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孝义临黄塔建筑艺术特征
2018-01-23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久远的历史传承,其中佛教建筑因其在中华民族文化、社会民俗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尤其隋、唐、五代时期,佛教建筑规模空前,坐落于山西省孝义市大孝堡乡大孝堡村东的临黄塔就是初建于这一时期。
佛教建筑最初在印度以“塔”的形式示人,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一是“窣堵坡”,用于埋藏佛祖舍利、佛骨等遗物,又称为舍利塔;二是“支提”(或称“制底”),即所谓的塔庙,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合演变为塔庙窟的形式,在敦煌石窟等佛教建筑群中多见。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舍利塔的造型也与本土建筑形式相融合,最终演变形成了新的舍利塔造型,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地域特色。本文所研究的临黄塔正表现出三晋地区舍利塔的风貌。
一、临黄塔概况
1.临黄塔的历史
临黄塔,又名释迦摩尼文佛舍利塔、阿育王塔。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因潜心修佛,而被后世称作佛教大护法。阿育王在世时,曾经广修佛塔,供奉佛祖舍利,其塔亦被称作阿育王塔。在中国地区曾有十九座阿育王塔,其中山西地区分布有六座,临黄塔即为其一。
临黄塔最初兴建于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年),在宋、元、明、清几朝又经历过数次修葺。据1936年《临黄塔舍利寺院知华戒坛冈戒录》所记载,“清雍正十年住持了禅……遂募款重建”。由此可知,目前的建筑遗存为清代重建之面貌。
2.临黄塔的建筑特征及形制
如前所述,佛塔的建筑形制起源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存放高僧舍利子之用。随佛教东传,此种建筑形制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重要形式。临黄塔主要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几部分组成。其中塔基中央之下的地宫收藏所供之舍利;塔基由基台和基座两部分组成,衬托并承载塔身,在美感上起平衡、沉稳的效果;塔身之上是塔刹,起到了点缀和装饰作用。
3.临黄塔的建筑类别
国内现存的佛教寺塔,从外观可分为三类:楼阁式、密檐塔、单层塔,临黄塔就属于楼阁式塔。关于佛塔的功能,大多数佛塔延续了阿育王塔的用途,用来供奉佛祖的舍利子,故也称为舍利塔;也有用作收藏经书及其他功能的佛塔,临黄塔为供奉舍利子的舍利塔。
临黄塔外观是中国传统楼阁的形制,是印度风格和本土建筑有机融合的建筑形制。
4.临黄塔的历史影响
据文献记载,宋仁宗曾赐临黄塔石匣一函,匣分棺、椁两重,内置金棺,外放银椁。金棺长二寸,宽一寸,存放舍利子一枚,外以银椁套之,上刻佛祖十大弟子像。雍正十年,主持了禅重建该塔,当年四月二十六日,在莲花石下面发现了宋代所藏舍利子,并于五月二十二日重筑塔基时,又重新将舍利子置于原地。在目前考古和历史记录中,以金银棺椁的宝函形式装舍利子,是高等级的舍利塔的象征。况且,由宋仁宗御赐,更见临黄塔的等级之高,其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力不言而喻。
二、临黄塔建筑风格特色
1.临黄塔的建筑布局
首先,临黄塔以框架式结构搭建,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其次,由空中俯瞰,塔平面呈正八角形,自上而下,逐层增大,形成了底部宽顶部窄的塔象。每层塔身立面由多个梯形组成,自上而下,梯形高度渐次降低。从外观来看,整体符合环境艺术形态上的美观。最后,从临黄塔的占地面积来看,该塔的占地面积虽小,但并未出现塔身不牢固等问题,可见,当时的建筑布局是经过精心测算和设计的,体现了临黄塔建造者较高的建造水平。
2.临黄塔的建筑形态构成及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建筑中,轴线是空间组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轴线形成对称造型,塑造出有序、庄重、雄伟的艺术特征。其次,运用了象征性的装饰元素。由于这些象征性元素的设计出发点是建筑形式的符号特征,已经从基本意义上起到了传达性的作用,整个社会群体已经普遍认同其价值观和文化意义。这些装饰元素采用重复、演变等方法,既具有历史的连贯性,又有时代特征。
临黄塔独有的仿木斗栱青砖式结构。青砖所具有的坚凝、冷峻、沉着的建筑语言,鲜明地将临黄塔和周围的村落民居分割开来。临黄塔伫立于此,似在俯瞰人间众生,它以建筑的形式传达着佛教的庄严和神圣。
3.临黄塔的艺术形式
临黄塔的装饰手法是民间工艺美术的形象体现。装饰图案方面,采用了二方连续花纹;从雕刻艺术来讲,临黄塔的每一层腰檐都采用纹饰多样的花纹作为砖雕花样,形式感丰富而多变。砖雕作为塔身的主要装饰,在制作过程中,工序要求严格,既要质地坚实,又要技艺方面的细致精巧,纹饰的设计要做到远近高低各个角度均具美感。在雕刻技法上,运用了阴刻和阳刻的手法。砖雕形象简练,风格浑厚淳朴。
三、临黄塔历史风貌
1.临黄塔建筑结构
临黄塔主要以砖瓦为建筑材料,在结构上又模仿木构的楼阁,由青砖的屋檐、平坐、柱额、斗栱等部件组成。临黄塔的斗栱也与明清木构建筑中的斗栱一样,只用作装饰,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
临黄塔的平面设计简洁而缜密。从细节来看,以长方形组合为主,又辅以等长的多边形,相互交叠错落,得体的比例使其独具一种几何美。以整体平面来观察,临黄塔蕴含着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对称和均衡的审美观念。
2.临黄塔与印度佛塔建筑风格的关联
印度的佛教建筑随着宗教进入东土,与我国古代传统的建筑相互融合,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建筑。楼阁式佛塔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建筑类型,它融合了传统建筑中的楼阁式样,远观就如同高耸的楼阁;塔的内部是上下通透的,用木制的楼板分层,并建有木梯,方便人登楼。
四、临黄塔对于古建研究和保护的意义
临黄塔最后一次重建于清代雍正年间,距隋代初建(603年)有一千年的历史。中国对于古建的传统理念是不断地修缮,尽可能保存古建的原有面貌。我们传统观念里“尊古”、“复古”的思想始终是主流思潮,加之对于宗教的崇拜延续历代,佛教建筑的遗存修复就更加虔诚和勤勉。这与西方的观念截然不同,西方对于古建筑甚至文物的态度,是尽可能保留历史的痕迹,不做人为的复原。临黄塔虽然是清代重建,但临黄塔总体上应该是延续了隋唐五代甚至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既要把握清代佛塔的风格特点,也要考虑临黄塔在重建过程中的“复古”的一面,通过与历代的佛塔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建筑风格和规律。
1.张驭寰《中国风水塔》,学苑出版社,2011年。
2.徐华铛《中国古塔造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
3.释惠如《中华佛塔》,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