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农村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18-01-23邵立敏邵立杰

农业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小微农村

◎邵立敏 邵立杰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发展经济作为着力点,将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作为重要改革方向。特别是在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能力日趋减弱情况下,国家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消费来支撑,但由于有效供给与需求错位,供求矛盾突出。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促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同时也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活跃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野下,研究如何破解农村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能力显得必要而迫切。

一 、我国农村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概括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为社会需求提供有效供给。具体来说,农村小微企业发展急需金融支持,但由于农村小微企业长期存在的抵押物不充足、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得融资需求始终未能与金融机构供给实现有效对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的痼疾[1]。

(一)农村小微企业通过商业银行等正规渠道进行信贷融资难度较大。

从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历程及自身特点来看,农村小微企业一般由个体经营户发展而来,具有浓厚的家族背景,在发展初期对资金需求量较小,主要通过家族内部借贷等方式来满足资金需求。随着农村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家族内部资金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时,开始寻求商业银行贷款。但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资产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抵押物不充足等特点,很难从大型商业银行取得贷款。

(二)农村小微企业贷款成本较高。

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商业银行一般对贷款额度控制较为严格。贷款对象首选是资本充足、管理规范、还款风险小的大型国有企业,只有在大型国有企业贷款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放款给小微企业。并且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在具体操作中往往采取利率上浮的策略,这一方面可以控制银行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却加重了小微企业财务负担。小微企业在抵押物不充足的情况下要想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必须通过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而担保公司为对冲自己的担保风险,一般对小微企业收取金额较大的手续费或佣金,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小微企业因通过正规渠道融资难、融资贵而转向民间借贷,形成了贷款需求的挤出效应。民间高利借贷因其机动灵活、放款迅速等特点,已经成为部分小微企业短期经营周转、银行贷款过桥等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但民间借贷资金成本一般是正规商业银行利息的2倍以上,进一步加重了小微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商业银行农村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区域性、行业性风险凸显

1.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的一般规律,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对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宏观经济自身的周期性运行规律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具有重要影响。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海外市场需求萎缩,对我国江浙地区的出口加工型小微企业造成了重创。此外,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国际间的贸易壁垒直接影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比如,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使造纸、电解铝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急剧上升;又如,之前美国曾向我国光伏产业征收惩罚性反倾销关税,该项政策使我国相关行业外贸订单急剧缩水,对该领域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造成了极大困扰。

2.区域性和行业性信贷风险凸显。因小微企业所处区域内经济环境、政策及自然生态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企业经营环境的差异,对该区域内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具有重要影响。比如,2015年在江浙地区因个别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相互担保的其他企业信贷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大量企业主跑路造成了地区性信贷风险的整体爆发。而任何企业均处于一定的行业之中,行业整体的发展状况对企业发展也有着直接影响。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2000年至2010年左右,由于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政策的影响,整个行业处于上行区间,整体利润率飙升,行业整体信贷风险较低。但随着近几年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策的提出和投资规模的下降,工程机械整体市场需求不断萎缩,营业收入和利润率双降,行业整体信贷风险凸显。

(二)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1.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市场地位弱,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差。农村小微企业一般资产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相关法律规定,小微企业一般年应纳所得税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从上述规定看,小微企业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营业收入波动较大,还款能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也是当前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放款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微企业市场地位弱,资金被上下游供应商占用严重,融资需求强烈。由于小微企业市场规模小、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上游供货商向小微企业销售时要求小微企业预付货款,下游渠道商向小微企业采购时货款回笼缓慢,上下游供应商对小微企业资金的无偿占用,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财务负担,也使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更加强烈。而上下游供应商也通过资金占用的形式将很大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到小微企业身上,一旦上下游供应商资金周转不灵或倒闭,将对小微企业的现金流量和偿债能力构成直接威胁。

2.小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对私营企业行为缺乏制约。小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按照现行的公司法规定,我国公司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应相应建立股东会或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公司经营行为应通过集体决策做出,以避免因个人盲目决策出现重大经营风险的可能性。但在实践中,由于小微企业主本身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有甚者认为加强集体决策是对企业主个人权利的削弱,导致小微企业往往不具备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相关机构和制度的不健全,使企业经营风险凸显,对企业融资能力造成直接影响。其次,小微企业对私营业主的个人行为缺乏制约。当前,由于我国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实际控制人对公司法律制度的不了解,导致私营企业主往往混淆个人与公司的概念,认为小微企业与自身私有财产无异,导致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问题频现,如小微企业通过个人账户收付企业货款造成的企业资金体外循环、偷税漏税等。小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不规范,也使其信贷风险隐患无处不在。

(三)银行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弱,信贷业务操作风险上升

1.银行信贷审批重资产质押,轻实际经营状况,弱化了自身风控能力。当前,在实际贷前审查时,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放款的硬性指标之一便是要具备充足的抵押物,而对小微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查往往重视程度不够。银行贷前审查的这一倾向,也使小微企业对实际使用贷款资金所运作项目的经营风险重视不足,导致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第一还款来源保障程度较弱。同时,由于小微企业本身管理不规范,基础资料不健全等原因,银行客户经理在贷前审查时容易对小微企业真实贷款用途进行误判,造成信贷资金实际流向失控。这种银行调查信息的不对称,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其风险控制能力的弱化。

2.银行内部管理不规范,容易形成操作风险。由于我国目前小微企业数量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对客户经理的需求量较大。但由于该部分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利润贡献率较小,从业人员普遍待遇不高。因此,小微企业信贷客户经理多由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充任,从业经验和职业道德均处于养成期。客户经理为完成银行业绩考核指标,贷前调查不充分、抵押物价值不足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银行内部操作风险凸显,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抵触情绪上升。

三、商业银行农村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如前所述,我国农村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宏观经济风险、小微企业的固有弊端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因此,如何防范农村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也应从以上几点入手,一要区分地域和行业,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进行细分。二要针对小微企业不同客户需求,推出差异化的信贷产品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定价政策。三要健全对小微企业贷款全流程审查制度,提高银行业务人员专业素质[2]。

(一)区分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对信贷风险进行细分

1.分区域制定信贷风险政策。从地域特点来讲,我国北方地区民营经济较南方地区发展速度慢,信贷资金需求量小,整体信贷风险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小微企业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但伴随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而来的是其对信贷资金的强烈渴求,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资本不充足、管理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对其发展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各种类型的贷款担保公司和小微企业互保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最终贷款互保导致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呈几何级数倍增,2013年下半年因个别互保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当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集体爆发。因此,金融机构在制定区域风险政策时,对南方地区的小微企业融资应加大风险管控力度,预防上述类似信贷风险事件再次发生。对于小微企业发展较为落后的北方地区则可以用金融机构常规风险控制手段为主。

2.区分行业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进行细分。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是否要结合行业政策,当前市场上主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是不对小微企业行业进行细分,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点多面广,单个企业对所处行业的整体走向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另一种观点是要像对待规模以上企业一样,为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投向设定方向。本文比较倾向后一种观点,主要原因包括,首先,任何行业中的企业都有优劣之分,不能因为个别优秀企业的存在,而忽视行业整体的信贷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确定是否对某个具体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支持时,应首先考虑其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小微企业信贷的行业风险。其次,多数行业存在发展的周期性特征,有周期就有强势阶段和弱势阶段。如近十几年来煤炭、钢贸、机械制造等行业整体业绩的大幅波动,对所处行业的小微企业偿债能力影响巨大。如果金融机构能够提前预判行业走向,有针对性的控制信贷资金流向,提前将风险防控工作做深做透,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中。

(二)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信贷产品,增强信贷产品与定价政策的对接

1.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信贷产品。银行应该制定客户准入政策,精确评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支持有实际业绩支撑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将信贷资金真正用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来,从根本上降低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银行信贷产品制定要符合小微企业的需求。当前,由于各类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重视程度上升,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种类繁多,但是,每一款产品的推出都必须契合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甚至可以根据不同企业定制差异化的信贷产品,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实际贷款需求。比如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贷款联保政策,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抵押物不充足、担保费用高企等问题,但随之而来的代偿风险及区域信贷风险传递等也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警惕。

2.信贷产品定价政策要与产品特点对接。金融机构既不能为了吸引客户一味降低利率,也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对客户的长期培养。目前银行一般采取风险定价及担保定价的定价策略。银行利息收入本质上是对其所承受风险的补偿,因此,根据客户资信状况确定银行信贷所承受的风险,从而确定利息收益的方式是一种基本定价方式。而担保定价是根据客户是抵押贷款还是信用贷款进行定价区分,其实质也是对信贷资金所承受风险的回报。银行信贷产品定价只有与小微企业实际资金状况、经营状况相吻合,才能在有利于银行内部操作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得到客户认同,达到银行与小微企业共赢的目的。

(三)健全贷款风险全流程审查制度,提高银行业务人员专业素质

1.健全贷款风险全流程审查制度。小微企业固有的管理不完善、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的特点要求银行在贷前审查阶段应多角度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进行调研,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工资发放情况、上下游供应商对企业的评价情况等获取企业偿债能力的佐证材料。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了解企业法人代表的个人消费、生活习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风格和风险偏向进行初步判断。总之,贷前审查是贷款风险全流程审查制度的基础,只有贷前审查真正做深做细,才能切实将贷款风险扼杀在萌芽中。而在贷款资金发放时,一定要严格按金融机构既定制度执行,坚决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将审贷责任落实到人,防范可能发生的坏账风险。同时,要注重信贷风险的事后检查,真正建立起业务执行、业务复核、内审监督三道风险防线。最后,在贷款发放后要实时追踪信贷资金流向,将资金使用情况与信贷合同约定进行对比,严控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与此同时,要注重跟踪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盈利状况,对其还款能力进行实时测评。

2.切实提高银行业务人员专业素质。银行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银行的服务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因此定期对银行相关业务人员,尤其是从业时间不长、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相对不足的小微企业信贷经理进行培训显得尤其必要而迫切。一方面要加强相关业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促进其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降低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人员职业道德培训,让其切实意识到合规经营的重要性,从而促使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业务操作,切实降低舞弊风险和操作风险。

综上所述,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农村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企业自身特点、银行风险控制水平等几方面的影响。其中,宏观经济环境、企业自身特点等受主观因素影响和控制较弱,因此,对农村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主要还是得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入手。只有商业银行切实做到针对区域、行业对信贷风险进行细分,增强信贷产品与定价间的关联度,同时注重在健全小微企业贷款全流程控制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农村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并最终实现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服务供给的有效对接。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小微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小微企业借款人
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