能在规定的时间段播出,更新速度比较缓慢,在制作成本上,电视新闻传媒要经过素材收集、内容编辑以及最终的视频剪辑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耗费的人力和物力都需要很高的资金成本来维护,相比之下,网络新闻传媒要灵活很多,一段文字、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视频都可以成为一则新闻进行传播,也不需要专门的人员去制作,因此不需要太高的成本,微博就是很好的例子,只要微博账号有足够多的粉丝量,账号主体发表的东西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转发。
2.2 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现状
2.2.1 互动参与,个性化推送endprint
网络新闻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户可以参与其中,自由转发并发表个人的意见,这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归属感,增强了美好的用户体验。同时,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App平台,在新用户安装使用时都会有选择感兴趣的话题的页面,App平台会根据用户的兴趣点进行内容的推送,提高了用户接收新闻的效率和准确性,这就是个性化推送,个性化推送让用户从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选择。
2.2.2 监管力度不够,信息真假难辨
网络新闻传播的门槛比较低,只要有手机都可能成为舆论的出发点,再加上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官方监管力度不够等导致网络上传播的很多新闻信息真假难辨,严重的话,还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比如曾经一度有人因为点击了不明链接而被盗取资金等。相比之下,电视新闻传媒要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因为传播的信息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
3 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发展对策与建议
外国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媒体和网络时代的新媒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下面分别对两种新闻传播的媒体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3.1 对于电视新闻传媒的发展建议
3.1.1 推动用户参与,加强互动
在网络时代,用户参与可以拉近用户和产品或者用户和平台的距离,正是因为用户参与,很多产品和平台才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电视新闻传媒也是一样,积极发展自己的移动网络平台是一种推动用户参与,实施互动的有效措施。央视新闻就是很好的例子,近年来,央视新闻开发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打通电视、手机、PC端三方融合,与用户进行全方位地互动传播,用户可以在新闻客户端上浏览新闻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央视新闻就可以进一步了解用户的想法,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3.1.2 进行内容创新,实施网络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卫视电视新闻传播平台都是通过引进其他国家的节目资源进行播放,比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就是买入荷兰的版权,一直以来比较热门的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买入的是韩国的《Running man》版权,甚至江苏卫视《我们相爱吧》也是购买韩国《我们结婚吧》版权;可见我国卫视电视新闻传媒在内容创新上动力不足,因此加强内容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同时,电视新闻传媒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实施与网络融合发展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现互联网、宽带通信以及数字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建设,在这方面,湖南卫视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湖南卫视是最早建立自己的网页和手机视频网站的电视传播平台,湖南卫视建立的芒果TV平台,将自己的资源与网络进行融合,形成了网站、手机移动端和电视节目一体化发展,获得了自己的忠实粉丝群。
3.1.3 加强对高素质新闻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任何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优秀的人才来实现,因此加强高素质新闻行业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为什么我们国家在电视节目上无法创新,在这方面,可以定期派人才去那些创新的国家,比如美国,韩国等,去学习思路与办法。然后再根据本国的国情,制作适合自己国家的电视文化节目。
3.2 对于网络新闻传媒的发展建议
加强网络监管,强化法律法规的规范。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新闻传媒进行规范,过度宽松的管理政策让网络新闻传媒的信息真假难辨,因此我国需要出台相应的网络新闻传播管理法律法规,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的网络监管部门,对网络上传播的新闻信息进行审核,控制舆论传播的方向,引导用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传播正能量。
4 结论
网络新闻传媒的出现让传统的电视新闻传媒面临着受众减少、营收下滑的问题,“限娱令”和“限广令”更是让传统电视新闻传媒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行的,电视新聞传媒可以透过网络新闻传媒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只有在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电视新闻传媒才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维护自身权威性。网络新闻传媒虽然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仍然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加强监管让自身实现规范化。基于此,本文将电视新闻传媒和网络新闻传媒这两大传统和新兴的新闻传播媒体在发展现状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董丽娟.电视新闻传媒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方向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3):221-223.
[2]蒋茜悦.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传播路径选择[J].新闻研究导刊,2016,6(6):70-71.
[3]杨洁.网络新闻传播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0):160-161.
[4]苏凡其.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变革[J].广电视,2015:105-107.
[5]顾立萧.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研究[J].学术探讨,2016:110-114.
[6]刘佳.“限娱令”和“限广令”热议下的冷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0-11.
[7]杨帆,互联网时代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国商论,2016(16):1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