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量偏高的原因及对策

2018-01-23李建福王立柱

猪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病死猪养猪场哺乳

李建福,王立柱

(山东省庆云县畜牧兽医局,山东 德州 253700)

2013年3月,黄浦江死猪事件举国关注,令国人震惊。随意抛弃病死猪,不但极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而且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国务院办公厅、农业部先后多次下发文件,安排部署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2015年9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在山东省全面铺开。方案明确2015-2016年,全省基本建设完成以生猪、家禽为重点,兼顾其他畜禽的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91个,达到行政区域全覆盖。

1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情况

2016年4月,庆云县政府与山东汇富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协议,由该公司乐陵分公司收集庆云县病死畜禽并做无害化处理。汇富盛公司乐陵分公司于2016年8月份建成投产,自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底,共无害化处理庆云县病死猪3 928头,而自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11个月的时间共无害化处理庆云县病死猪13 639头,同期全县生猪饲养量为97 745头,处理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量/生猪饲养量×100%)达到了13.95%。

2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量偏高的原因

生猪正常死亡率规模场和散养户不一样,不同的养猪场(户)由于饲养管理和猪病防控措施的不同,死亡率也会有所差异,传统观念一般认为5%~6%左右是正常,10%是上限,一旦死亡率超过10%,则认为数据偏高。庆云县13.95%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是怎么形成的呢?是数据不实还是有疫情发生?为此,庆云县畜牧兽医局进行了严格细致核查。结果表明:在病死猪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监管到位,期间也无重大疫情发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13.95%的数据是客观真实的。之所以看起来偏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之前底数不清

在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投产之前,病死猪由养猪场(户)各自处理,虽然要求规模养殖场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详细记录生猪死亡和无害化处理等情况,但大部分中小规模猪场并不重视,而散养户更是对病死猪根本不做记录,使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畜牧兽医局无法得到确切的生猪死亡数量第一手数据。因此,长期以来,生猪死亡数量底数不清,人云亦云,提供的死亡率只是一个概数。

2.2 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意识增强

通过近些年的广泛宣传和畜牧、公安等部门的严厉打击,养猪场(户)依法依规生产经营,自觉认可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意识显著增强,之前甚至一度出现过的随意抛弃病死猪的违法行为已基本绝迹。全县养猪场(户)全部和无害化处理厂签订了协议,生猪死亡后,养猪场(户)会主动联系无害化处理厂,所有病死猪由专业无害化处理厂收集统一处理。

2.3 断奶前仔猪死亡是拉高生猪全程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在哺乳仔猪、保育猪、后备猪和育肥猪及种公、母猪几个阶段,种公猪、母猪的死亡率最低,后备猪和育肥猪死亡率基本与种公、母猪相同或略高,保育猪死亡率则稍高于后备猪和育肥猪阶段,而哺乳仔猪的死亡率最高。因为哺乳仔猪缺乏先天性的免疫力,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加之消化能力差,极易感染仔猪红、黄、白痢等疾病而死亡。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季节,散养户由于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不重视防疫消毒,哺乳仔猪尤其是15日龄前的仔猪死亡率很高,有的甚至是全窝死亡。即便是在管理规范的规模猪场,哺乳仔猪的死亡率也在8%左右,如果死亡率能控制在5%以下,那该猪场在行业内应该算是达到了领先水平。

2.4 补助对象的侧重点似与实际生产有出入

2011年,国家规定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给予每头死猪80元的补助,2014年,又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范围由规模养殖场(区)扩大到生猪散养户,补助标准不变。2015年4月17日,农业部兽医局在《关于报送动物防疫补助经费的通知》中指出,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量超过生猪饲养量10%的县要重点核查。以个人粗浅的理解,政策制定的初衷似乎是将享受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的病死猪侧重在保育、后备和育肥环节,而未将病死哺乳仔猪作为重点。因为只要不发生重大疫情,正常情况下,保育、后备和育肥猪及种公、母猪的死亡率不会超过10%,但哺乳仔猪就不同了。调查表明,生猪全程(包括哺乳期及死胎)死亡率在10%以下的猪场仅大约占到猪场总数的60%左右。

3 降低生猪死亡率的措施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量偏高相应表明生猪死亡率偏高,而生猪死亡率高,不但易传播疫病,而且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必须努力加以解决。要降低生猪死亡率,需从以下5方面着手:

3.1 引导散养户退出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猪场

散养户管理不规范,甚至人畜杂居,与当前正在实施的畜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更达不到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要求。因此,要引导生猪散养户逐步退出养殖,减小养殖密度,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的猪场,实现由原来单纯追求的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3.2 选择适宜场址,合理规划布局

猪场选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远离居民区及化工厂、工矿企业等污染源区。场内严格分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净道、污道分设,要重视猪场周围和场区环境的绿化、卫生。猪舍设计要围绕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及光照等因素综合考虑,力求设计合理,有利于舍内小气候的调节,为生猪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3.3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饲料

提倡“自繁自养”,慎重引种,坚持封闭式生产,至少每一栋猪舍要做到“全进全出”。调控适宜的舍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定期严格消毒。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分别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全价优质配合饲料。针对生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的特点,下大力气抓好哺乳仔猪特别是初生仔猪的管理。

3.4 科学免疫接种,定期药物预防

要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结合本场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控制的程度、生猪抗体水平及疫苗本身的免疫特性等因素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同时,也要根据某些猪病的流行特点,在不同日龄和季节,在猪病易发的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提前药物预防,以增强生猪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3.5 及时正确诊断,控制混合感染

及时正确的诊断是防控猪病、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猪群一旦发病,要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综合运用临床检查、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等多种手段,尽早确诊,合理治疗。由于目前猪病越来越复杂,已由原来的单一感染为主转向混合感染为主,因此,一定要做到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相结合,严控混合感染。

猜你喜欢

病死猪养猪场哺乳
会哺乳的树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实证分析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