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联合西医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患者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8-01-23卢建政王少华赖鸿儒
卢建政,蒙 冰,王少华,赖鸿儒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近年来亚健康失眠症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1]。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西医抗抑郁、抗焦虑以及镇静类药物治疗,收效甚微,且会产生成瘾性[2]。中医称之为“不寐”,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3]。本研究探讨了采用中药归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的效果,并进一步明确患者的中医学机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接诊的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4]中关于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诊断标准及失眠程度分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的病程、年龄及失眠分级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应用艾司唑仑(湖北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2458,规格:1 mg×20片)1 mg/d口服。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归脾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归脾汤方剂组成:黄芪20 g、夜交藤15 g、白芍13 g、当归12 g、郁金香12 g、川穹10 g、石菖蒲10 g、木香10 g、酸枣仁10 g、党参10 g、白术10 g、炙甘草8 g、远志8 g、茯苓8 g、五味子5 g;心虚胆怯患者加用半夏8 g、厚朴5 g、陈皮5 g,肝炎较盛者加用龙胆草10 g、柴胡8 g、黄芩5 g,血虚较重的患者加用阿胶15 g、龙眼肉10 g、熟地8 g,不寐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加用生牡蛎8 g、柏子仁8 g、合欢皮5 g、琥珀末5 g,痰热盛的患者加用竹茹8 g、栀子6 g、黄连5 g。以500 mL加水煎服,分2次早晚服用。2组均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每个疗程为7 d。
1.3观察指标 统计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记录2组夜间觉醒次数、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并对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疗效评价标准[5]:治愈,患者经治疗后,心悸、气短、乏力等相关症状均明显消失,患者睡眠时间超过6 h,睡眠质量良好;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各项症状明显好转,且睡眠时间超过3 h,睡眠质量明显好转;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睡眠时间在0~3 h;无效,患者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2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周后,2组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睡眠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夜间觉醒次数、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夜间觉醒次数、入睡时间均显著缩短(P均<0.05),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6.982,P=0.008。
2.4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 论
表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6.536,P=0.011。
失眠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觉醒和睡眠时间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长时间睡眠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狂躁及心情压抑等。研究显示,各项失眠症状的发生均与患者精神不济相关,严重情况下甚至会诱发患者发生强迫症[6]。目前临床中主要通过抗抑郁、镇静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艾司唑仑属于苯二氮类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镇静、催眠作用是硝西泮的2.4~4倍。其作用于苯二氮类受体,强化中枢神经内的γ-氨基丁酸型受体的作用,影响边缘系统,从而发挥抗焦虑作用。且其催眠作用较强,患者口服后可在20~60 min内入睡。但长期镇静类、抗抑郁类西药治疗给患者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且会造成药物的成瘾性,不利于患者失眠质量的改善,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7]。
中医认为失眠症属于“不寐”,是目不暝、不得卧所致的思虑劳倦,患者脏腑遭受邪气侵扰;脏腑受损,气血失和,则表现为心脾两虚[8]。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是失眠症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患者表现为神失守舍、血液耗损,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夜不能寐。中医学认为心藏神、脾主思,心藏血,脾统血。因此治疗过程中,主要从生气血、补心脾两个方面着手。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甘温之品补脾益气生血;当归、白芍、五味子敛阴养血;茯苓、酸枣仁、远志、夜交藤宁心安神;木香、郁金、川芎、石菖蒲辛香而散,理气醒脾,大量益气健脾养心药配伍,共奏中焦运化之功、心血宁神之效。相关报道均显示,归脾汤在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失眠症状,进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9]。在治疗过程中,我院参考患者症状具体状况,采取了归脾汤加减的治疗方案,分别针对心虚胆怯、肝炎较盛、血虚较重、不寐症状较为严重、痰热盛的患者采取药材方面的加用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药归脾汤联合西药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PSQI评分明显降低,夜间觉醒次数、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显著延长,且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药归脾汤联合西医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患者疗效明显提升,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李海华. 原发性失眠症的心理病理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2013,42(13):1533-1536
[2] 徐淼,潘霄. 老年失眠症心理治疗疗效的系统评价[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78-281
[3] 王志丹,陈少玫. 失眠症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3):355-356
[4]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4):1844-1856
[5] 中医中医科学院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课题组. 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8-25
[6] 闫明启,朱立红. 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05-1507
[7] 金香兰. 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10-211
[8] 李安洪,赵琴. 1063例失眠患者证型分布及诊治规律探讨[J]. 陕西中医,2014,35(2):158-159
[9] 果春雨. 归脾汤治疗不寐之心脾两虚证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3):2581-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