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效完成育人目标
2018-01-23陈进才
陈进才
教育发展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实现教育发展又是由众多因素所决定的,其落脚点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进。这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有效完成学校育人目标的关键。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
完成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完成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所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已不仅仅是 “传道、授业、解惑”的关系,它是一个复杂而又拥有多种因素的关系体:教与学的关系、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甚至还涉及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道德的关系。所以,新型的教育观与教育理念特别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教育的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强调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同时,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鲜活互动、共同体验、师生同步成长的快乐过程。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育人环境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体,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的和谐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不会立竿见影。学生未来会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作贡献,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而关键在于其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构建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这样,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是学生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而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打造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这是学的前提和关键,是育人的必然要求。
二、师生关系的和谐来自关爱和相互尊重
1.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与保证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的这一至理名言,讲出了爱是教育的灵魂。一个没有爱心的教育者,将很难完成他的教育工作。为师者,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教师通过教育,让其成人、成才。这一过程往往是曲折的,犯错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学生犯错很正常,教师要容许,并要引导学生改正。爱心来自心底,而不是表象。教师必须真正为学生着想,要有真心、有耐心、有爱心。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水滴石穿,用真爱收获的必然是成功的喜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首先是教师必须真爱学生,这是重要的前提。
2.尊重学生与尊师重教两者不可或缺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少数教师中仍然存在,“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等已不再符合新课程培养目标的教育观还充斥在有些教师的施教过程中。若教师不尊重学生,不平等、友爱地对待学生,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对立,甚至被扭曲,从而导致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时代在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更新。平等方能沟通,沟通方可交流施教。然而,现今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同时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性,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不愿意真诚地走进学生心里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不愿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总是以批评代替教育。这种做法只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拉大师生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产生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快乐,从而获得向上发展、提高的动力。为师者,当以尊重学生、平等相待为指针。
此外,全社会同样应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育人质量和效果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学生的培养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庭、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在发展,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在不断提高,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日渐浓厚。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教育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稳定的问题,如部分地区教师应有的待遇保障问题、教育的投入问题、教师社会地位提高问题等。所以,全社会要关注教育、关注学校、关注教师,净化不良风气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共同构建一种和谐的、尊师重教的教育环境。
三、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深化教育评价体制改革
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拓宽了学生接收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而学校单纯的课堂教学渠道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并不丰富,有些知识可能教师都没有了解,学生却已经知晓。所以,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又都是学习者,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观念,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共同学习进步。教师要有终身学习观,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尚情怀和科学及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已是时代的迫切要求,而提升教师的修养,特别是师德和人文修养,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至关重要。
教师素质提高是关键,但教育评价改革也是一个保障。尽管为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而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的口号和要求已经提出了很久,并且已经付诸行动,但教育评价依然被高考、中考所左右。而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主要以学习成绩为依据,为了使学生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教师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给学生“加压”,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养成。教育评价体制不改,又何以能真正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所以,为有效完成育人目标,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培訓;另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深化教育评价体制改革,让教育者能够放开手脚,潜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师者,应该努力践行敬业无私、追求关爱学生全面终生发展的教育目标,而全社会则应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尊重教师的劳动和社会价值。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同维护、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为有效完成育人目标而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责任编辑 张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