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偶创客活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2018-01-23郑榕榕
郑榕榕
[摘 要]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戏偶创客教育是运用木偶艺术资源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将幼儿的情感、思维和想象力融入到戏偶创客活动中,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地表现与创造,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幼儿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戏偶;创客;美术教育;环境创设;创造力
福建省泉州市是我国的“木偶之乡”,具有丰富的木偶文化积淀与文化氛围。“偶”的世界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创客教育所倡导的“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福建省泉州市刺桐幼儿园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幼儿审美心理的发展与园本课程实践研究,将戏偶创客活动融入幼儿美术教育,以实现让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表现与创造能力”的艺术领域的核心目标。
一、别具匠心,巧妙创设,戏偶优化美育环境
美术教育不应局限于具体的美术活动情景,不应只存在于班级的艺术表现区,而是应该更加丰富多元,以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的兴趣。教师可通过创设美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提升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例如,幼儿园教师巧妙地将木偶文化融入到环境创设中,使“偶化”的环境产生了多种艺术效应。
1.用偶化环境丰富幼儿审美感受
在班级环境创设中,以活泼鲜艳的色彩为主色调,再将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制作成各种木偶,作为环境中的主体物。于是幼儿可以看到富有动感的区域标志、可操作表演的墙饰主体物,整个环境更显童趣,让幼儿感受到美的情趣,并产生表现美的愿望。
2.用偶化環境引导幼儿审美活动
利用木偶特有的夸张形象和拟人化的动态,创设三维互动空间,使环境由“静”变“动”,动静结合,为幼儿提供更大的美术想象空间。创设“戏偶创客空间”,放置不同种类的戏偶,如传统布袋偶、提线木偶、运用废旧材料自制的玩偶等,既可以供幼儿欣赏,也为幼儿留有自我展示的空间;创设“材料自取区”和“作品展示区”,使幼儿可以自主取材创作木偶并展示,进而提高幼儿的审美价值,实现幼儿的审美创想,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因地制宜,有效利用,戏偶丰富美育资源
幼儿所生活的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本“活教材”,教师要引导幼儿去感受和发现其中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1.挖掘社区美育资源
木偶文化是泉州的本土文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点。幼儿园就地取材,与泉州木偶剧团资源共享,增加交流与合作。以“请进来”的形式,邀请剧团优秀演员为幼儿表演精彩的木偶剧、介绍木偶的发展史、教幼儿制作泥塑木偶,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美。同时还以“走出去”的形式,通过“社区活动”“家庭假日小组”,组织幼儿到木偶剧院参观各种木偶,了解木偶的演变,欣赏和感受木偶戏等,更近距离地领略木偶的艺术魅力,开拓幼儿的艺术视野,为幼儿进一步创造美打下基础。
2.盘活园内美育资源
幼儿园有一个戏偶教育实物资源库——孩子们的“嘉礼作坊”,收藏着历年来教师、幼儿、家长们制作的近千件戏偶,有玩偶、皮影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用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自制而成。如只要一张一合就会“呱呱唱歌”的“小青蛙”是用河蚌壳做成的;杖偶“拍胸舞哥哥”的身体是用沐浴瓶做成的;布袋偶小姑娘的脸是用调色盘做成的……每当幼儿参观“嘉礼作坊”,就仿佛置身于“木偶王国”,引发他们的奇思妙想,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吸引他们尝试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废旧材料创作出各种木偶。这些资源为激发幼儿创作灵感提供了源泉,使幼儿随后的创作内容更加丰富、情感饱满、形象灵动。
三、关注兴趣,融合主题,戏偶丰富美育内容
主题活动是一个探索、发现、积累经验的过程,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生活认识、情感体验以及基本技能,往往能使他们在创作中“厚积薄发”。
1.主题活动经验成为戏偶创客活动的支撑
教师应充分利用主题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作为戏偶创客活动的依托和背景,及时捕捉美的信息,关注幼儿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开展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戏偶创客活动通常安排在主题课程的中、后段,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成为创客活动的支撑。例如,在园本主题课程“好玩的弹簧偶”中,通过“我喜欢的弹簧偶”“不一样的弹簧偶”“神奇的弹簧”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认识“弹簧偶”,做好认知经验的准备;再以“我和弹簧偶做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与戏偶之间的美好情感,做好情感表达的准备;通过“纸条弹弹偶”“快乐的小偶人”“纸偶变变变”等做做玩玩的活动,做好技能的铺垫。在此后的创客活动“多变的弹簧纸偶”中,幼儿创作了富有个性、造型多样、充满童趣的作品。
2.戏偶创客活动是主题课程的助推器
一方面,主题活动为戏偶创客活动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戏偶创客活动又可以通过与主题活动的整合,使主题课程不断得到推进和生成。例如,在“家乡的掌中木偶”活动中,以提线木偶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为木偶做新衣”是在主题活动的推进中产生的创客活动。幼儿通过美术欣赏活动感知了不同木偶服饰的特点,如图案的代表性、对称性、色彩的搭配等;同时,还发挥了家长的作用,请家长带幼儿到锦绣庄参观传统木偶服饰,协助幼儿一同完成“我为小木偶做新衣”的设计和收集各种制作材料的工作。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幼儿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更丰富了。由此生成了新的活动内容“刺绣偶衣”,通过区域活动引导幼儿感受闽南刺绣工艺,并尝试学习刺绣工艺。在学习刺绣的过程中,幼儿的专注、坚持、互助互学令人赞叹。木偶衣服有了,需要木偶头,才能成为一件完整的木偶作品,于是新的活动“泥塑木偶头”又产生了。幼儿的兴趣不断地推进着课程延伸,课程也在不断地丰富着美育内容。
四、立足经验,因材施教,戏偶创新美育形式endprint
幼儿把美术当作一种游戏,越小的幼儿越是如此。在戏偶创客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戏偶创客游戏中自然地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进入无限的创意空间。
1.趣味化表演——萌发艺术情趣
木偶幽默与夸张、鲜明而又富有趣味性的特点吸引着每位幼儿,其形、声、色及动感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教师们常常以生动、有趣的木偶剧表演引出创客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充分感知作品,激发想象,丰富情感,并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如在“做做玩玩:纸偶变变变”活动中,教师将各种造型的纸偶以木偶剧的形式展示在幼儿眼前,瞬间就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再以“和小兔、蜗牛交朋友”的偶戏表演,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启发他们大胆想象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自己喜欢的纸偶。幼儿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则借用小木偶对幼儿的创意给予肯定,这种“人偶”之間的互动交流,十分亲切自然并充满童趣,为后续创作活动做了良好铺垫。
2.低结构材料——激发无限创意
幼儿的创作与表达要通过适宜的材料显现出来。教师在甄选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既要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要使他们能够通过对工具材料性能的探索,提高创作的表现力。幼儿园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大部分是低结构材料,如纸条、纸筒、纸盒、纸袋、瓶子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材料,使幼儿有更多创造和想象的空间。“戏偶创客空间”就是一个开放式的、适合幼儿自主表现、大胆创造的环境,其中大量地投放各种低结构美工材料,工具盒及材料的摆放便于幼儿自由取放和自主管理。在“纸偶变变变”活动中,幼儿收集了各种纸质品,如纸盒、纸杯、广告纸、蛋糕纸托、彩色手工纸等,投放在“戏偶创客空间”后,幼儿常常会自主摆弄这些材料,将其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变形。随着幼儿创作需求的改变,还会不断地充实更多的辅助材料,以支持幼儿纸偶创意活动。在制作过程中,每位幼儿都是“小创客”,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创作”出来。有的利用纸盒开口的造型,将纸盒装饰成一只大怪兽;有的用纸条折成多个纸弹簧连接在一起,夹上四个夹子,做成了一只爬行的鳄鱼;还有的用蛋糕盒和羽毛做了一只小兔子,在装饰五官的时候,眼睛老是掉下来,他都没有放弃,终于用轻彩泥把活动眼粘在了纸盒上……幼儿们边做边玩边表演,其乐无穷。
3.自主式学习——支持独特创意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其特有的发展特点,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动手能力的差异给予帮助和循序渐进的指导。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抛弃不必要的示范,借助木偶表演和多媒体,从选材、造型设计等方面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通过隐性指导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让他们在体验中激发想象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作为幼儿活动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定位,保证幼儿创作过程的持续和专注,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例如,在教学中尝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西沃白板”软件的“克隆”功能,将各种操作材料的图片整理成一个“材料库”,而幼儿是“木偶设计师”,可以“因意选材”,自主选择材料在平板电脑上进行组合创作,将创意构思形象化,而且能够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调整设计思路,更好地支持后期“创想制作”。这是一种便捷的“开放、自主”的创作形式,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做主”愿望,使其尽情享受自主创作带来的乐趣。
抓住戏偶创客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契合点,让木偶文化艺术得到了传承,让美育活动更具特色,让幼儿渐入创意佳境,提升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让幼儿稚趣的童年在戏偶创客艺术中尽显盎然生机。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