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注射液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2018-01-23刘维海

吉林中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性疾病天数脑缺血

刘维海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安 712000)

我们对2016年全年我院脑缺血性疾病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使用现况调查研究,对使用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患者年龄分布、疾病类型(包括中医辨证)、用药情况(使用方法、并用药物)、化验指标(凝血六项、血常规中的血小板指数)、用药时患者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

对脑缺血性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缺血发作、腔梗、脑梗塞等)治疗的目标需要恢复血供、氧供[1],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除丹参注射液外,临床可选用的同类药物也较多,包括有红花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等,而活血化瘀药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有一定作用[2],西药的阿司匹林

肠溶片等抗血小板的药物是其治疗的首选药物,这类药常前后使用或联合使用,考虑可能会有干扰,我们对使用丹参注射液前后患者的表现,包括指标成分或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率,神志、头晕等)来判断使用效果,出院时的病情变化,总之以疗效判断情况[3],也为临床和科研人员提供第一手统计分析数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抽取一年内在治疗脑缺血性疾病中使用丹参注射液的患者286例,年龄27岁~90岁,现以年龄段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5组,分别为40岁以下占5.94%,40~50岁占9.44%,51~70岁占50.37%、71以上占34.26%,通过统计不同年龄段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的人数及所占百分比,了解使用丹参注射液患者的年龄分布主要在50岁以上人群,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患脑缺血性疾病的几率较高,这也与学者王定坤研究的相一致[4]。

1.2 患者住院时间分布概况 将使用丹参注射液的脑缺血性疾病患者根据其住院天数分组,统计不同组别(住院天数)下患者的人数及其所占的百分比,按照7天(一个礼拜)的倍数进行时间划分,了解使用丹参注射液患者的住院天数分布情况,其中用药1~7天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7.83%,8~14天占52.10%,也就是大多数病例在2周以内用药。

2 疾病分布情况

2.1 西医学诊断统计分布情况 诊断包括脑动脉硬化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脑栓塞等,分别统计各类诊断中使用丹参注射液的患者人数,了解该药在各类疾病中的使用情况,并对照丹参注射液说明书中提出的适应症,评价实际临床使用情况。其中脑动脉硬化症15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6例,腔隙性脑梗死115例,脑梗死222例,脑动脉供血不足39例,对于一个病例,诊断会多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总的来看主要是脑梗死,也就是脑缺血性疾病以脑梗死为常见诊断,患者表现为头晕、肢体活动不灵等临床症状,诊断伴有非脑血管疾病的心、肝、肾疾病的有冠心病68例、脂肪肝12例、肾囊肿6例。

2.2 中医学诊断分布情况 由中医诊断主要为眩晕、中风、头痛、颤病等,还有痫、面瘫、肌痹、肾衰、胸痹心痛、消渴病等,中医证型为风痰阻络证、痰瘀滞络证、肝阳上亢证、痰浊上蒙证等。其中眩晕117例,中风115例,头痛15例,颤病11例,主要的中医诊断为眩晕和中风,而辨证论治的证型有痰瘀滞络证133例,痰浊上蒙证67例,风痰阻络证24例,肝阳上亢证17例。这些中医诊断和辨证论治都严格按照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指南[5]。

3 治疗方法

3.1 用药疗程 从医嘱开始到医嘱结束的天数为用药时间,一个持续用药天数应该为一个疗程。用药天数从5 d以下到17 d共分为14组,统计各组中使用丹参注射液的频数及其所占的百分比,了解丹参注射液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疗程,使用一个疗程多为1周左右,这也和以前的研究[6]相一致,见表1。

表1 丹参注射液用药天数分布

3.2 给药时间窗 对本研究所有丹参注射液给药时间点进行分段,并统计不同给药时间窗内使用丹参注射液的病例数所占百分比,见表2。

表 2 用药时间窗分布

结合患者住院天数和用药天数,可以看出,该类患者住院天数集中在18 d以内,丹参注射液的用药天数多为7 d,使用时间窗有两个集中点,前期1~3 d给药较集中,后期第10~13 d给药较集中,结合病例得知,医师对病情较稳定的患者住院初期给予丹参注射液,病情较重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在第10天左右给予丹参注射液。相关的药物治疗时间窗的研究为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数据,有学者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7],越来越多中药类的有效时间窗研究会为临床提供更多依据。

3.3 用药方法 了解丹参注射液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主要用药方法。药品说明书提示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每次10~20 mL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 mL稀释后使用,1次/d,或遵医嘱。个别糖尿病患者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丹参注射液溶媒,临床实际使用有超出药品说明书的现象,有学者[8]对丹参注射液的剂量和用药安全型的研究提示应按照推荐剂量给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4 不良反应

以前有丹参注射剂过敏的报告,本次病例分析中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

5 其他分析

对于丹参注射液用药目的、适应症和联用药物,以及临床化验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丹参注射液在中医药治疗中起到的是活血化瘀作用,该类患者表现为头晕、肢体活动不灵等临床症状,患者常伴有非脑血管疾病的心、肝、肾疾病的有冠心病、脂肪肝、肾功能不全等,而有理论认为心脑缺血性疾病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基础,其共同基础为血瘀,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有关,均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活血、化瘀、通络之法,同治心脑,注重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9]。

本次调查研究中的病例对该类疾病其诊疗方案常采用针对性给予控制血压、改善循环、支持对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常采用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10],按照治疗方案常给予合并用药、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丁钙片、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等口服药物,还有静脉滴注联合用药改善脑功能药物,例如天麻素注射液、胞磷胆碱注射液、吡拉西坦注射液等,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注射剂类药物,合并感染患者也和抗菌药物联用。

针对改善循环药物,常以血常规和凝血六项来监测其使用,观察指标有血常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等血小板指标[11],和凝血六项中的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指标,这些指标在病历中只看到了部分变化情况,可能是病例收集不足,但是多在血常规中血小板指标正常和凝血指标基本正常时使用丹参注射液。联用最多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只有在大剂量应用时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其与活血化瘀药类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本次研究286份病例的化验数据未获得,虽然指标未获得,但患者主诉未有黑便、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医嘱记录以好转为趋势,患者的出院表现都趋于好转。

6 讨论

6.1 综合疗效 丹参注射液虽然为中药注射剂,但是不像配方注射剂的成分那么复杂,而且作为一种国家基本药物其药理作用研究已经很多也很明确,其主要成分为丹参素钠、原儿茶醛[12],主要有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肌梗死,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保护肝、肾,抗氧化等作用,而临床实际使用丹参注射液的病例中有心肝肾合并症,所以丹参注射液在脑缺血性疾病中能起到综合治疗效果。

6.2 结合西药治疗 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症状有头晕、耳鸣、头昏沉、头痛,还有思维和语言比以前缓慢,以及肢体活动不灵等,一般脑部MRI检查可确诊[13],是一种复发性疾病,以预防为主,治疗方案以改善循环、支持对症治疗。而中医对脑缺血性疾病有较明确的诊断和辨证,中医以其主要表现症状有眩晕、中风、头痛、颤病等诊断,并对其辨证分为风痰阻络证、痰瘀滞络证、肝阳上亢证、痰浊上蒙证等,丹参注射液针对中医证型起到活血化瘀效果,在脑缺血性疾病中西药结合辨证论治有很好的效果[14],但在说明书中未提到其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对其治疗结果和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便为修订说明书时提供参考。

6.3 中医药疗法 中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理论研究[15-16],中医医院对中药注射液使用有一定经验,临床有丹参注射液、血栓通、红花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活血化瘀药,虽然都为活血化瘀药,但是其抗凝药物成分不同,机制不同[17],本研究发现,临床医师在使用此类药物时有一定的选用原则,即在针对住院时间较长的脑缺血病患者(20天以上)使用一种活血化瘀药一个疗程后换为另一种,这样可避免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是为了维持药效。例如一入院病人诊断为脑供血不足,有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伴胸闷、恶心欲呕,耳鸣,无视物旋转,补充诊断为颈椎病,入院后给予改善循环,降压,支持对症治疗,分别给予血栓通入液体静脉滴注,注射用葛根素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降血压,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改善脑血循环,以及胞磷胆碱注射液改善脑功能代谢,经过几天治疗后,患者头晕减轻,偶有胸闷、恶心欲呕、耳鸣,BP:120/70 mmHg,心率72次/ min,心律齐,心音可,请骨科医师会诊后认为其颈椎病是恶心欲呕的原因,进行保守治疗,注意颈部活动外继续给予改善循环、调节血压、支持对症治疗,并将以前已经使用一周的血栓通和葛根素注射剂改为丹参注射液和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经过5 d治疗后,患者头晕、耳鸣、后背部疼痛较前好转,无胸闷、恶心欲呕等症状,BP:110/70 mmHg,心率70次/ min,心律齐,心音可,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7 小结

丹参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而临床常将其用于中医辨证后的活血化瘀药选用,临床应用超出药品说明书范围。如配液用溶媒对糖尿病患者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丹参注射液溶媒,有学者已对丹参注射液与溶媒配伍的稳定性有所研究[18],认为丹参注射液在25 ℃,20 mL配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放置2 h,稳定性较好。

本次研究的286份使用丹参注射液的脑缺血性疾病病例中,以50岁以上患者为主,住院天数常在20 d以内,以脑梗死和脑动脉硬化症为主要诊断(中医以中风、眩晕收治),患者在病情较稳定时使用丹参注射液,常以7 d为1疗程,医师按照不同的症状给予剂量调整,剂量范围和溶媒与说明书有差别,以活血化瘀为主要用药目的,兼有改善心、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19-20]达到综合疗效,按照治疗方案改善循环、支持对症治疗联合用药,选择不同活血化瘀药有一定原则,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临床转归为好转。总之,国家基本药物丹参注射液作为一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在脑缺血性疾病临床使用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 王学颖,余丹.脑缺血性疾病治疗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 2013, 7(15):7112-7114.

[2] 梁贤栋,刘龙民,胡宗仁.活血化瘀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应用[J]. 吉林中医药, 2009, 29(1):21-22.

[3] 谢雁鸣,毛平,田峰.真实世界研究在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中应用前景的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0,21(3):324-327.

[4] 王定坤.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防治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6):830-831.

[5] 陈怀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指南解读[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 25(11):949-951.

[6] 刘维海,张恩户,张婷华,等.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丹参注射剂临床用药分析[J].陕西中医, 2014, 35(1):87-90.

[7] 潘红,孙芳玲,王文,等.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及其有效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19(3):201-203.

[8] 曹秀梅,王玉平,王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105例回顾分析与规范用药[J]. 河北医学, 2013, 19(3):441-444.

[9] 董永书,田中华.邱保国“血瘀同源论”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理论浅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11(10):1260-1262.

[10] 赵新春,邢效如.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 首都医药, 2014:90-91.

[11] 王改合,王娅菲.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变化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 , 2013, 26(5):500.

[12] 刘倩,张媛,李安平,等.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的确定及不同厂家中量效关系的比较[J].药物分析杂志, 2014,34(3):500-504.

[13] 史天亮,李海帆,谢明全,等. 脑缺血性疾病的MRI诊断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30):224.

[14] 王波,宋义军.用丹参注射液和西医疗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6,14(17):120-121.

[15] 甘佳乐,徐武清,刘敬霞,等.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 , 2016, 36(2):214-216.

[16] 喻腾云,吴艳华,孙寒静,等.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病因病机的层次关系[J]. 吉林中医药, 2016, 36(4):328-331.

[17] 陈晨,刘倩,高华.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 2011, 25(6):603-605.

[18] 林小明 ,黄敏,朱坚.多因素多水平多指标考察丹参注射液与溶媒配伍的稳定性[J]. 中国药师, 2013, 16(10):1478.

[19] 武明东,都广礼,郑曙琴,等.丹参注射液对肝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 12(1):192-193.

[20] 梅燕.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病的临床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17):2309-2310.

猜你喜欢

性疾病天数脑缺血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生日谜题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