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校长职业角色的胜任素质

2018-01-23张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张勇

[摘要]高职院校校长在学校治理决策、行政管理、学术科研以及外部关系中担负着多重职业角色。从管理学领域职业胜任力理论视角出发,从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人特质、动机等六个层面论述了高职院校校長职业角色的胜任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长;职业角色;胜任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02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1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管理学领域职业胜任力理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普通和优秀工作者加以区分的要求催生了胜任资格测验的产生,胜任力理论也应运而生。戴维·麦克利兰认为胜任力包含着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人特质、动机等六个基本内容。这六个基本内容中,知识和技能是容易感知、测量和培训的表层特征,是基准性胜任力,是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人特质和动机是难以测量的内隐部分,是鉴别性胜任力,是分优秀和一般的关键因素,深层次的特征比表层更能决定人的胜任程度。胜任力理论如今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领域,在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发挥出了良好的效果。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办好学校不仅需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更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这其中高职院校校长的职业角色特别值得思考和审视。随着高职院校校长的职业化发展,其选拔任用和考核培养应以管理学理论为基础更加注重科学性。

二、高职院校校长的职业角色

(一)学校治理决策的核心参与者

我国公立高职院校普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校党委的核心成员,提议并推动重大决策并参与讨论订正学校重要决策。大学校长往往都担任着校党委副书记的职责。高职院校校长对学校大小事务负责,在办学治校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高职院校校长摸索出的治校设想,经过调研论证,最终会形成较为成为的治校方略。校长把相应的治校方略形成校党委常委会议案提交讨论,经过校党委常委会或者校党委通过最终变成学校决策。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凭借个人智慧,将个人意志不断上升为全校政策规章,从而实现对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大学的发展靠的是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同样也会在校党委常委会议上提出议案。校长作为校党委常委的重要成员,会对相关议案给予意见,这些意见直接影响到了议案能否通过。校长通过在校党委常会中的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对学校相关决策进行讨论,对学校相关规章进行订正,通过影响学校决策来引导学校发展。

(二)学校行政管理的最高负责人

校长是学校行政管理团队的首领,是执行相关决策的最高负责人。学校党委的决策需要依靠学校行政团队的有力执行才能够落地,校长为首的学校行政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效率直接决定了学校决策发挥的效果。校长作为学校党委核心成员,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对决策来龙去脉具有较好的理解。决策后,校长需要通过文件或者是会议的形式,对决策进行详尽的阐释,保证行政队伍对决策的充分理解。针对决策的实际,校长需要做出相应的执行策划,并将任务的分工明确到各职能部门。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校长还需要有效的监督,关注执行的效果,做出有效的反馈和修正,保证党委决策正确地施行。另一方面,学校行政管理中总会有价值上利益上的冲突,高职院校校长作为行政管理团队的首领,还要在总体上协调各方利益、解决矛盾,保证行政管理队伍的和谐高效。校长在行政管理中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决断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能力以及个人领导风格和魅力。

(三)学校学术科研的积极推动者

高职院校侧重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术科研在全院各项工作中并不占有最主要地位。但学术科研作为高校的基本职能,对教师教学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忽视。高职院校师资水平有限,科研队伍建设相对不足,高职院校校长往往都是高职院校学术队伍中的佼佼者。高职院校校长凭借着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威望进入学校学术委员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术事务进行规范管理,推动学校学术科研水平的提升。有些高职院校校长不仅是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成员,还是主要成员或者是最高负责人,他们利用自己对学术的执著和热情,对全校学术事务进行了高水平的管理,促进了高职院校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有限,往往只能在若干领域的科研上取得发展和突破。高职院校校长往往是高职院校学术科研的榜样,要发挥自己的科研热情、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不断影响全校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带领着全校师生在学术科研上不断进步。

(四)学校办学资源的外部筹措者

大学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环,与其他组织和个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高职院校校长作为学校的代表在这些外部关系中要争取办学资源、提升学校影响。高职院校校长除了应对大学内部的关系外,还需要代表学校开展外部活动。高职院校校长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争取政府更多的支持;要积极拓展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维护好良好的关系,主动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要维护好学校与社会个人、团体的关系,争取更多的社会捐赠;要积极联系国内外高校,展开交流合作。高职院校校长必须是一个良好的“社会活动家”。高职院校在外部的形象和声誉是一笔无形资产,拥有良好外在形象和声誉的大学将会获得更多优质生源、更好的办学资源、更好的就业。高职院校校长在开展外部活动的时候,其个人代表着整个学校,除了要获取实质性的办学资源外,还要积极提升和维护学校的无形办学资源——学校形象和声誉。

三、高职院校校长职业角色的胜任素质

(一)知识层面。高职院校校长应该是一名教育家,各种角色都离不开“教育”二字,这就需要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政策等知识作为其发挥各种角色和职能的知识储备。“教育和管理的实践经历,有利于大学校长了解和掌握大学的运行、发展规律,并形成知道和推进自己办学及治校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校长通过各种方式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水平。高职院校校长同时还应该是一名学者和专家,拥有自己的研究领域专长,有着某研究领域精深的知识,能够在自己的学术科研领域不断创新成果,为学校学术科研发挥引导和模范作用。endprint

(二)技能层面。校长应该是一名拥有良好管理艺术的管理者,他们需要拥有良好的管理魄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良好的管理能力,不仅能够使高职院校校长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余,而且可以在“管有余力”的情况下,更多地去谋求学校发展大局。高职院校校长参与到学校内部工作和外部活动中都需要具有一个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够与校党委书记、学校其他领导成员、教师、学生、政府官员、企事业人事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交际能力是各项角色发挥的前提。

(三)社会角色层面。校长需要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因为这种社会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到了其行为处事态度和方式。高职院校校长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担负着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重大责任,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高职院校校长还应该有着更大的社会担当,因为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自我的人生发展,同样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富强。校长还应该看到自己的社会担当,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自我概念层面。高职院校校长应该一切以实际工作成效为中心,不苛求場面、客套等形式主义的东西,将工作做好、将事情办成即可。务实的态度将会使得高职院校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不断踏实进取。高职院校校长自我概念中一定要是不断进取和追求卓越。高职院校个人的进取态度,将会深刻影响到全校师生精神面貌。一个积极进取的高职院校校长一定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人,一个学校同样也是一个追求更高更远目标的学校。高职院校校长应该有一个谦恭的态度,不苛求层级、待遇等高低贵贱的心理虚荣,抱着谦虚学习、为人恭敬的态度去做事去与人交流;要用坦诚、真诚的态度与人交往。

(五)个人特质层面。高职院校校长应该是一个沉着理性的人,凡事三思而后行,遇到事情用理性和智慧加以解决。高职院校校长应该拥有良好的个人智慧,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高职院校校长要面对更多更杂乱的各种事情,需要有一个深邃的思想,从繁琐的事务中超脱出来,用思考去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把握学校发展的道路。

(六)动机层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动机分成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促使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就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这种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与领导者的事业心、抱负水准、责任意识、政策水平和能力密切相关。”拥有自我实现需求动机的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能够产生最大的满足感。高职院校校长应该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根本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淡泊名利,才能够胜任高职院校校长这样一个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岗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